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李小龍是誰?李小龍的生平簡介,曾在香港教授拳師,曾被葉問追殺!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他出生後不久,家人就從美國搬回了香港。

1949年,李小龍入讀香港德信學校。因為他是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在學校裡經常受到中國同學的取笑,而私立學校的外國學生又因為他是“東方人“而看不起他。

他在學校裡幾乎時刻處於緊張和壓迫之中,所以選擇透過打鬥渡過難關。

7歲時,父親就教他練習太極拳。少年時他還特別喜歡跳恰恰舞,贏得了香港地區恰恰舞冠軍。還曾經為了學拳,教授名拳師邵漢生跳恰恰舞,換取對方教他打拳。

14歲時,他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還練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白鶴拳等各種拳法,這為他後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武術風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常與人爭鬥以致學習成績不佳,在一次特別嚴重的街頭鬥毆中,他打了一位高階警官的兒子,於是家人只得送他去美國讀書。

他剛去美國的時候,口袋裡只有100美元,只能靠打零工為生,後來就開始教授武術。

他把舞蹈中學到的動作引入格鬥技巧,其他拳手大多采取雙腳固定的姿勢,而他卻不斷移動雙腳,以便可以迅速應對對方的動作,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武術風格。

因為教外國人打拳,李小龍激怒了當地的華人群體,對方向李小龍挑戰。雖然他3分鐘內就把對方擊倒在地,但他卻意識到以前的訓練方法沒有讓他為這樣的戰鬥做好準備。於是開始求新求變,不再將他的知識和教誨束縛在條條框框之中,拋棄了原來的許多訓練方式。

他懷著開放的心態,從詠春和中國功夫之外的格鬥領悟汲取營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武術哲學。

後來的採訪中,他談道:“我不再迷信武術風格,我不再相信存在什麼中國的格鬥方式、日本的格鬥方式。”

32歲的李小龍認為,搏擊是一種自我表達的終極方式,應該突破傳統的套路。

“當人們找我學習武術時,他們並不是來找我學習如何防身自衛的。他們想要學習如何透過動作、憤怒或者決心表達他們自己。”他相信個性比任何風格或者流派都更重要。

人們記住李小龍,不是因為他在學術上的造詣,而是因為他的堅韌不拔、他擊敗對手的能力,以及他設法打破傳統思維的條條框框,將不同的格鬥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哲學理念。

那麼,他一生下來就是天才嗎?他不經雕琢就能在身體上、精神上和哲學上取得非凡成就嗎?

我們都知道“一萬小時理論”。在李小龍成名之前,他已經完成了深度練習時長達到成千上萬小時,當然也包括了他早年在街頭打架的經歷。

李小龍的才華來自他的親身經歷和所處的環境,換做別人,可能會被那樣被排擠的環境壓力所打倒,可他卻把這些壓力轉化成了助推自己進步的燃料。

有誰能想到,當年一個打架成性、成績不佳的小混混能成為大師級的武術宗師和聞名世界的電影明星呢?

但他不是一夜之間就成為了武術大師,而是經過了反覆練習和艱苦卓絕的訓練。即使身上有傷,他也堅持日復一日地錘鍊自己。

成為天才總是有跡可循的,看似神奇的東西背後自有其方法。天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深度練習達成的。

——讀《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