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什麼是“喜喪”?有啥標準?按傳統,多少歲才算得上是“喜喪”?

從古到今始終有著死者為大的說法,當人死去後前塵往事都應該隨風離開,

不糾結不理會便是人們對死者長眠於地下的祈禱,生活在人世間永遠會被無法斬斷的往事所羈絆。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也不會有人能獲得一個萬般順利的人生,人活一輩子卻要為了瑣事而煩惱畢生,所以人們對於老去與死亡要面臨的悲哀也十分同情。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辦喪事一定會是十分沉重的,

實則不然喜喪的存在則打破了這種印象,人這一生必定會經歷生老病死。

雖然食物鏈中站在頂端的生物,但是萬千生物都尚且沒有不死之身,

更何況是在未來與宇宙面前本就渺小的人類呢。

不過人類除去會被各種各樣的意外所奪去生命之外,定然也會迎來必死的那一日,當鮮活狂烈的生命就此終結。

卻不是因為被病痛折磨而失去性命,更是在人們正常思維下應該離開人世間的階段歸天且福壽兼備,

那麼這樣的喪事便被稱之為喜喪。

大同小異 生老病死

華夏民族對於置辦喜喪的規矩多數都大同小異,喜喪畢竟不是那種充斥著悲痛與陰鬱氣息的場合。

所以不論是參加喜喪還是那些因情分而參加喜喪的人,大多都沒有不會帶著極致陰沉的心情到場,

這是為每個人一生中必須經歷的事情,有人曾說過再偉大的人都是必死之身。

人類以單純的肉身並不能抵抗大自然的變動,

即便人們不願去承認與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甚至還有人想辦法去製造能夠實現長生不老的機會。

然而就算人類在試圖延長壽命這一件事上做出無數次的努力,

終究還是無法改變上蒼早已為人類定好的結局,所以結局已定的情況下人們也開始越來越不在乎生命的正常離去。

那麼在應該離開人間的年齡去世便是人們心目中的喜喪,

許是因為此種情況下逝者並沒有受到過折磨,也享盡了在人間的快樂。

而這個年紀才去世的人多半都看到了兒孫滿堂的畫面,無子便是大不孝的觀念從封建時代便已經傳出。

也正是得益於封建社會觀念的單一性,才導致了人們堅定不移地認為傳宗接代乃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甚至於很多時候孕育後代的關鍵性比立業更加重要。

不少男性家中看到其到了一定年齡仍未成家立業,便會心中著急萬分,

此種觀念就是延續家族血脈的典型表現。

同時也就是因為如此才讓無數老者認為看到幾代同堂,便是名副其實的享盡福氣的象徵,

而這則是傳統意義下人們對於福氣大與小的評判標準。

也就是說唯有達到了獲得了足夠福氣與活到了一定壽命之後離開,才能被稱之為傳聞中的喜喪,

喜喪之所以叫做喜喪也並非沒有原因,在古代一直有生死相依的說法。

既然離開的老者並沒有帶著怨氣離世,

那麼也代表緊接著也有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命會到來,

縱然對待死亡這件事無數人會心有餘悸,可是喜喪這種情況卻會被排除在外。

無論何時新生命的到來都象徵著希望與未來,

生命的力量就在於不知無畏,以讓人瞬間側目的生命力降落在人間,給人以極強的心理暗示。

命由天定 大驚小怪

封建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在信奉著命由天定的說法,

生死輪迴也更是人們心底始終無法被推翻的理論,

那麼喜喪之後會誕生新生命一事,也成為了人們預設千百年的規矩。

不過話說回來古人的平均壽命較短,

這個階段的喜喪通常都是指逝者年齡在七十以上,不要認為七十歲而已著實有些大驚小怪。

然而封建時代人們的生活環境,乃至是飲食習慣都會大大影響壽命的長短,

可惜的是這時候的古人們對此一無所知。

封建時代那些特有的生存習慣與偏好,鑄成了人均壽命僅為五十歲上下的事實,

由此可見能平平安安順心愉悅地活到七十歲,的確算得上是奇聞了。

至少也會引起十里八鄉的轟動,或許在生前的他們並沒有資本去引來眾多人的注意力,

可是在那種重視生命與死後的大時代,活過七十同時也能收穫美滿幸福的生活。

以及看到下幾代人同樣圓滿的日子,這已經算是極大的福氣了

,全福、全壽、全終則是頂級的福氣極盛的表現,其實究其根本人們還是在祝福,美好的願望總能夠讓人忘記不愉快。

同樣的每個人也都不會拒絕這樣的祝願,不過要達到全終的標準還有些難,

這需要逝者在生前已經積累起令人刮目相看的威望,道理就如同那些本就德高望重的名人一般。

他們去世下葬的當天百姓們會自發為其送行哀悼,這便是人心所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

而這樣出彩的人物也對得起萬人悼念,證明著他們生前在社會發展以及家鄉建設的貢獻。

大愛無疆使得百姓們自願為他們奉獻出自身的一份濃烈感情,

人間自有真情在,

就算沒有血緣關係牽連著,對於這般勇於奉獻與為他人著想的人,也值得被數年緬懷與追悼。

儘管喜喪沒有那些令人不適與壓抑的情緒,

但喪禮的複雜程度也絲毫不亞於婚禮,每到需要置辦喪禮之際人們也必須要忙一陣。

不相上下 尊重逝者

喪禮與婚禮的複雜程度不相上下,也是基於人們對逝者的尊重,

華夏民族不論是對生者還是逝者,都能夠拿出百分百的尊重去對待。

民族思想不容許華夏同胞們忽略這等重要之事,

對於逝者的家屬與後代來說,將長輩或是家人的喪事辦得妥當。

不但會讓逝者在去往天堂的路上更加順心,也會令周圍親戚朋友乃至是素未謀面卻展聽說過的人心中高舉贊成雙手,

華夏民族的特點便是要給家人良好的待遇。

這麼做也是為了體現對逝者的重視程度,血脈親情亦或是深厚感情都值得這麼做,能對人生前好的機會不多。

在逝者已逝的情況下表達自身情感的契機更是少之又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華夏民族看重喪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