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心理學:因為害怕被拋棄而逃避關係,這是過度的自我保護

“我總是拒絕別人的好意,因為他總有一天會離去”。

存在心理創傷的個體,總是在拒絕別人的好意,逃避各種親密關係。一方面,他們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另一方面,承受不了將來離別(被拋棄感)的痛苦。不管對自己是好還是不好,統統拒之門外現象就是過度的自我保護。在他們內心深處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密感,他們無力掌握局面,所以才會陷入過度的自我保護之中。單純地讓他們卸下心理防禦是危險的,好比讓一個人在戰場上丟盔棄甲一樣。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走出過度的自我保護,去迎接更安全的依戀關係呢?

逃避關係心理

害怕被拋棄

個體之所以逃避關係,與潛意識裡害怕被拋棄有直接關係。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太多次“被拋棄”,就會對關係感到緊張、害怕。被拋棄感作為一種心理體驗,與我們現實中理解的被

拋棄

有一定區別。在心理學中,不僅僅被他人遺棄、丟下不管才算是被拋棄。只要讓個體內心感到“不在一起”,心理上就會產生被拋棄感。比如,個體童年時期總是被他人拒絕、冷落、忽視、否定,那麼個體就會產生被拋棄感。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沒有從關係中獲得親密感更多的反而是被拋棄感,所以長大後就會本能地逃避關係。

過度的自我保護

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受到傷害,就會本能地形成自我保護機制。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的記憶、經驗、認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形”。我們為了避免遺忘曾經受到的傷害,就會下意識地放大這種傷害,甚至會遺忘掉原本美好的經歷。其結果就是:我在某年某日受到過傷害,我要避免受到這種傷害。所謂過度的自我保護,也可以理解為病態的自我保護。這是由於個體沒有學習到更好的自我保護方式,所採取的更為直接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然而,這種過度的自我保護方式,對個體的成長會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