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生》巧珍:暗戀是骨子裡的自卑,讓愛口難開

在愛的世界裡,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

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故事都離不開愛情這一話題,似乎沒有愛情的渲染,人物情感將顯得單薄骨幹,故事情節也變得簡單無味。

路遙的成名作《人生》,也沒有脫離這個構思,其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男主人公高加林,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又從農民到縣委通訊幹部,最後又迴歸農民的曲折人生經歷。故事中高加林與巧玲之間的愛情糾葛,讓更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血肉豐滿,波瀾起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暗戀,骨子裡的自卑,讓愛口難開

劉巧珍是高家村的“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人長得俊俏,既有漂亮的、充滿熱烈感情的生動的臉龐,又有那白楊樹一般苗條的身體,關鍵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十里八村,也找不出像她這樣的姑娘,上門來提親的,可謂踏破門檻,但巧珍卻無動於衷。

她有她的擇偶標準,她想找一個有文化的年輕人,彌補她不識字的缺憾,實現她更高的精神追求,她心裡裝著一個人,就是村裡有文化的民辦小學老師高加林。

可是巧珍不敢向加林表白,她在文化人面前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在她眼裡,加林是有知識的文化人,而她不是,她感覺配不上加林哥,即使她的家庭條件要比高加林的家庭超過10倍,乃至百倍。

所有的暗戀者,骨子裡都是自卑的。

深深的自卑感讓巧珍沒有勇氣面對高加林,向他表白,她怕聽到他的拒絕,連暗戀他的權力也要被剝奪。她只能遠遠的,或者躲在偏僻的地方呆呆的望著他。

她在等待,等待一個向他表白的機會,而這種等待對巧珍來說是一種迷茫的煎熬,她不知道上天能不能賜給她這個機會,也不知道機會何時能來,更不知道這種等待是否值得。

高家村書記高鳳樓的兒子三星,透過走後門頂替了高加林的教師崗位,高加林又恢復農民身份。對高加林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壞事,可對巧珍來說,卻是個好事,因為高加林成了農民,她也是農民,他們的地位相等了,她感覺到機會來了。

巧珍製造種種機會,試探著走近高加林,她故意在他經過的地方唱信天游,送給他大甜瓜;在縣城的路上“無意”碰到沒有賣出去饃的高加林,幫他返回縣城把饃賣掉。

而此時的高加林面對人生的挫敗,失去了往日的精神,像一隻鬥敗的公雞,萎靡不振。巧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不允許心愛的人受到這樣的磨難,她要給他溫暖和愛,幫助他走出陰影的泥潭。

“蓄謀已久”的行動,讓這個單純的,一眼就能看透心思的農村姑娘,開始了對高加林的愛情攻勢。她太愛高加林了,愛他的瀟灑風度,愛他的男子漢形象,愛她的文化氣質,愛他身上的香皂味。在她的眼裡,高加林就是一個完美的人。巧珍無數次做著同樣的夢,夢中,他牽著她的手,行走在春夏秋冬的季節裡。

然而骨子裡的那種自卑,讓她感覺與高加林差一等,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隔閡。

路遙曾說過:“真正有功力的長篇小說不依賴情節取勝。 驚心動魄的情節未必能寫成驚心動魄的小說。 作家最大的才智應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顫的巨大內容。 而這種才智不僅要建立在對生活極其稔熟的基礎上, 還應建立在對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理解的基礎上。”

當現實的殘酷與時代的脈搏交織,當小人物的命運與大時代的力量去抗衡,那種動人是最真切的,或許正如路遙在

《人生》

中告訴我們的那樣: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這本書於2018年入選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可能我們看完了

《人生》,

同樣像馬雲當初看完時那般備受鼓舞、心潮澎湃,但是最終無法成為像他一樣掌控命運的人。但是我們可以像

《人生》

中的高加林,化苦難為動力,在人生每一個艱難的時刻,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氣。無力改變人生,就學會與生活和解。

讀書是對自己最好的文化投資,相遇一本好書,就是遇到更好的自己。

《人生》推薦給愛讀書的你。

感興趣的朋友點選下方連結瞭解書籍詳情!

【J】人生+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活著+圍城 全套五冊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