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晚熟的人》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越愛抬槓

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三言兩語,就能噎死你:

你說吸菸有害健康,他反駁:有人抽了一輩子,照樣活到八九十。

你在朋友圈推薦某本書,他挑刺:這麼冷門,內容一定不咋地。

不管別人說什麼,這幫人總是習慣性唱反調。

他們自以為伶牙俐齒,頗有見解,但在別人眼中除了刻薄,只剩戾氣。

抬槓,其實是一場可怕的虛假勝利;看似贏得了眼前的高下,實際輸掉了長久的關係。

每一次反駁背後,都暴露了低層次的認知。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越愛抬槓

01

與人抬槓,其實是自絕後路。

王蒙曾在小說中,刻畫了一個患有“雄辯症”的男人:

去醫院看病時,醫生讓他坐在椅子上。

他反問:“為什麼要坐呢?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權嗎?”

醫生沒有介意,為他倒了一杯水,說:“請喝水吧。”

這位男子繼續抬槓:“這是片面,荒謬的,並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裡摻上氰化鉀,這水就絕對不能喝。”

醫生解釋:“我並沒有放毒藥嘛。你放心!”

男子揪住話柄不放:“誰說你放了毒藥呢?難道我誣告你放了毒藥?”

醫生見狀,無奈地換了個話題,說:“今天天氣不錯。”

這位男子卻更來勁了:“純粹胡說八道!你這裡天氣不錯,並不等於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例如北極,今天天氣就很壞,颳著大風,漫漫長夜,冰山正在撞擊。”

醫生不得不停止了和他的對話,讓他回去。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

病理性詭辯

”,指的是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要反駁一通,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但事實上,語欲勝人,是一種低段位的溝通習慣。

不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還會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

週末和朋友吃飯,他和我聊起一位“槓精”同事。

別人吐槽KPI太高,他說對方站位不夠;別人表示認可,他又諷刺人家拍馬屁虛偽。

總之,他對所有事情,都能提出“批判性意見”。

前段時間部門團建,領導召集所有人開會,給活動出謀劃策。

一位女生提議:“就近找個地方,一起吃飯唱歌吧。”

那位同事聽了,立馬反駁:“就近?你這明顯偷懶,思想覺悟有待提高啊。”

另一位男生說:“那麼去郊區露營?順帶爬山看風景。”

這位同事又開口了:“荒山野嶺有什麼好看的?真是沒見過世面。”

幾句話下來,會議氛圍降到冰點。

不過,因為暴露出刺頭本質,沒幾日,他就被調去了一個薪酬待遇遠不如現在的崗位。

富蘭克林曾說:

如果你老是抬槓、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只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喜歡抬槓的人,就如同稻田裡瘋狂的野草,自以為所向披靡,實則在他人眼裡,早已蠻橫而格格不入。

處處反駁,不光不能給自己添彩,還會給別人添堵。

長遠來看,其實是自絕後路。

02

懂得收斂,才能和別人相處舒服。

作家霧滿攔江,曾把人的認知,比喻成一個呈漏斗形態排布的巨大天坑:

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越是感受到社會不公,憤怒無比。

越往上,所見越多,機會越多,越是感覺世界美麗,風光無限。

在漏斗底端的人,因為層次不夠,認知侷限,說話做事,往往容易走極端。

而處於漏斗頂端的人,因為認知豁達,所以心境澄明,會更慈悲、能容人。

正如羅翔所言:“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腦海中能夠同時存在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

求同存異,矜而不爭,才能在交往中拉近雙方的距離,成全彼此。

管理培訓家章義伍分享過一個故事:

他曾經在自家院子裡種了許多竹子,在他眼中,竹子代表竹林七賢,還能寄託文人情懷,是提升房子格調的上佳之選。

可剛種上沒幾天,隔壁鄰居上門來找他。

鄰居說:“你這竹子,到時候穿牆而過到我們家來,不就麻煩了。”

章先生覺得納悶:這麼好的東西,即便過去,也是增添了一份雅氣,怎麼會麻煩呢?

可鄰居卻不以為然:“我是做生意的,你這搞個竹子,心都是空的,影響我。”

聽到這樣的理由,章先生有些無語。

但稍作思考後,他還是答應了對方的要求,挖去了院裡的全部竹子。

周圍朋友知道後,都替章先生打抱不平,說:

“你在你家種竹子,他來提抗議,本來就不合理。而且種竹子花那麼多錢,你就這麼挖掉,太虧了。”

章先生卻笑著回答:

“我想了想,人家說得也對啊。同一棵竹子,你認為是節節高,另外一個人或許就覺得它對做生意不利,是虛的,空的,從人家角度看,並沒有什麼問題。

而且,如果對方內心一直膈應,鄰里關係就會不和諧。所以為了大家都舒服,一定要挖。”

隨後,章先生一如既往地工作和生活,彷彿這件事從未發生一樣。

而他的這份大度,也讓他贏得了周圍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雨果說:知道在適當時候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

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觀點各異,往往只是因為立場不同,角度不同。

若因為認知上有分歧,便鉚足了勁和對方爭辯,結果除了白費口舌,還很有可能激怒別人,最終導致矛盾擴大,惹禍上身。

所以,清醒的人早就懂得了:適時閉嘴,專注自我,才能讓雙方從無謂的內耗中及時抽離。

03

剋制反駁欲,學會反省。

在《高緯度思考法》一書中,作者將人的認知分為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

:已知的已知,即已經知道這些問題,並知道答案;

第二層次

:已知的未知,即知道問題,但不清楚答案;

第三層次

:未知的未知,是說連問題都不知道的那部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盲區,生活中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所以,與其反駁別人,不如先向內求索。

當層次高了,認知廣了,原來的“不認同”,或許就會自然而然,變為“認同”。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重型汽車銷售,業績總是不盡人意。

因為每次客戶向她指出產品問題時,她都覺得對方無理取鬧,繼而與人家爭得面紅耳赤。

久而久之,人們都知道她嘴巴厲害,所以即便她專業技術過硬,大家也不願意找她諮詢,她的工作,也越做越差。

瞭解情況後的卡耐基,給予了她忠告:“保持沉默,不再與他人發生衝突”。

於是,她便試著調整心態,不再費心去辯駁客戶,而是發自內心,來反省自己的問題。

面對客戶的質疑,她不再爭論,反倒面帶微笑,默默傾聽。

客戶拿別家車輛的優點和自己產品的缺點比較,她也不再發火,反倒平心靜氣,客觀地承認自己產品的劣勢,並認同客戶的觀點。

正是這樣的改變,將她從客人的對立面拉了回來。

所以,當她向客戶闡述,雖然別家產品好,但自己家的產品也有獨特優勢時,就輕而易舉獲得了認可。

慢慢地,她的口碑越來越好,客戶越來越多,最終成為了公司的金牌銷售。

英國畫家瓦茨說,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的途徑。

對內求索,看似是對領地的壓縮,實則是對人生新境界的開闢。

只有試著用理解代替爭辯,用內省代替反駁,不斷完善自我,才能更加輕鬆地與這個世界相處。

04

叔本華說:在和別人交談時,要剋制去糾正別人的衝動。

一個人的成熟,不僅僅體現在年齡上,更體現在言行裡。

心裡不壓事,嘴上不饒人,得罪了別人的同時,也拒絕了自己的成長。

只有敞開心扉,提升自己,才能打破認知侷限,收穫更加遼闊的未來。

願我們都能擁有剋制的清醒,接納的寬容,登高看遠,活出精彩人生。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透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AXE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