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到晚年,為什麼不能跟兒女提有多少存款?3個原因很現實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人到晚年,為什麼不能跟兒女提有多少存款?3個原因很現實

一、遇見啃老的兒女,但凡知道父母有多少存款,如若得知父母還有存款,除非把父母存款啃到一乾二淨才會善罷甘休。

不要低估啃老的兒女,啃老的兒女既會好逸惡勞又想要不勞而獲,倘若不知道父母的存款倒好說,但凡得知父母有存款,無論父母的存款多還是存款少,都不會放過。到時候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成全兒女啃老,無異於縱容兒女;回絕兒女啃老,跟兒女的關係就會大不如從前。因此與其告訴有啃老傾向的兒女,反倒不如暫時保密,況且還能夠變相促使啃老的兒女嘗試獨立自主,最起碼在經濟方面率先獨立起來。

二、即使兒女沒有啃老的行徑,也不能輕易透露存款。兒女雖然沒有啃老的意圖,但是得知父母有存款以後,日常生活的較大開支會超出預算。

特別是兒女買房,原本打算購買適合居住的面積就好,當得知父母有存款,計劃就會發生變化。往往會把父母的存款借過來,進而買更大面積的房子。雖然想當初是借父母的存款,但是還不還,或者什麼時候還是未知數。倘若等到急需用錢的時候,兒女卻一時半會拿不出錢來,即使兒女想要變賣房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借給兒女的存款極有可能會一去不復回。總而言之讓兒女過早知道存款,不怕兒女借,就怕兒女惦記。

三、不是所有的兒女都有孝心,遇見缺乏孝心的兒女就需要避免說出有多少存款,以免缺乏孝心的兒女人性經不起考驗。

如若缺乏孝心的兒女得知父母的存款比較多,日常生活就會能讓父母多出錢,就讓父母多出錢,既會讓父母出面救急,又會讓父母出面救窮。如若缺乏孝心的兒女得知父母的存款少得可憐,極有可能會一改往日恭敬的態度,對父母在言辭方面會越發懈怠,對父母在所作所為方面會越發草率,把底牌透漏給沒有孝心的兒女,晚年會處在被動的地位。

結語:晚年除了把存款的銀行以及存款的密碼告訴兒女,較大開支跟兒女商量以外,具體的存款數額能不告訴兒女,最好不要告訴兒女。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透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AXM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