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這一令人心安的千古名句,至少被三位大詩人用過,你知道嗎?

當年畢業的時候,工作還是包分的。我的很多同學都去了政府部門,市直或基層都有。當時還是男朋友的

H ,因為專業成績特別好,早早被坐落於小城郊外的某國企簽了去,出校門,進公司,成為我們班第一個走上工作崗位的。本來計劃遵從父母所願,一心迴歸故鄉的我,在兩難的選擇下猶豫再三,父母所期還是敗給了愛情所惑,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留在了小城。在H上班近一個月時,辦妥一切手續,進入了H 所在的公司。像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一樣,棲落在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工作安穩,婚姻幸福,孩子上學公司出車接送,房子公司負責解決(只有居住權),基本消除了所有的後顧之憂。人生安靜美好,無可挑剔,我卻好像無根的浮萍一樣,始終找不到那種踏實的歸屬感。甚至即便後來在公司附近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熟悉到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莊鄉”“街坊”,都消除不了內心那種孤寂的漂泊感。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句話:

“此心安處是吾鄉。”我怔忡良久,突然想到了自己。是的,這種漂泊感的源來,是因為我的心始終不曾安定下來。這個我生活了十幾年,女兒把它當做故鄉來熱愛的地方,我抱持的卻始終是一個異鄉人的過客心態。或許是因為當初對父母的違逆讓我心存內疚;也或許是因為公司的接納,不是出於對我能力的認可,而是作為H的附屬;又或許,是因為工作雖然是我的專業,卻不是我的熱愛。這種種的種種,讓我一直有一種想要逃離的衝動。心不安定,待多久都是異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卻是一個典型的反證。但這句話還是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後來經過種種努力,我終於讓自己的心落到了想要的歸處,有了踏實安穩之

感。

“此心安處是吾鄉。”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出自蘇軾的《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是一首畫面感很強的詩,這是一場不經意卻撼動心魂的對話。

美玉般溫潤清俊的男子,妙音清歌、明眸皓齒的女子,上天也願意成就,派她陪伴在他的身邊,同甘苦共患難,不離不棄,令人豔羨感嘆。他們於貶謫之地

——荒僻貧薄的嶺南歸來,看上去竟然更年輕了,容光煥發,神態灑脫,微笑的樣子如此美好,好像還帶著梅花清幽的香氣。蘇軾或許是有些困惑的,所以才有那不經意地一句:“嶺南那邊應該不怎麼好吧?”沒想到女子淡靜的回答卻深深地觸動了詩人的心懷。

“能讓我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啊。”

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正是如此。是啊,家鄉、故土,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那裡再貧僻荒涼,我們都是適應的,也是熱愛的,這是一種浸洇在血脈中的樸素情感。而能讓我心安定下來的地方,就和我的故鄉一樣。有什麼好或不好的呢?

這個名叫柔奴的小女子,她說出的這句話,其實白居易的《

初出城留別》中早已有之: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這是白居易辭別親人朋友,揚鞭策馬遠赴江南時所寫。

”沒有離別的傷感,只有隨遇而安的坦蕩自然。自少年時代就旅居過的江南,給白居易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數次寫詩讚美。《憶江南》中一句“能不憶江南”,蘊籍著另一種鄉愁般的別樣深情。江南,對於白居易來說,同樣是離之眷戀、愛至心安的第二故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句話由柔奴說出來,蘇軾之所以感到震撼,是因為柔奴不僅美麗聰慧、善良深情,更兼睿智灑脫、樂觀通透,一個小小的侍人竟然有這樣的情懷和境界,怎能不讓蘇軾重新審視、刮目相看,從而生出萬千感慨呢?

即席成詩,既表達了對柔奴這種隨遇而安心態的高度讚賞,也表明了自己內心深處受到的深刻震動和產生的強烈共鳴。

蘇軾一生歷盡磨難,仕途起起落落,貶謫、放逐,一次又一次,甚至還曾入獄。但怎樣的漂泊浮沉,都不曾熄滅他對生活的熱情。無論存身何處,他都能活得有聲有色、瀟灑自在。

“九死南荒吾不恨。”這從他一首首豪放大氣的詩詞中可見一斑。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途中遇雨,同行者皆狼狽不堪,只有蘇軾

“吟嘯且徐行”,自得其樂,痛快至極。由此刻的這場煙雨思及一生的風風雨雨,

一句

誰怕?

”正是其不屈不撓、磊落坦蕩的人生態度的貼切表達。

此心安處是吾鄉。

”因為有真實感受,所以有強烈共鳴。

後來,元朝文學家曹伯啟在他的《倚和吉甫提舉見贈雨中述懷詩兼寄王覺軒山長》一詩中,也引用了這句話:

風雨瀟瀟夜未央,客床孤寂似禪床。

庸材敢望日三接,佳士尚留天一方。

萬事到頭都是夢,此心安處即吾鄉。

卜鄰陽羨溪山好,遠勝毗陵古戰場。

不同的境景,相同的情懷。這是每一個豪闊曠達的靈魂都有的四海為家、心安即鄉的高度覺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