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蝸居》原著: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合理管理慾望,才能守住幸福

慾望是一張無形的網,這張網往往是我們自己編織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外界的侵害,但是如果不合理控制,網會越編越大,最終成為我們人生的絆腳石。

蝸居

時隔多年,重溫《蝸居》原著,書中的幾個主要人物依然鮮活。

海萍,原本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敢想敢拼,畢業七八年,都在為買房奔波。在買房的一系列波折中,漸漸明白生活的真諦,最終不僅在上海穩定下來,而且開啟了自己的事業。

海藻,原本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美麗善良,卻淪為受人唾棄的第三者,最終身心俱傷,遠走美國療傷。

宋思明,原本是城市的權貴,自帶光環,在很多人眼裡無所不能的一個人,最終卻命喪車禍。

為何他們最終的命運走向會大相徑庭,有悲有喜?

那是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而有些人沒能管理好自己的慾望。

《蝸居》一書中的幾個典型人物,他們面對慾望的處理方式值得我們分析與思考。

01

《蝸居》人物面對慾望的處理方式

>海萍:雖有短暫迷茫,但懂得反思,及時止損,守住底線

海萍

房子,是海萍在上海最大的夢想。

一開始,海萍和丈夫蘇淳都是在踏實地靠自己雙手努力賺錢攢錢,將省錢發揮到極致。

和丈夫在10㎡的地下室租住了多年,每週和妹妹輪換著穿衣服,經常吃榨菜煮麵條,一週只打一次長途,一年只回家兩趟等等。他們甘願將物質慾望最大限度降低,甘願忍受對父母和孩子的思念之苦。

但是眼看著房價一路漲上去,再加上與孩子分隔兩地,海萍徹底著急了,下定決心借錢買房子,並向妹妹海藻尋求幫助。

因為海藻的關係,宋思明給海萍一家前後提供了很多幫助,從開始的借錢、介紹兼職,到借房子,再到幫助海萍順利從公司離職等等,一步步在攻破海萍的防線。海萍也從一開始的反對,到無奈接受,再到最後預設宋思明和海藻在一起,整個過程中,海萍何嘗沒有自己的私心和貪心?

所以說,宋思明頭頂的光環,吸引的豈止海藻一人?我們過去只看到海藻的淪陷,其實海萍也在無形中踏入了一隻腳。

但海萍和海藻畢竟不一樣,海萍相對成熟且吃苦耐勞,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為了掙錢,做兼職也很努力,原本化工專業的學生,硬是將教外國人中文的事情做得很出色。機會是別人給的,但是抓住機會,並做成屬於自己的事業,絕對是海萍自己努力的結果。

除此之外,海萍還善於反思。丈夫蘇淳被拘留以及主動辭職,讓海萍意識到了自己當時不切實際的貪心。當海藻懷孕並且要生下宋思明的孩子時,她發覺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母親的一席話也及時地點醒了海萍:

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為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你都三十多了,難道還看不明白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個人怎麼可能不求回報地對你們好?他一定是有所圖,圖你的身體,圖你的心。你和海藻是被他的表象迷惑了。

房子,對當時的海萍來說,是不切實際的慾望。因為貪心,她搞得自己和丈夫生活拮据,還要不得不忍受與父母孩子的思念之苦。更因為一時的糊塗,間接地將海藻推向了宋思明。

但這只是海萍短暫的迷茫,是她自己的成熟與努力,使得她能夠及時止損,關鍵時候守住了底線。

>海藻:不成熟,沒有主見,吃不得苦,註定隨波逐流

海藻

海藻,從小在姐姐海萍的庇護下長大,自己本身單純柔弱,沒有主見,也吃不得苦。

從遇見宋思明開始,海藻就一步步被這個目的不單純但自帶光環的男人所吸引,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徘徊在小貝和宋思明之間,再到重新回到宋身邊,最後完全淪陷。

宋思明:“資本市場原本就不是小老百姓玩的。但老百姓又逃不出陪練的角色。只能慢慢努力吧!海藻,也許你可以換一種活法,不走你姐姐的路。本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各種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海藻:“我是什麼位置?”

宋思明意味深長地淺淺一笑:“你自己會找到的。”

海藻:“明白了。你在告訴我,物質就是鴉片,而我在慢慢中毒。”

宋思明:“錯。這點物質,頂多也就算大麻吧!要讓我的海藻快樂,我會有很多秘訣的。”

姐姐,你放心,我的未來,我會自己把握。姐,現在社會開放了,大家的容忍度都高了,什麼樣的關係,什麼樣的人都有。如果有一天我想結婚,一定可以找到愛我的人的。你不必擔心。最壞的結局,就是我帶著孩子到國外去。我已經想過了。

海藻之所以會徹底淪陷,除了宋思明的循循善誘,最根本的還是海藻自己沒有主見,也沒有強烈而清晰的人生目標,更不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面對宋的恩惠和喜愛,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毫不猶豫地投懷送抱。

如果說,年輕的海藻,看不清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理解。但是她忽視社會道德跟宋在一起,不知悔改,也就註定了她的不幸結局。

身處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海藻沒有堅定的信念,身邊的人都會對她的人生方向產生影響。她自己的人生也就如浮萍一樣,隨風搖擺,註定隨波逐流。

>宋思明:有權有錢有智慧,但狂妄自大,自以為是

宋思明

宋思明,頭頂光環,有權有錢,有美滿家庭,但仍然不滿足現狀。

不管是在公司還是在家裡,宋思明看似低調,實際是披著低調外衣的狂妄自大。

對海藻,他循循善誘,從開始勢在必得,到後期完全拿捏。他不僅彌補了自己當年的遺憾,而且還享受了來自海藻小女人般的崇拜,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對妻子,自己出軌,卻明目張膽地把第三者海藻擺在妻子面前,吃定妻子不會離婚,會忍氣吞聲,同時傷害了妻子和海藻。還為自己的出軌找合理的理由: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到中年還能將青春攥在手裡,並肆意把玩。宋思明很合理地解釋了自己的這種蛻變。正如在少先隊時所唱的那樣:“沿著先輩的足跡……”他不會是空前,也不會是絕後,他不過是這個大軍中普通的一員,跟上了時代。

在預感自己將要鋃鐺入獄之際,仍然自以為是,請妻子照顧懷孕的海藻。最終卻害的海藻流產,終身失去做母親的資格。

宋思明這個人物很複雜,真正讓他送命的,就是他的狂妄自大,觸犯法律、突破道德底線,只是結果。看似很智慧的一個人,深諳人性,卻也無法控制自己頭頂的光環,無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

書中海萍母親的一席話,道出了宋思明的狂妄自大的原因:

沒錯,一個人能混到他那個位置上,一定有與眾不同的能力和手段。與其說他喜歡海藻,不如說,他在享受手裡的權力帶給他的榮耀。一個人的榮耀如果壓抑久了不釋放會得病。他是一個當官的手下,他在單位裡,在自己家裡,都不能太招搖,都要俯首帖耳。那麼怎麼體現自己的成功呢?

02

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慾望

>正視自己的慾望

你我皆凡人,有慾望很正常,不要忽略或壓制它,我們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慾望:

第一,慾望不能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宋思明和海藻的行為都突破了底線,並且不知悔改,他們的人生註定悲劇。

第二,慾望要量力而行。

海萍完全可以先租房子,等有了一定的資本後再考慮買房子,但她卻一直對房子存有執念。

因為她不切實際的買房夢想,幾乎壓上了全家人的幸福。

雖然最後海萍一家在上海穩住了腳跟,但是妹妹海藻卻身心俱傷,遠走他鄉。自己的父母的後半生也會在愧疚、擔心中度過。

海萍自己內心應該也不好過吧。

>透過正確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慾望

慾望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個目標,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雙手去一步步達成,而不是不勞而獲,或者完全靠其他人。

青春是短暫的,海藻用自己的青春換來的金錢和虛榮,也註定是易逝的。

自己奮鬥而來的人生成果,過程雖然艱辛,但是果實是甜的。

>懂得知足常樂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認為海萍是富有的。她本身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她還有愛她維護她的丈夫,有可愛的兒子,有支援她的父母,有為她不顧一切付出的妹妹。

海藻也是富有的。她本身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她有疼愛她的父母和姐姐、愛惜她的男友。

宋思明也是富有的。他有智慧,有能力,有愛他的妻子女兒,還有支援自己的岳父岳母,為他犧牲學業的弟弟。

但他們都不懂得知足。

知足不等於止步不前,放棄進步。知足是一種人生態度。

在人生態度上,我們要懂得感恩,要經常感恩自己有什麼,而不是隻盯著自己沒有什麼。

楊絳先生說過:“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寫在最後:

《蝸居》無疑是一場悲劇,雖然距今10多年過去了,社會在進步,但是類似書中人物的故事至今還在上演。我常常覺得,能看悲劇,是一種幸運。因為我們不用實際去經歷悲劇人生,卻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但願我們都能真正獲得感悟,助力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