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磕頭拜年真的是陋俗嗎,請剪掉你心裡的辮子

過年期間,總能刷到山東河南等地磕頭拜年的新聞或影片,本來只是地方習俗而已,不喜歡可以划走,但翻開評論區,卻不乏歧視鄙夷甚至謾罵之詞。為何磕頭拜年也能刺激到部分人脆弱的神經?

圖源網路,侵刪

我的老家在豫東農村,我們那裡雖不是家家戶戶磕頭拜年,但保留此項習俗的家族也不在少數。我小時候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早早起來,先到供桌前磕頭拜天,然後給爺奶父母磕頭,磕頭之前作揖並說新年祝福語,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俯地,磕一個頭後上身直立,再依次磕頭兩個。

小時雖不全懂其中含義,更心念長輩手中的壓歲錢,但仍為其氛圍所感染,知道這是一件莊重的事,跪拜磕頭時不敢有半分放浪嬉鬧。

長大後更深知這一傳統的意義,北方人,尤其是北方男人,總羞於表達對父母的情感,常年數載不曾對父母長輩說過“愛”字,所有的感激與尊敬都藏在這一跪之中、三叩之間。

圖源網路,侵刪

磕頭拜年”咋來的?

我國在先秦時期,還沒有正式的凳椅。人們在進食、議事、看書時,坐在席子上,故稱“席地而坐”,也稱正坐。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如今的跪。在接待賓客中,每當“坐”著向客人致謝時,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是古代幼對長、子對父、卑對尊的主要禮節。

後隨著時代變遷,跪拜禮主要保留在婚喪嫁娶,過年、祭祀等較為隆重的場合。

圖源網路,侵刪

磕頭拜年是陋俗嗎?

當前,很多人甚至專家把“磕頭拜年”妖魔化,認為這是“奴性”的表現,是腐朽的代名詞,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

但磕頭拜年真的是陋俗嗎?我覺得我們首先得給“陋俗”做一個界定,將其與無害的風俗習慣區分開來。如果一個習俗不僅無害健康,也遠遠到不了違背現代文明社會倫理道德,進而破壞社會公序良俗的地步。就絕不能給扣上“陋俗”的帽子。

而且“磕頭拜年”不只是延續下來的傳統習俗,放到今天也仍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莊重的儀式可以讓小輩學會感恩,儀式是對長輩身體健康的祝福以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同時也是對家族關係的嚴肅表達。

“磕頭拜年”,跪與不跪,都是一種表達情感與尊敬的形式。雙膝跪下,雙手扶地,更多的是表達虔誠、感恩、敬老尊老之意。

圖源網路,侵刪

誰在抨擊磕頭拜年?

除了不懂傳統文化跟風的人,狠帶節奏的大都是西方文明的擁躉,他們信仰西方文化,對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即使同樣面對跪拜,也能體現他們雙標的一面。

西方下跪祈禱,他說是虔誠,

國人下跪祭祖,卻成了迷信;

西方下跪求婚,他說是浪漫,

國人下跪拜年,卻成了封建。

圖源網路,侵刪

近年來,國人物質富足了,文化自信卻沒了,我不反對學習西方文化,但我反對汙名傳統文化。

“磕頭拜年”本只是個儀式,自信坦蕩的人,跪下去是孝子賢孫,站起來依舊是英雄好漢;愚蠢且壞的人,捧著西方人的臭腳,西裝革履也撐不起佝僂的腰。

圖源網路,侵刪

最後以辜鴻銘先生的一段話結尾:“

我的辮子長在腦後,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對於“磕頭拜年”你有什麼有趣的觀點呢?在下方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