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35歲女子被催婚不敢回家,回家後被催婚催到 不敢回家& # 34

“社會時鐘”下的大齡剩女

後臺收到一條傾訴私信,一位35歲的女士說,自己被催婚到不敢回家,五一假期,身邊的人要麼出去遊玩要麼回老家看父母親人,而她一不想出去人擠人,二不想回老家。

自從過了三十歲生日,老家變得越來越難回,每次回去總免不了被催婚,被拉著去見各種各樣的相親物件。漸漸地,她開始不怎麼回家,但父母的催婚電話依然是每週如約而至。

她被催婚催得煩不勝煩,問我:我是不是應該找個人嫁了,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兒,不讓父母操心?

看到這條私信,我還挺有感觸的,找不到合適的物件選擇單身和受不了家人的催婚隨便嫁人,哪個選擇更合適?

沒有標準答案,或許下面這個故事,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從前單位的合作方,她22歲大學畢業那年便來北京闖蕩,一直一個人,醉心工作,薪資和職位年年上升,終身大事一直空缺。

她剛過了25歲,父母便開始催婚,每週都會打電話問她的感情狀況,得知她一直單身,便著急給她介紹相親物件。

開始介紹的都是和她一樣北漂的單身男,七大姑八大姨的人脈都利用起來,那時的她正是事業上升期,不想結婚,雖然去見面,但是見完面就說不合適。

後來給她介紹的都是老家的人,每次放假回老家,她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當然,結果依然是不合適。

從25歲到29歲,那幾年她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很緊張,母親質問她:“等你年紀大了,別人家歡聲笑語,你一個人孤孤單單,你能過得了這種日子嗎?”

家裡的親戚們也來討伐她,好像不按照大多數人的既定人生軌跡走,她的人生就一無是處。

那段時間她陷入了迷茫中,她不是不想結婚,她只是“愛情至上”,想找到那個一眼望去就能確定是一輩子的人,她不想湊合。

但是外界的聲音擾亂了她的堅持,好像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嫁了,讓父母不再操心,也不錯。

30歲時,她開始接受父母給介紹的相親物件,他們說哪個小夥子不錯,她就去見見,還會跟母親討論相親物件的優缺點,親子關係緩和了不少。

結婚物件是父母看好的,跟她學歷相當,家庭條件相當,總之,看著很合適,算是別人眼裡“對的人”。

認識半年,她結了婚,結束近十年的北漂生涯回老家生孩子,她丈夫在老家的市區工作,婚姻平淡如水。她對那人其實不怎麼來電,就算結了婚,她還時常恍惚,不知道他們之間究竟有沒有愛。

生了孩子她便沒再上班,曾經叱吒風雲的職場,離她越來越遠,她不常發朋友圈,偶爾會懷念一下北京。

我一直以為,她認命了。

前幾日深夜,我在寫稿,她忽然發來訊息,問我怎麼樣,而後自顧自說起話來。

她今年33歲,看著朋友圈裡還在北京奮鬥的前同事們,再看看自己,突然就後悔了,她說:

我以為嫁給父母眼裡“對的人”,按照他們的意思結婚生子,好好過日子,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但他是我父母看上的人,卻不是我看上的人,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拋棄曾經的一切換來一場婚姻,這是我父母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33歲,嫁給所謂對的人,才知道我錯了,我不該妥協。

“社會時鐘”下的大齡剩女,被要求到了什麼年紀做什麼事,結婚生子是既定路線,想改變很難。

我理解她的無奈,更能理解這種無奈背後的妥協,處在那種四周都是催婚者的環境裡,要堅持自我很難。

不過,大齡剩女的路也不只有不結婚和隨便結婚兩條路。

能走的路有三條,第二條勸你慎重

33歲女人的經歷給了“大齡剩女”一些忠告:你有三條路可走,第二條勸你慎重選擇。

第一條路:選擇堅持,等待愛情的到來

愛情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有時候,你越想擁有,便越難遇到。

年紀越大,遇到真愛的就越難。

因為大家在選擇愛情之前,首先是看雙方的條件是否匹配,再純粹的愛情,都無法忽視這一點。

而大齡剩女,在婚戀市場競爭力下降,接觸到的條件匹配的人少,想遇到真愛就更難了。

並且,在堅持的道路上,還會受到來自家人的質疑和傷害。

第二條路:遵從父母的期待,隨便找個人嫁了

隨便找個人嫁了,這個人選可能是父母認為的合適的人,卻不一樣是你自己心目中的合適人選。

遵從父母的期待,隨便找個人嫁了,意味著認命。但不管如何認命,總會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生出不甘。

為什麼說第二條路要慎重選擇呢?

這就像抓鬮,運氣好,選的路比較平坦,嫁的那個人即便不是你一眼就認定的,也能在日常相處中培養出愛情;運氣不好,心有怨氣,看不到對方的優點,或者兩個人本來就不合適,那麼你就錯失了愛情。

第三條路:降低標準,選你認為合適的

第三條路和第二條路的不同之處在於,選擇的物件符合你心目中的標準,而不是父母認為的對的人。

或者你們興趣相投、三觀相合,或者你們有共同的事業追求,即便表面上看起來不是那麼相配,只要精神世界處於同一高度,先從培養友情開始,慢慢也能培養出愛情。

友情是愛情的基礎,是維持一段感情不可或缺的因素。

這條路,或許是最適合的路。

其實,到了這個年齡,不管你是選擇獨身、還是選擇愛情或婚姻,選那個你最想選擇的,後悔的機率會小一點。

就如李銀河老師所說:

如果是特別特別看重結婚,就是說我這輩子非得結婚,那你就不一定非得要等到愛情。

如果你一定要等到愛情,那你要做好終身單身的準備,因為愛情這個東西,有的時候也不是說一定能夠得到的。

“從眾心理”下的選擇

前文中所寫的那個北漂近十年回家跟相親物件結婚的女性,

她之所以選擇了第二條路,遵從父母的期待,隨便找個父母眼裡對的人嫁了,其實就是一種“從眾心理”下的選擇。

“從眾心理”就是隨大流,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願地與群體中的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

在對婚姻的選擇上,大多數人是到了適婚年齡結婚,沒有結婚物件的相親結婚,結了婚的生孩子,撫養孩子長大,慢慢地變老,迎來下一代孩子。

這種壓力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個體被裹挾其中,可能在意識到的情況下做出的從眾選擇,也可能是不自覺跟隨大多數人做出的選擇。

出現這種“從眾心理”,原因有兩個:

一是參照他人行為,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

二是對偏離的恐懼,如果我和別人不一樣,害怕自己不被接納,或者被群體針對。

其實,“大齡剩女”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群體,外界猜測她們不結婚的原因,周圍的親朋好友針對她們不結婚發表各種各樣的意見,她們想要堅持自己太難了。

但我依然想奉勸大齡剩女們:

如果只是湊合著選擇婚姻,不如不選,要結婚,就不能放棄該有的底線,往後的路還很長,選擇父母眼裡對的人,不如選擇你自己心中對的人,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大齡剩女”的婚姻?

花影人間:專注解讀婚姻情感問題,在喧囂塵世中給你撫慰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