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理解,是一種需要付出精力和耐心的行為,而不是一個人的理解| 隨筆

隨筆,文:閒時翻書君

“人與人之間,還能願意嘗試去理解彼此,已經很難得。難得到,能否真正理解,已經不重要了。”——七堇年

對於需要付出一點努力,卻看不到什麼利益的事情,現代的人越來越不願意去做。

理解,大概也是這麼一回事吧。

理解並非是指了解對話的內容,而是指能夠知道對方內心的用意所在,並且願意暫時跳出自己的立場,為對方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

單是寫下這一長串的句子都讓人覺得有些費勁,理解是需要付出精力和耐心的,不禁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嘗試去理解別人呢?

大致有兩個原因。

第一,理解別人,方便自己。

我首先想到的是維繫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當今社會,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一系列的人際關係裡去。

無論是工作、朋友還是家庭關係,其本質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由此生成情感上的體驗與變化。

在這種關係網路中,“理解”就像是一種黏合劑,透過高效地溝通減少人與人發生爭執的可能性,為維繫不可避免的人際關係提供了良性的解決途徑。

在這種情況下,“理解”更多地體現為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一種遷就,而不是感知對方內心的世界。

第二,理解,源於愛。

當然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語言所能表達的範疇,更像是內心的感知與默契。

正如我們所知,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當個性得以張揚之時,如果沒有共同利益作為約束,相處將變得困難。

這裡所說的共同利益,是指為著某個共同的目標。例如說同事關係,便是為著所從事的工作,為了一項任務的完成,合作伙伴之間願意放下個性互相協作。

但到了朋友、家庭關係裡,這種共同利益的約束就越來越小,在工作關係中被壓抑的個性總需要有一個釋放的空間。

因此,深層次的理解很少發生在工作之中,因為這種人際關係對理解的要求並不太高;深層次的理解常常是在朋友和家人之間才會存在的。

這種理解,實際上是一種“犧牲”,為了喜歡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觀念,總是想辦法去體會對方的實際處境和心情,儘量能夠達成一種超越“好壞評價”的溝通。

這種犧牲,其實就是愛的真實表現。

小結

理解一旦提高到“愛”的層次,就會變得如此困難。

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我們總是愛自己勝過愛他人。

應當要注意的是,深層的理解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從來都沒有人能夠要求別人來理解自己,如同你不能強求別人愛你一樣。

所以,若是感受到了某種無條件地付出和支援,我們應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