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他捐出5億,只為了給貧困農民度過難關,如今卻成了王石的首善

當年,王石和曹德旺去福清的一座寺廟,看到寺廟前有一處空地,和寺廟整體環境很不搭,曹德旺就問道:“這空地有什麼用處啊?”主持苦笑道:“本想建一座齋堂,可是還差1600萬。”曹德旺一聽,立刻說道:“我給你出2。5億,連這條上山的路也一起修了吧!”

因為這件事,當年媒體給曹德旺一個“首善”的稱號,曹德旺說:“我不是首善,首善是袁隆平,我只是捐點錢,他幫助貧困農民度過了難關。”

曹德旺1946年出生在上海,父親是商人。由於動亂他們不得不回到福建的老家,家裡條件也變差了,不得不去做很多工作維持生計,曹德旺從小就是能吃苦能幹活的好手。

加上爸爸的教育很好,“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用心,真心,愛心,決心,專心,恆心,耐心,憐憫心,等等,就是這一系列的心,幫著曹德旺闖出來一片天地。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他白手起家,從倒賣樹苗開始,廣交人脈,最後鎖定福耀玻璃,自己辦廠,成為上市公司,走向世界。

他第一次打贏了與美國和加拿大的反傾銷案,震驚世界;

他做的汽車玻璃成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商,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全靠進口的面貌;

他獲得了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

他還做了非常多的捐贈和慈善事業,幫助很多公司和政府走出了困境,一共捐款已經80多億且非常低調,實際上是中國的首善。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退休之後,拍了一部紀錄片,叫做《美國工廠》,其實這部電影的原型就是曹德旺。

因為這部影片,也帶紅了一本書,叫做《心若菩提》,這本書是曹德旺的自傳。在豆瓣竟然獲得了9。1的高分,寫的很精彩,很實在。

曹德旺為什麼對修建寺廟情有獨鍾?

因為他與稻盛和夫一樣,有幾點共同點。

第一,都信佛,講求佛緣,用佛家的哲學指導企業管理。第二,都是企業管理的高手,深諳企業管理之道,都建立了非常成功的企業。第三,都是白手起家,獨立奮鬥。第四,都有利他之心,對合作夥伴、員工、政府、社會都是如此。

他人長得忠厚老實,做事也很真誠,人活得真實。

《心若菩提》看完之後,會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一,人做事情首先要專業。

也許他自己不是一個精通玻璃的人,但是,他堅持做了玻璃幾十年,透過尋找專業人士幫忙,自己也深入研究,讓自己也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

只有自己精通,才能看透本質,才能做好自己的生意,這是他標榜的專業。

而且,他不僅是企業家,還是哲學家,和稻盛和夫一樣,懂管理,用哲學管理企業,讓企業進一步騰飛。

二,做事要有自己的道。

何為道?就是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要與眾不同,並加以堅持,看準的事情,就要一往無前。

不要去理會外界的誘惑,也不要朝秦暮楚,更不能朝令夕改,他堅持身正不怕影子斜 ,做事情要一身正氣。

他不落井下石,更不讓別人欺負自己。

三,他格局大,眼界高,高瞻遠矚。

人做事要有格局,要有方向感和判斷力,曹德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立志於做汽車玻璃,就始終初心不改。

在商業沉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市場,勇於發力,終於搶佔先機,他對美國的判斷也非常準確,由於美元強勢美國的產品價格失去了公允值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在美國買東西比其他地方都便宜導致美國製造很難有價格優勢逐步產業空心化,美國也在扭轉這一局面所以他也藉此機會投資美國。

四,有信仰有佛心。

他做事,就如本書的名字一樣心若菩提。

他用佛家哲學指導自己,他認為做事情有因果迴圈,得到的東西也要花出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最大的因果。

在這種哲學理念的支撐下,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如何幫助別人,讓底層人也得到了幸福感,這種思維在他的企業裡的員工,都會感受到。

所以,員工有凝聚力,有幸福感,才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大家,無怨無悔的付出,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會蒸蒸日上。

他的理念和稻盛和夫不謀而合。

《美國工廠》紀錄片裡,曹德旺非常的溫和,七十多歲,但是很睿智也很堅持,在他的堅持下美國的工程沒有建立起來工會,也最終扭虧為盈,為當地2000多名工人重新帶來了工作,為這個小城帶來了新的局面。這也是非常大的慈善。

期待這本書能被更多人讀到,希望更多人瞭解他的創業故事,讓更多中國企業做強做大,體現出來他在書中所說的企業責任: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你而富足。

點選下面連結,就可以擁有!

我是專注感情生活,點選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