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曾經進行過第一次車臣戰爭,實際上損失慘重

1999年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重新控制車臣。此次戰爭為期9個月,基本上消滅了車臣分裂武裝。

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俄羅斯曾經進行過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表面勝了,實際上俄羅斯損失慘重,而且還簽了“城下之盟”,給予車臣分裂勢力更多的權力,也助漲了車臣分裂勢力發展。

但第二次車臣戰爭時,正值俄羅斯獨立以來最艱難的時期,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俄羅斯還趕上金融危機,國力衰弱,在外界眼裡根本無力再打這場戰爭。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堅決要打,而且此次戰爭俄軍猶如脫胎換骨,戰鬥力很強,最終取得戰爭全勝。

那麼俄羅斯為何要打這場戰爭呢?

俄羅斯之所以堅決打第二次車臣戰爭,主要因為車臣分裂勢力發展速度極快,到了無法遏制的階段。

1999年8月7日,車臣分裂武裝頭目沙米爾·巴薩耶夫指揮5000多名武裝分子,在達吉斯坦和車臣邊境聚集,然後兵分兩路進攻達吉斯坦,並向在達吉斯坦的俄軍發起猛烈進攻。

車臣分裂武裝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嚐到了甜頭,以為俄軍不堪一擊。因此,車臣分裂武裝以為在車臣趕走俄軍後,然後再在達吉斯坦打敗俄軍,那麼車臣、達吉斯坦就脫離俄羅斯,就能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

面對巴薩耶夫的進攻,1999年8月10日,剛被葉利欽任命總理的普京,與總統葉利欽及有關部門領導人討論了車臣形勢時,普京認為:“車臣是一個被匪徒和宗教極端分子佔領的地區,是從外部攻擊和內部顛覆(俄羅斯)的前哨陣地”,對車臣分裂勢力“如果今天不動手,明天損失會更大”。“不管車臣匪徒藏在何處,俄軍都將把他們消滅”。

普京在這裡說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內部顛覆,一個是“明天損失會更大”。實際上普京眼光很準確,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車臣分裂勢力之所以能發展到與俄軍抗衡的地步,一方面俄軍沒時間顧及,另一方面,車臣分裂武裝受外部勢力支援。而外部勢力也在俄羅斯內部進行顛覆政權的行動。

作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深知這種危險性。如果不徹底消滅這支叛軍,有可能就會獨立。

而普京所說的“明天損失會更大”指出不消滅車臣分裂勢力,如果車臣獨立,勢必得到外國的資助,那俄羅斯更難對付車臣勢力,而且車臣獨立將在俄羅斯起到連鎖反應。因為俄羅斯很多地區都以民族建立的聚居地,如果都鬧獨立,俄羅斯根本無法控制。這是俄羅斯下決心要堅決消滅車臣匪幫的主要目的。

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經濟不景氣,而且經歷過“休克療法”後,俄羅斯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俄羅斯經歷了三次金融大風波,從而導致國內金融危機。從外媒資料上看,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自身經濟虛弱。俄羅斯從蘇聯解體後獨立不到10年,可以說從計劃經濟到全面市場化經濟過渡時間太短,國內根本不知道西方設的套路太深。

而玩金融是西方國家百年的經驗,俄羅斯雖然有經濟專家,但都是紙上談兵,無法與西方國家金融所抗衡,加之國內寡頭賣國求利行為,都助長了危機。

從過程來看,俄羅斯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造成的,是東亞金融危機所引起的,第二次、第三三次則主要是俄羅斯政府政策失誤所導致的信任危機。

此時國際金融炒家就染指俄羅斯金融市場,從這一點看,國際金融炒家已經對俄羅斯下手了。

在此期間,葉利欽頻繁的“換相”,主要目的就是想急於擺脫金融危機,重振民眾信心。最後選定了普京。

面對國內經濟與金融的危機,俄羅斯勢必要找到一個突破口,轉移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於是車臣分裂勢力讓俄羅斯痛下決心決定開戰。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戰中和最後贏得勝利後,俄羅斯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也掩蓋了危機下的俄羅斯。

從這一角度看,第二次車臣戰爭不得不打,也必須要打。否則葉利欽總統之位都會保不住,民眾怒火已經指向他。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我們會發現,作為俄羅斯新任總理的普京,親自指揮,而且還冒著危險親臨前線,慰問參戰的俄軍,這些舉動都與第一次車臣戰爭截然不同。

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軍士氣低迷,而且總統總理也沒有看望參戰軍人。但這次普京作為總理,為何要走上一線呢?

其實這裡面有很多因素,一個是葉利欽考察的因素。從過往的資料我們會看到,葉利欽選擇普京,實際上是作為接班人來考慮的。普京行不行,還需要在關鍵時候歷練,因此車臣戰爭也是葉利欽放手讓普京去指揮,能否打贏就是普京能力如何了。

如果第二次車臣戰爭失敗,或許普京也將被撤掉總理職務,更不要說問鼎總統大位了。

葉利欽此時已經處於多病狀態,他對於普京是信賴的,兩人是否之前商議過接班的事,但第二次車臣戰爭與俄羅斯總統大選基本是重合的。

葉利欽讓普京接班還需要得到民眾的支援,堵住反對派的嘴。而車臣戰爭就是一個最好機會。普京也因此戰,使他當選總統順理成章,支援率很高。就連反對派也不得不佩服葉利欽選了一個好的接班人。但這都是第二次車臣戰爭所帶來的結果。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