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中國智慧故事之陳吉下跪認錯,該故事揭露了什麼哲學道理?| 淘經典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太子與陳吉在河邊初遇之時,他的心情很差,而陳吉正在河邊釣魚,魚兒上鉤,他將魚竿一甩,一尾活蹦亂跳的魚,就砸到了太子的身上。

太子見慣了宮中波譎雲詭的伎倆,以為這不過是陳吉引人注意的伎倆而已,見陳吉慌忙下跪認錯,便對他說,不用多禮,沒心情故弄玄虛。

由於心情不悅,所以太子走到河邊坐下之時,還一腳踢開了陳吉的魚竿。

陳吉見形勢不對,便想溜之大吉,他撿起地上的魚扔進水桶,便向太子說要告退了,太子卻叫住了他,問他是否也在嫌棄自己。

這話令陳吉驚訝不已,他連忙對太子說,草民只是不想打擾到太子的清淨。

太子則對他說,別草民草民的,聽著煩躁,以後就用你我吧。

陳吉聽後,懵懵的,卻還是想走,他依然說了句告退,太子卻高聲呵斥住了他,給我坐下!說著他還拍了拍自己坐著的枯樹幹。

陳吉只能放下水桶,坐了下來,繼續釣魚,太子問他還能釣到嗎?陳吉回答說,不能心急。

也許是陳吉這副悠閒又認真地釣魚的模樣,走進了太子的心裡,在太子面前,一介平民,沒有常人的恐懼或恭維,一派的清新自然。

尤其是太子看到魚線晃動,以為魚兒上鉤,不顧陳吉反對拉起了魚竿,眼見空空如也的魚鉤,一邊說魚兒狡猾,一邊讓陳吉鍥而不捨的繼續釣魚。

陳吉委屈巴巴地嘀咕,什麼鍥而不捨,我才沒聽過呢,堂堂太子,欺負誰不行,非欺負我和魚。

這還是太子第一次見到這樣特別和可愛的人,明明剛剛還心情不悅,如胸口壓住了一塊巨石一般,可是現在卻像是雲霧散開了似的,看到陳吉,嘴角還不自覺的微微揚起。

後來,太子獨自出門打獵,獵物卻掛在了樹上,注意力全被獵物吸引的太子,完全沒有看到,一旁悠閒地躺在草地上的陳吉。

陳吉來到太子身邊,輕輕鬆鬆地便爬上了樹,將獵物取下來交給了太子,之後既沒有討賞,也沒有告知性命,輕鬆瀟灑地離開了。

直到韓王府的伎人為太子獻藝,一出趙子龍三進三出長坂坡,令太子高興不已,尤其是那演趙子龍的伎人,正是前幾次遇見之人,也是那一次,太子才知道,原來他叫陳吉。

之後,陳吉的戲便是太子最喜歡的節目,明明新婚不久,太子妃美麗溫柔,可太子的腦海中,卻總是浮現出陳吉的影子。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父皇子嗣眾多,成為太子既是尊榮也是重擔,他日日謹記謹言慎行,自我約束,一舉一動都不能馬虎。

萬人之上,即無人之巔,太子的寂寞,縱然是太子妃亦不能理解,卻在陳吉這裡得到了救贖。

每每與陳吉在一起,太子總會獲得無比的輕鬆,那是他在自小長大,無比沉悶的宮中,從未獲得過的快樂。

陳吉出身市井,所以他帶太子上街,總能讓太子感受到新鮮與喜悅,他們結伴同遊,沒有尊卑,沒有上下,只有知己。

有陳吉在的時候,太子滿眼都是他,上一秒還握住太子妃的手,看到陳吉身著戲服出場,立馬鬆開了手,痴迷地聽著陳吉唱戲。

有一次,太子妃為太子送去參湯,她親自端著湯走上前去,卻因陳吉在唱戲,太子便抬手,示意太子妃先不要上前打擾。

太子這樣明目張膽的偏愛,終於引起了太子妃的嫉妒,令她也格外注意起了陳吉。

身份尊貴的太子,卻與一介卑賤的伎人交好,這是一段極不匹配的知己情誼,可陳吉卻從不以自己的出身為恥,那坦坦蕩蕩的模樣是最吸引太子的地方。

太子經常將陳吉帶進書房,親自教他下棋,兩人親密無間的模樣,令太子妃怒火中燒。

司制傅柔擔心陳吉因與太子過於親近,惹來禍端,太子妃頻頻找茬,也令太子煩心不已,於是,他送了陳吉一套院落,讓他不用寄人籬下,可以獨立門戶。

當時陳吉還問太子,是以朋友的身份贈送,還是以太子的身份,太子直言是以朋友的身份。

於是陳吉歡歡喜喜地收下了,可太子卻疑惑不已,陳吉解釋道,如以太子的身份,還得謝恩,若以朋友的身份,就省的下跪了。

太子很喜歡陳吉這直率爽朗的樣子,是他從小到大,非常向往又求而不得的模樣,他不能成為的人,不能做的事,在陳吉身上都實現了,所以他不能言明的苦楚,陳吉都明白。

可是終究,這荒唐的感情,還是無法延續。

一次太子與陳吉外出,看到崖壁上的鮮花,太子很想摘下來送給太子妃,所以陳吉爬上去為太子摘花,可下來的時候,腳下一滑摔傷了腿。

太子便召他來到東宮,親自教他下棋,這一下,就是一夜。

而太子妃得知太子又一次將陳吉留在書房,下棋下了整整一個晚上,非常生氣,之後,她便趁太子不在,傳召了韓王府的戲班子進宮,點名要聽陳吉,唱那出,趙子龍三進三出長坂坡。

陳吉腿受傷了,戲臺又太高,若再摔下來,後果不堪設想,可太子妃卻不管不顧地讓陳吉登臺,還讓他唱了兩遍。

果然,陳吉唱戲之時,不慎跌下戲臺,幸虧司制傅柔以為太子妃討吉利為由,在戲臺邊上繫了好幾根紅綢,陳吉掉下來之後被紅綢攔了一下,只是崴傷了腳,並無大礙。

司制傅柔規勸陳吉,為了自己,也為了太子清譽,不應該再逗留東宮,否則若招來禍事就晚了,陳吉知道該怎麼做,太子也知道該怎麼做,只是他們並沒有想到,事情會這樣嚴重。

原本,陳吉已經打算離開長安,他要執劍走天涯,四海為家,待太子登基為帝的那一天,也可以為太子剷除為非作歹之人,可惜他們最終也沒有等到那一天。

太子妃有孕卻挺不合時宜的戲之事,傳到了皇后的耳朵裡,皇后震怒,訓斥太子妃之時,卻被太子妃告狀,太子與陳吉之間過於親密的關係。

撫育太子長大的司徒尚儀,本已到了年紀,可以告老還鄉,卻因幫太子隱瞞陳吉之事,受到皇后責罰,最後,竟重傷不治而死。

皇后雖有心將此事瞞下,最終卻還是傳到了陛下那裡。

太子妃將此事告知家人,其父面聖告狀,太子有此等醜聞傳出,陛下龍顏大怒,命太子殺死陳吉,否則便廢掉太子。

陳吉心地善良,他是最無辜的那個人,當陛下的命令下達之後,所有人都在勸陳吉逃走,可他卻不肯離去。

他說他不逃,他逃了,太子不能完成陛下的詔令,太子要怎麼辦呢?

司制傅柔讓陸盈盈出宮告訴陳吉,太子是陛下的兒子,陛下不會殺他,可陳吉若留在這裡,將必死無疑。

但陳吉卻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生死,而是對得起自己的心意。

陸盈盈走後,陳吉拿出了一把匕首,那是太子所贈的離別之物,他心中想著:太子以知己待陳吉,陳吉便以知己報太子,士為知己者,死,於是便使用這把匕首,自殺了。

太子登門之時,屬下遞上長劍,提醒太子完成陛下的詔令,可他還是突然跑了進去,邊跑邊喊,讓陳吉快點逃走。

可當他走近之時,卻只看見了,已然倒在地上,胸口插著匕首,氣息全無的陳吉。

太子踉踉蹌蹌地走到了陳吉的屍首旁邊,他顫抖的手撫上了陳吉還有餘溫的手,前不久還活生生的人,現在就變成了一具屍體,太子看著眼前的景象悲傷不已。

回想起,曾經太子對陳吉說過,我們是朋友,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拿你當棄子,太子謹記這句承諾,哪怕違抗陛下詔令,他也想救陳吉一命。

可陳吉,卻為了不讓太子為難,使用太子所贈之物,在太子所贈的院子裡,自願獻出了生命,這是陳吉為了太子這個知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了。

陳吉曾經跟太子說過,也許有一天,他死了會連個墳都沒有,而太子便承諾他,若他死了,太子便為他弄個墳。

後來,陳吉真的死了,太子便剷平了屋前的花圃,為陳吉做了墳,日日祭拜,夜夜思念,還將他們沒下完的那盤棋,一顆顆的將棋子粘好,永遠收藏。

很久以後,太子曾遇到一個與陳吉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其名為覆水,覆水難收,可不就是在說太子對陳吉的情意嗎?

太子大為驚喜,將他召進自己的身邊,然而,他始終明白,覆水再像陳吉,終究不是陳吉,而他早已失去了那位知己。

這是《驪歌行》裡的一個悲傷的故事,太子與伎人陳吉之間,不該有的友誼,從滋生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會有這樣的一個結果。

不被世俗接受的情意,懸殊身份的障礙,太子終究因為這後宮的算計,和世俗的偏見,斷送了他最鍾愛的知己。

太子與陳吉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出身高貴,唐太宗繼位後,便將其冊立為皇太子。

當時,李承乾極其寵愛一個樂人,他美姿容,善歌舞,李承乾為其取名為稱心,然而皇太子喜好男風,寵愛樂人的荒唐舉動,引來了唐太宗的震怒,也為稱心帶來了殺身之禍。

最終,稱心被唐太宗下令殺死,而李承乾無力阻攔。

稱心死後,李承乾傷心不已,他在自己的府邸,為稱心蓋了一座小庵堂,庵堂內還掛了稱心的畫像,讓宮人日夜祭拜,他也會徘徊於庵堂內,寄託思念之情,有時過於思念,還會痛哭不止。

不但如此,李承乾還在府內堆砌了一座小墳,立上石碑,私下為稱心授予官爵,可惜稱心死了,再也感受不到李承乾對他的寵愛了。

太子所求,不過一稱心人在身邊,奈何此舉卻害死了他,他們之間,情是真的,不容於世也是真的,感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意,只因生不逢時,便落得悲慘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