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戚夫人被呂后殺掉後,為何不生育子女,只有這個男人得到了她的寵愛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

一個寂寞清冷的早晨,永巷裡又傳來了戚夫人的歌聲。誰能想到,這位曾經的高祖寵妃,如今正光著頭,穿著粗布衣服,在這裡沒日沒夜的舂米。

失去了昔日的地位,戚夫人自然日夜思念著兒子。按理說,尋常百姓唱歌無人搭理,可這位昔日榮耀的女子在後宮永巷唱這樣憂傷的歌曲,自然不會被輕鬆放過。

不久之後,呂后聽說了戚夫人唱歌的事,認為戚夫人還想鼓動兒子劉如意造反,心中不服。於是心狠手辣的想斬草除根,召回了在外的劉如意,趁著惠帝不在,狠心將其毒死。一不做二不休,戚夫人也被呂后做成了人彘。

所謂人彘就是一種砍掉四肢,剜去眼睛,燻聾耳朵,灌下啞藥的刑罰,聽起來,讓人驚恐無比。

戚夫人受盡酷刑,最終在廁所中悽慘死去,她和她兒子的遭遇讓人十分同情。可是,在《漢書》之中,我們會發現,戚夫人的遭遇,跟她自己也有很大關係。世人都怪呂雉蛇蠍心腸,其實戚夫人生前可沒少自己“作死”,有些事呂后真的忍不了。

第一,呂后並非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厲王蚤失母,常附呂后,孝惠、呂后時以故得幸無患害。

呂后稱制之後,雖然有許多諸侯王死在了呂后的刀下,但是,還是有不少諸侯王成了漏網之魚。比如,淮南王劉長和齊王劉肥。淮安王劉長因為很早就失去了母親,很小就掌握了一套討好呂后的把戲,從很小的時候,就打扮成乖孩子,依附呂后。

呂后因為母愛氾濫,一直關照著劉長。我們可以看出,年紀小又會討好呂后的諸侯王,呂后自然優待,她可不是一個是非不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如果當時的劉如意和戚夫人兩人也能學會一點這招數,必定不會死得如此慘烈。

於是齊王乃上城陽之郡,尊公主為王太后。

趙王劉如意死後,齊王劉肥擔心自己小命不保,於是來朝廷述職。惠帝也是太熱情了,看到劉肥這個大哥,竟然邀請劉肥和自己坐在一起。呂后聽說之後,直接給劉肥的酒裡下了毒。要不是有人提醒劉肥,劉肥早就被毒死了。劉肥意識到,呂后這是擔心自己搶惠帝的位子,於是,趕快示弱。他不但交出了城陽郡示弱呂后,還認呂后的女兒、自己的親妹妹魯元公主做了乾媽,這一招來的不但猝不及防,更是毫無底線。

呂后看到劉肥這麼慫,也不好意思毒死劉肥了,竟然開開心心地和劉肥喝起酒來,就當啥事也沒發生,還把劉肥放回了齊國。劉肥這麼大歲數了,還認妹妹當媽,這種能屈能伸的智慧也是讓人敬佩。趙王劉如意和戚夫人如果也能學到一星半點,也不至於這個下場了。

第二,戚夫人完全不清楚狀況

戚夫人在永巷裡唱歌,希望兒子快點來解救自己。怎麼解救呢?肯定不是跟呂后求情,多半是希望劉如意伺機殺了呂后,造反作亂,篡位登基。因為劉邦在世的時候,戚夫人就天天梨花帶雨地求劉邦廢了劉盈。也正因為如此,呂后早就討厭戚夫人了,連帶著也討厭劉如意。

然而,事實上,劉如意和劉盈的關係並不差,尤其是惠帝這種不記仇的孩子,壓根沒把太子之爭當回事。

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入宮,挾與起居飲食。

根據史書記載,惠帝劉盈性格仁慈寬厚,聽說呂后被戚夫人惹怒了,於是,趕快把劉如意接到自己身邊,和劉如意一起睡覺吃飯。史書上用了挾持這個詞,但是大家都明白,如果沒有惠帝充滿善意的挾持,劉如意早就被毒死了。

也許有人會說,肯定是惠帝做假好人,把弟弟如意留在身邊,好讓呂后下手。實際上,呂后是趁著惠帝不注意,毒死劉如意的。如果呂后察覺到惠帝也想殺劉如意,完全可以不用隱瞞劉盈。所以說,劉盈僅僅是無法掌權,否則呂后真的沒機會這麼肆意妄為。

從一開始,戚夫人的目的就是要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繼承大統。她日夜在劉邦面前演戲,費盡心機想要廢掉她劉盈,這些所作所為都不是在埋下痛苦的種子。依仗自己受寵就可以為所欲為,依仗劉邦的照護就可以不把呂后放在眼裡?呂后是什麼人,如此隱忍又心狠,她掌權以後怎麼可能會放過戚夫人。

就算在被廢后,戚夫人還妄想讓兒子打入長安,為自己做主,幫自己報仇。這個當母親的真是沒有看清楚形勢,也沒有明白自己的對手是多麼強大。如果戚夫人可以理解劉盈和劉如意的親情和感情,放棄爭位,助力兄弟二人的關係繼續和睦,那麼劉盈上位後起碼劉如意還能當一個王爺,起碼呂后還會念及他們母子的“識時務”,而保他們個平安,不至於這麼心狠手辣。

第三,戚夫人不懂隱忍

自古以來,能隱忍的一定是能活到最後的。我國的許多古代政治家,即使勢單力薄,也能靠隱忍笑到最後。然而,戚夫人就太不會隱忍了,被呂后收拾以後,她偏偏還要唱歌來抒發情感,招搖得不能再招搖,自然枉送了自己和兒子的兩條性命。

其實當時保護劉如意的大臣還是挺多的。比如趙相周昌,這個人十分正直,同情弱者。惠帝險些被劉邦廢太子的時候,就是這位老先生幫忙。現在看到劉如意被強權壓迫,周昌自然多番保護。根據《史記》記載,呂后曾經多次傳召劉如意回長安,周昌明白呂后要殺了劉如意,於是多次暗中替劉如意回絕了。為了殺掉劉如意,呂后決定調周昌離開趙國,周昌竟然多次抗旨不遣。

到了呂后統治的後期,劉氏諸侯王中的反呂力量越來越多了,例如劉章,就曾經公開在酒宴上殺了呂后的親戚。後來,諸呂之亂時,朝廷大臣能輕而易舉反撲呂氏的力量,可見朝廷反對呂氏的勢力暗中是存在的。如果戚夫人知道審時度勢,帶著兒子一面示弱一面積蓄,沒準攻打諸呂的時候,還能成為大臣們的支援物件,地位再次翻盤。

可是,戚夫人看似有心計,看似很狡猾,實際上完全沒什麼水平,跟呂后是沒法比的。當年劉邦攻入咸陽時,知道惹怒了強大的項羽,還知道隱忍示弱,甚至心甘情願的跑到蜀地當一個小小的漢王。這麼一個好好的例子,戚夫人真是一點的沒學到。

當時,妃子可不止就這一個,與戚夫人相比,薄姬就非常會做人。因為不和呂后爭寵,薄姬被呂后放出了長安,和兒子去了代國。呂后曾經打算把薄姬的兒子漢文帝遷到趙國,也被薄姬和漢文帝巧妙拒絕了。也正因為如此,薄姬和漢文帝母子卻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呂雉心狠手辣,大肆屠殺劉邦的兒子,甚至對戚夫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傷害。

其實,戚夫人的所作所為是導致她悲慘結局的最直接原因。

雖然呂后十分殘忍,獨掌大權。雖然呂后坑害了自己的兒子們,沒有放過劉邦的血脈,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呂雉的雷霆手段,沒有她極強的掌控力,漢朝很可能會想秦朝一樣只維持兩代就會土崩瓦解。畢竟,劉邦死後,太子接手若大一個漢朝能力十分不足。再加上當時諸侯心懷不軌,沒有呂后,吳王發動的七國之亂很可能就會成功,歷史可能會再次進行一個朝代迴圈。

所以說,雖然呂后殘害了不少人,可是她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而那位可憐可悲的戚夫人,雖然是一位受害者,可是她的作為對於漢朝沒有起到什麼有利的貢獻,反而因為自己的狹隘斷送了自己和兒子的性命。

人處在絕對弱勢的時候,正面迎擊強者雖然英勇,但絕對是以卵擊石。有些時候,說最狠的話,結局只能是挨最毒的打。想必順勢而為,智慧謀略,厚積薄發才是正確的昇華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