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夷字的歷史淵源:先秦時期的夷字是什麼?夷字歷史典故

夷夏情勢之消長,為中國先秦史發展之中樞。因此,“夷”字及“夷”人的研究,歷來倍受先秦史家重視。然而,這一課題因跨越文字學、語言學、考古學、文獻學、民族學等多個學科,所涉及的諸多問題往往又盤根錯節,故用治絲益棼來說也絕不誇張。下面,我們就來概括地回顧一下這兩千年來對“夷”字的研究。

一、從當代辭書看“夷”字本義之惑

“夷”字的本義究竟是什麼?在當今的權威辭書中,“夷”字有兩條常見義項:一為“東方民族”,一為“平坦、平易”。按照辭書編纂的體例,多義字的義項排列順序一般是:本義、引申義、通假義(見《漢語大字典·凡例》和《辭源·體例》)。然而,奇怪的是,各家辭書對於把“夷”字的上述兩條義項中的哪一條列為本義項卻存在分歧。比如,以“東方民族”為本義項的有《漢語大字典》,說:

我國古代東部民族名。殷代分佈在山東、江蘇一帶。後來泛指東方各族。《說文·大部》:“夷,東方之人也。”(《漢語大字典》,1986年版,第527頁。)

又比如《

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

》:

中國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亦稱“九夷”。如夏至周朝有九夷之稱。郭璞《爾雅注》:“九夷在東。”亦泛指四方的少數民族,《尚書·大禹謨》有“無怠無荒,四夷來王”。舊時亦用以稱外國人。

此外,把“東方民族”列為本義項的還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和《新華字典(大字本)》等辭書,此不具引。另外,把“平坦、平易”列為本義項的則有《辭源》:

平坦,平易。《老子》:“大道甚夷,而民好徑。”《詩·周頌·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傳》:“夷,易也。”(《辭源(修訂本)》,2004年,第781頁)

由上可見,夷字的本義究竟是“平坦、平易”還是“東方民族”,《辭源》與其他各辭書存在明顯分歧。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裡,編纂者則索性把“夷”字的這兩條義項分立為同形同音的兩條,表明這兩條義項互不相屬。

夷1 yí〈書〉【1】平坦;平安:化險為~。【2】破壞建築物(使成為平地):燒~彈│~為平地。【3】滅掉;殺盡:~滅│~族。 夷2 yí【1】我國古代東方的民族,也泛稱周邊的民族:淮~│四~。【2】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情│華~雜處。【3】(Yí)名姓。

顯然,當我們透過《辭源》、《辭海》和《現代漢語字典》等當代權威辭書進行檢索時,對夷字的本義並不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