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清明節祭祖的時候先燒紙還是先修墳呢?古代祭祖的方式有什麼講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文化禮儀的傳承一直以來都是被延續了下來。最為有名的古語便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說的便是古人的待客之道,更是充滿了各種形式。千百年的時光流轉,禮儀這個傳承下來的文化,都已經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之中。不過對於古人的尊敬方式,也是有著一定的流程存在的。

尤其是清明節即將到來,祭祖的方式,在國內的各個地區有著一定的形式存在的。就如同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清明節的祭祖其實也是有講究存在的,到底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呢?其實這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接下來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作為一種我國最為古老的祭祖節日,對於這個節日來說的話,也有著踏青的意思存在,畢竟這個世界,正是春光大好的時刻。掃墓和踏青成為了這個節日當中的傳統主題。在我國古代所追究的便是“天地人”合一的狀態,更是順應了一定的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的蘊意在其中的。

清明節的由來,原本是源自於北方的寒食節禁火、冷食的習俗。尤其是在《周禮》當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寒食節當中的禁火,也便逐漸的流行了起來。一直到了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逐漸走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的春季大節,與後來的重陽節,形成了一定的對比。這兩個祭祀的節日,一直從古代流傳到了當代。人們對於自己的祖先的祭奠的方式,一直都是存在的。清明祭祖既是中華文化的延續,又體現了後輩對先人的尊重。

二、到底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

清明節的到來,不僅有著假期的陪伴,同時還要跟隨家人前去祭祖,用當代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上墳”。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逝去的人往往都是十分的尊重,在人們的理念當中,總是認為“死者為大”。在封建社會當中,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不理解,以至於對自己祖先,充滿著各種敬畏,所以祭祖的方式也是格外的隆重。

不過對於墳墓的話,幾乎所有人的人都是有一定認知的。可是對於在祭祖的習俗當中,到底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呢?這一點的話,想必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尤其是現在年輕人,更是不懂。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對於祭祀的重視程度一般都是相當高的。一般情況在祖先的陵墓前,一般都是先修墳然後再進行燒紙,這是我們腦海中最為普通的邏輯認知。

之所以選擇這樣做,其實也是涵蓋了一定的邏輯在其中的。古人的墳墓,其實也就相當於古人的家。如果說出現了有破損的地方,那就相當於家裡的房子漏掉了。如果說遇到個下雨的季節,那樣一來的話,顯然就是對於祖先的不尊重。然後再修葺完墳墓之後,再進行各種的祭祀,譬如燒紙這樣的。

不管先燒紙還是先修墳,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有著對於祖先的孝順的因素存在的。古人自古都是有著一定程度的迷信因素存在的,祖先的在地下是否過得安順,也一定程度影響著子孫的發展。最為常說的一句話便是,他們家的祖墳裡面冒青煙了,其實就是在暗含著這個人受到了祖先的庇佑才有了當下的成就。

其次就是為了安全起見,在清明節祭祖的過程中,燃燒紙錢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墳墓的築造的地方一般都是選擇在了山上,所以說,稍有不慎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引起火災。祭祖的過程,本身就是為了表達對於先人的敬重和孝順,但是如果發生火災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結語:

所以說對於清明的祭祖的過程中,到底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當中也是涵蓋了一定的禮儀文化以及對於祖先的祭奠的孝順的含義在其中的。清明節即將到來的時節,所以大家在祭祖的過程中,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如果是看到了這樣類似的場景的話,自然也會有著很深的印象。其實在祭奠祖先的過程,本身就是表達了對於祖先的懷念,以及自我的精神寄託。至於說燒紙的過程,也一定要聽從具體的安排,避免火災的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