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的免死金牌真的能讓犯人逃過一劫嗎?歷史上真的有免死金牌嗎?

我們在電視劇裡面時常看到古代有的罪犯要被判刑,這時家屬趕緊找來了免死金牌。最終這名罪犯靠著這塊免死金牌,逃過了一劫。那麼歷史上真的有免死金牌嗎?它真的可以讓犯了重罪的人逃過法律的制裁嗎?

歷史上的免死金牌又被稱之為“丹書鐵劵”或“金書鐵劵”,是皇帝賜予功臣的一種莫大獎賞。在這封“丹書”的內容裡,一般都明確地記載著賜劵日期、賜劵物件,以及被賜者的功勳和特權。同時為了防止假冒偽劣“鐵券”的出現,“鐵劵”往往還要被分割成左右兩半,右邊的一半留於皇宮,左邊的一半由被賜者保管。倘若需要用到的時候,便將左右部分進行對接,如果二者相互吻合,這便是真的,不能吻合便是假的。

“丹書鐵契”一詞,最早出現於《漢書·高帝紀》,根據《漢書·高帝紀》記載:“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這個時期的“丹書鐵券”更多是皇帝對功臣的一種褒獎,所以授予“丹書鐵券”的整個過程都充滿了儀式感。又是盟誓,又是硃筆書寫;不但裝進金屬或石頭盒子,還要放進宗廟,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儀式感。當時的韓信、蕭何等人都被劉邦授予了“丹書鐵券”,結果韓信因為功高蓋主,為劉邦所猜忌,最終落得一個人死身亡的結局。

蕭何雖然得以善終,但是也是步步驚心,在劉邦晚年的時候,有百姓狀告蕭何用低價強行購買土地和房屋,所涉金額極高。劉邦便以“強買民宅”為由,將蕭何關進大牢。幸虧後來一個姓王的衛尉替蕭何求情,蕭何才得以出獄(這很可能是劉邦自導自演的,意在打壓蕭何,避免劉盈上臺壓不住這些功臣)。蕭何在這場劫難當中,如果不是有衛尉求情,單單靠那“丹書鐵券”估計也難逃厄運。

真正賦予“丹書鐵券”免死功能,有史記載的是在南北朝時期。西魏年間,當時的宇文泰(西魏的實際控制者),有一個忠心的手下名叫李穆。有一次宇文泰跟北齊在芒山一帶激戰,竟然在陣前墮馬。危難之際,李穆殺進亂軍之中,將宇文泰救出了敵軍的包圍圈。事後宇文泰明確地告訴別人:“成我事者,其此人乎”。不久之後,宇文泰便將李穆越級提拔為武衛將軍,封安武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戶。更為重要的是,李穆被賜予“丹書鐵券”。而且這個鐵券還明確規定,可以“恕其十死”。

即便擁有了“丹書鐵券”,李穆還是差一點死了。在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執政期間,李穆之兄李遠及其子李植被殺。按照當時北周律例,李穆也在連坐之列。但讓李穆免遭一死的,並不是那個“恕其十死”的“丹書鐵券”,而是李植的一句話。在臨刑之前,李植泣涕漣漣地對李穆說:“吾不用汝言,以至於此,將復奈何”。正是李植的這句話撇清了李穆跟李遠、李植所犯罪狀的關係,最終才能夠免除一死,但依然被貶為庶民。

南北朝之後,歷朝歷代也都有“丹書鐵券”,唐朝時期發出去的“丹書鐵券”最多,現存最完整的“丹書鐵券”就是唐昭宗賜給節度使錢鏐的“丹書鐵券”。五代時期,石敬瑭曾經給武將範延光發過一個荒唐的“丹書鐵券”。之所以說荒唐,是因為別人都是因為立功而被賜予“丹書鐵券”,範延光卻是因為要造反,石敬瑭為了安撫他才不得已賜予他“丹書鐵券”。後來範延光辭官回家的時候,路上遇到劫匪,在臨死之前拿出了石敬瑭給的“丹書鐵券”,希望劫匪能夠饒其一命,可惜這劫匪完全不認賬,還是將範延光殺害了。

掀開“丹書鐵券”不免死的“遮羞布”的是明朝時期的李善長。號稱朱元璋的“蕭何”的李善長,自朱元璋起兵起就一直在朱元璋身邊協助他。因此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將李善長視為大明王朝的頭號功臣,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李善長為韓國公並賜予他“丹書鐵券”一枚,可令其免死三次。洪武四年,李善長識相地辭官回鄉,準備安享晚年。後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李善長被定為了“胡黨”份子,朱元璋念起功勞對其網開一面。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的罪名從“擅權植黨”升級為“通倭通虜”。“通倭通虜”即勾結日本和蒙古。於是李善長也從一名“胡黨”分子,升級為胡惟庸 “謀反”的幕後主使。

當初李善長的“丹書鐵券”可以免死三次,但是免死的前提是不能謀反,此次朱元璋將李善長定為胡惟庸 “謀反”的幕後主使,其本意就是要殺死李善長,空有“丹書鐵券”最終也逃不過人死身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