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三國演義】孫策崛起的過程到底是誰在一路成就他?| 三國評論

當曹操與呂布大戰于山東之際,位居江東的孫策正悄然崛起。在其父孫堅死後,他先將母親及家人安頓至曲阿,然後率領其父的舊部為袁術效力。後用其父得到的傳國玉璽為質從袁術處借得兵馬,崛起於江東!在孫策崛起的過程中,到底是誰在一路“成就”他呢?

一、其父孫堅

1。孫堅的志向影響了他

董卓火燒洛陽城挾持少帝西逃長安,孫堅攻破洛陽獲得傳國玉璽,但並沒有將該玉璽交至作為盟主的袁紹,甚至在袁紹等諸侯威逼之時也絕不屈服,這件事充分說明了孫堅的志向不低,否則沒必要把這件眾人夢寐以求的“燙手山芋”留在自己身邊,甚至給自己招來殺生之禍,而這件傳國玉璽和孫堅的志向正好成為孫策日後圖謀霸業的最好指引。

2。其父的血性和勇猛浸透了他

孫堅素有江東猛虎之稱,在18路諸侯會盟共討董卓之時,只有孫堅多次為了朝廷與董卓進行正面交鋒,而且孫堅一生征戰疆場,孫策都追隨父親左右,所以孫策從孫堅身上,不僅遺傳了其優良的基因,耳濡目染親身感受了其父的血性和勇猛,而且實實在在的被歷練了出來,所以孫堅也以作戰勇敢,膽略超群而被稱為“小霸王”。

二、袁術

袁術——官宦子弟,關羽自薦斬華雄之時,因為關羽職位太低而大怒,說明此人既沒有起碼的看人水平,又沒有基本的務實性;孫堅奉盟主袁紹之命作為先鋒討伐董卓之際,袁術怕孫堅立功,在糧草方面百般拖延、掣肘,說明此人心胸狹窄,沒有凌雲之志。在這樣的庸主手下,雖然孫策屢立戰功,得到的不是重用和厚待,卻是懷疑和排擠,這對一個胸懷大志和擁有大才之人來說,應該算是一種“苦其心志、磨其筋骨”般的另外一個層次的“成就”吧!

三、周瑜等部下

孫策在袁術處不得志之時,程普黃蓋等老臣鼓勵其從袁術處借兵“出走”,並追隨左右;孫策出來之後遇到周瑜,向周瑜吐露自己意欲替父報仇、圖霸江東之志,周瑜表示願意輔佐孫策,並積極為其獻謀獻策;孫策在攻打劉繇為父報仇之時,與太史慈惺惺相惜,最後成功收復太史慈,自此太史慈成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事實證明,孫氏集團能夠鼎力於三國亂世,割據一方,這些創業的元老級人物在其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此能臣良將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四、自己

孫策能夠繼承父志,為孫氏集團日後的江山打下基礎,其身上的過人之處主要表現為:

1。 孫策有大志

孫策在其父死後,並沒有因此苟且偷生或安逸度日,雖然暫時屈身袁術之下效力,但是不斷在江場上鍛鍊自己,同時也因自己的勇猛和超群武藝樹立了自己的品牌,讓袁術感嘆,生子當如孫策也。

孫策在袁術處沒有發展可能的時候,不惜用父親性命換來的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如果沒有堅定的志向,不可能將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東西送於他人,他對自己終有一天會重新獲得此物的能力是非常自信的。自然,因為其偉大志向,周瑜、程普、黃蓋等英雄級別的人物才會甘心誓死效命。

2。 孫策會用人

孫策非常清楚,欲成大事,必得靠人才相助,基於這種認識,他對於人才非常渴求,當日與太史慈大戰一天一夜,最後因為對太史慈的欣賞,將其與太史慈作戰時穿的戰袍掛於賬內,表示自己渴求人才、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決心。

孫策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日收服太史慈之後,太史慈表示自己要回去收復舊部,所有將領都不相信太史慈會如約而歸,但孫策相信,而太史慈也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孫策的用人水平。孫策用自己對於人才的尊重和信任換取了太史慈等人的死心塌地,換回了孫氏集團日後核心人才的穩固和堅定,也換回了孫氏的江東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