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長平之戰前,秦軍為什麼能打敗秦軍?長平之戰中,趙國是怎麼輸的?

觀古今看世界

長平之戰,秦國殺神白起一戰坑殺趙卒多達四十餘萬,殺神之名一時令神州膽寒,然而大家的目光都只注意到了白起耀眼的戰績,卻不知道這戰績背後,秦軍的戰損:“秦卒亡者過半”;趙國人絕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不堪一擊,而且長平之前,就曾有一戰,趙國不僅令秦軍全軍覆沒,而且還是以弱勝強打敗的秦國,打破了秦軍無敵之名,那就是秦趙閼與之戰。

“狹路相逢,勇者勝”

公元前270年,此時的秦國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賢君的治理,到此時的秦昭襄王即位已經是霸業初成,尤其是在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在戰場中更是戰無不勝,這大大增強了秦國高層對外國領地的野心,當時把持朝政的是秦穰侯魏冉欲擴大領地,加上此人的執政策略是“近交遠攻”,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富饒的華北大地上。

於是秦趙之間摩擦開始頻繁,到公元前270年這年,秦國終於決定對趙國動兵,派大將胡陽借道韓國上黨,攻向趙國的閼與地區。閼與位於現在的山西和順,當時趙國疆域主要包括太原盆地和華北平原,而閼與乃是這兩地的連結之地,一旦失守,趙國將會被一分為二,舊都晉陽都將失去。

其實面對強秦,就算是趙國也沒有必勝之把握,畢竟秦軍之前秋風掃落葉般的戰績擺在面前,於是在得到訊息後,趙國朝野震動,趙國上下普遍都存在畏懼秦軍的情緒。

時任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向大臣問計,然而問了兩個老將廉頗和樂乘都說閼與地處太行山腳下,地勢狹窄恐難以作戰,面對秦軍恐怕守不住,這時候當時的馬服君趙奢站出來說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濃縮成現代話說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趙惠文王力排眾議令趙奢領兵救閼與。

秦軍碰到了百年以來最硬的釘子

自商鞅變法以後,秦軍作戰無不戰無不勝,戰場上“腰繫敵首”的秦卒宛如嗜血“修羅”一樣,所逢敵手面對秦軍時無不肝膽皆散,潰不成軍,然而自秦攻伐韓魏楚三個鄰居以來,一路勢不可擋的秦國軍隊才剛踏入中原沒多久,就遭遇了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此戰中,趙奢統兵出征後,其本意本是解閼與之圍,卻在離邯鄲僅30裡時就駐軍達28日之久,期間紮營修建工事,並下令“妄言戰事者斬”,作出無心解圍閼與,僅求力保都城的消極之態,又利用間諜迷惑敵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軍潛進至離閼與50裡處駐紮下來。

此前“妄言戰事者斬”的命令保證了其作戰意圖不被洩漏,而在其後又適時地聽取部下建議,快速佔據有利地形。得到訊息的秦軍慌忙向此處趕來,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之時進攻趙軍;但沒想到先到一步的趙軍早已佔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等著秦軍,秦軍一到,趙軍發動猛攻,最終趙軍戰勝秦軍。

此戰,橫掃天下的八萬秦國大軍全軍覆沒,下至士卒上至將軍無一生還,秦軍無敵之名被打破。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此後,秦趙之間戰爭越來越頻繁,二者之間也打得有來有回,尤其是到了戰國末期後,趙國幾乎成為了唯一能和秦國一較長短的東方大國,其餘大國面對秦軍大多不堪一擊,為何趙人能如此勇猛呢?

其實這跟前朝趙武靈王時期的“胡服騎射”有關,說起來,趙國是跟秦國其實是親戚關係,祖上都是“天命玄鳥”的後裔,屬於同宗同祖的關係,所以血液裡也流淌著尚武的基因,在和秦國交惡之前,或者說趙國還沒從晉國獨立出來之前,趙家封地是毗鄰胡人的,所以,趙人自古就和胡人長期征戰。

趙武靈王時期,他發現胡人的服飾比中原寬袍博袖的服飾更適應軍事生活,於是便下令趙國軍隊行軍打仗時都穿胡服,甚至在平常打獵也穿胡服,如此一來,這個政策對趙國軍隊的實力提升立竿見影,單純論單兵作戰實力,已經完全不屬於秦國虎狼之師了。

因此,趙國才能在其後的戰國時代挑起“抗秦奇俠”的大梁。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