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考古發現:河北一座古墓葬著騎馬,背後的故事竟是一個神秘的墓地!

1965年8月下旬的一天,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楊家灣村村民像往常一樣平整土地,在挖到距地面一米多深的時候,發現了幾個陶人和陶馬。

考古人員對現場進行清理發掘,果然發現了十一個叢葬兵馬俑的土坑,這些叢葬坑道由南向北,東西兩兩相對。

騎馬俑葬於大小不同的六個坑道里,分為兩種,較大騎馬俑高68釐米,較小騎馬俑高50釐米,馬色有黑、紅、紫、白四種。而騎兵俑身著紅、白、綠、紫服飾,一手握韁,一手持器,威武傳神,似乎戰事在即。

戰馬的韁繩、嚼子、轡頭、馬墊、肚帶等全部精緻彩繪。戰馬膘肥體壯,前胸突起,肌肉緊繃,身軀矯健,四肢粗獷有力,馬首略微仰起,嘴唇翕動,鼻孔下部脹起,兩耳直豎,兩眼炯炯有神,似乎征戰前的一剎那或者凱旋前的集結。

每匹戰馬都英武彪悍而又各具情態,整體塑造簡潔明快、線條流暢、靈活傳神、栩栩如生。

土坑內是排列有序的1800餘步兵俑、580餘騎兵俑,還有許多陶盾牌、兵器和車馬飾。兵馬俑大的48。5釐米,小的44。5釐米,身高相當於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風之一。大多數人俑呈紅、黃、白、橙等顏色。

武士俑身披鎧甲,揹負箭囊,握盾持器,呈臨戰狀態,志在必得。有的武士俑顴骨突出,似乎來自西域羌戎,有的武士俑闊額方臉,似乎來自中原大地,有的武士俑身材精巧,似乎來自山水巴蜀,有的武士俑體魄威猛,似乎來自塞外漠北。

其中一個指揮俑,足蹬華麗的高腰靴子,神氣十足,似乎勝券在握。文官俑溫文爾雅,呈現運籌帷幄之態;舞樂雜役俑輕巧活潑,顯示鼓呼之姿。

這些兵俑樸素大方,典雅厚重,古拙安詳,表情沉靜,和體量高大秦兵馬俑相比,漢兵馬俑去掉了秦的寫實性,增加了更多寫意的味道。

考古學者發現這些步兵俑和騎兵俑都是殉葬用的,如此大規模的殉葬兵團勾起了專家的濃厚興趣。

1970年,考古人員對陪葬坑北面的兩個的墓葬進行了發掘,從中發現了鍾、磬等樂器,以及才會木車、漆箱等。還發現了200餘枚玉片,個別玉片的四角小孔中還殘留銀絲。由此推斷,死者大概是身穿銀縷玉衣下葬,身份相當高。

考古專家根據位置和《水經注》的記載,判斷墓葬主人是劉邦時的太尉周勃或其子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

史料記載,在漢代有一個規矩,重要的軍事將領死後,西漢政府都給予隆重的禮遇,以軍陣送葬。那麼,以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功勳和起過的作用,足得此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