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他們是讀書人,不是書法家,300多年前留下的字,足讓書法家汗顏

他們是讀書人,不是書法家,300多年前留下的字,足讓書法家汗顏。

他們都是讀書人,讀書的唯一出路是走仕途,很多書法家都是幾經貶謫,在仕途這條路上走的極為不順,或遭遇朝代更替家族敗落不再得勢,最後卻成就了流芳千古的書法家。

而他們只是清朝的七品芝麻官,小小的縣令,或是一個進士,但是他們都是飽學之士,尤其在書法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讓現在的很多書法家感到汗顏。

比如楷書代表人物徐元禮,字淞橋,浙江桐廬人。

他的楷書受到唐人書法影響很深,具有號稱“天下第一楷書”唐代鍾紹京《靈飛經》的氣韻,在結字上比較嚴謹,但不呆板,給人一種乾淨利落,骨力遒勁,頗具陽剛之氣,又不失生動意趣。

他的傳世代表作《吳氏重修祠堂記》,直追晉唐,尤其在當時館閣體影響極廣的情況下,他卻沒有拘泥於館閣體,因其的靈動性別具一番風韻。被稱為楷書中的典範之作。

為晉唐之後楷書繼承和發展,填補了清朝楷書發展的空白。

他是一位被遺忘的書法家。

有書法家認為徐元禮的楷書,放在清朝的書壇乃至當代的書壇,都是佼佼者。

清朝光緒年間的進士吳樹梅(1845-1912),字燮臣,號毓春子,歷城縣人。

此人飽讀詩書,同樣他的書法堪稱大家手筆。當代一些書法家根本無法與其相比。

吳樹梅所處的清朝書壇以館閣體為主,而吳樹梅卻勇於創新,這種遵循古人法度的創新,讓他的作品得以傳世。

無論是入筆運筆,還是筆畫粗細都體現了自己的個性,比如多以重筆入紙,運筆注重輕重的變化,收筆也以濃墨收筆,使整個字充滿了節奏感。

尤其在每個字的用墨上也是濃淡兼施,獨闢蹊徑。作品看似隨意的揮灑,實則字字呼應緊密。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靈動之美,還有米芾的筆意。

一生以文人自居的陸寶忠(1850-1908),字伯葵,原名爾誠,字易門,江蘇太倉人。

他也是清朝光緒年間的進士。他的書法雖然稱不上是開宗立派的大師,但是這樣的水準放在當代的書壇,可以打臉一大批書法家。

從晉唐到明清,毛筆作為當時的唯一書寫工具,寫毛筆字只是讀書人一種必備的技能,寫得一手好字並不算什麼本事。而且也無法和畫畫一樣能拿得上臺面,大家視書法為小技。

可見會寫毛筆字,不一定就有書法作品流傳下來。

尤其像陸寶忠這樣的進士成千上萬,其書法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飽讀詩書,把毛筆字上升為抒寫性情的書法作品。

學書法的都知道,要想寫好書法就要多讀書,唯有讀書才有可能脫離庸俗之氣,提升書法的氣韻。

載入《清史稿》的張百熙(1847-1907),字野秋,一作冶秋,號潛齋,出生湖南長沙沙坪。

這位同治年間的進士,不僅自己飽讀詩書,還一生致力於辦學堂,傳授讀書之道,成為一位民間的教育者。

張百熙在文學和詩詞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的書法更為出彩。

當時的書壇出現了很多碑學大師,並且倡導書法要以碑學為宗。張百熙的書法深受碑學的影響,並和帖學融合,頗具風骨和神采。

尤其他的行書飄逸流暢,直抒胸臆,運筆圓潤有力,既古樸又有著嚴謹大氣,實屬大家手筆。

以上4位都不是書法家,他們只是讀書人,只是文人,但他們的書法作品都流傳至今,這讓現在很多書法家,尤其那些靠搞怪創新出名寫醜書的書法家汗顏至極。

您覺得現在的書法家還有他們紮實的傳統功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