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生活美學第六篇,美好生活與君子理想

所以今天的語言是為了表達思想,而不用在一個字兩個字上面爭論,所以我講人性向善只是為了用現在的語言把儒家思想說清楚,因為我在西方念過書,知道說西方人談問題,首先就是澄清概念,你概念沒有澄清的話,兩個人講了半天,結果我不對題各說各話,根本沒有交集和,又怎麼能達到共識呢,所以在教育方面的話,一個人在這一方面學儒家今天是一個關鍵的時刻,所以我這幾年常常在提倡中國需要一個新的文藝復興運動。

所謂的文藝復興在西方是因為它經過中世紀1300多年是宗教的世界,所以他要回到古希臘跟羅馬初期,這叫做文藝復興,把中世紀的神本再回到人本人的本位,站在人的腳上用人的腦袋思考,看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中國的文藝復興指的是什麼呢?經過2000多年的帝王專制要回到先秦,因為先秦那個時候是封建社會在瓦解,帝王專制尚未出現,天下雖然動盪不安,但是所有中國的唸書人有心得的,所謂的9流10家都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而這裡面兩家最重要,一個是儒家,一個是道家。

儒家呈現起以後,立場最溫和,要成立起人,不像別的學派,有的急功近利,像法家,有的是好高騖遠,像陰陽家講天人感應的,儒家不是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從人的現狀出發,看怎麼樣改善人的生命,他發現關鍵在於人的內心真誠不真誠。

所以用儒家的學說的話,真誠是關鍵,而另一方面呢是道家,道家思想非常的特殊,很多人會想到說道家對現在人很有啟發,沒錯,道家題上你要用減法的哲學,因為你對人間的各種慾望來自於人的偏差的認知,而人的偏差認知又難免,一認知就要區分這個好不好,到最後慾望出現了,最後造成困擾,天下總是生多粥少。

所以在老子到莊子在這一方面有很多描述,但是你說你用減法,你如果什麼都沒有,怎麼減法呢?所以儒家還是適合一般人的,從年輕的時候開始一路發展,投入社會工作,取得成就的一個人的成長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這是儒家思想。

所以今天講美好生活的話,普遍來說要有儒家作為指導原則,我覺得是正確的。但是講儒家作為指導原則不能忽略,出發點是人性向善而最高的境界,是達到天人合德。也就是說我的人性是來自於天。中庸第一句話就是說天命之謂性,我怎麼做率性之謂道,順著我人性的要求去走,就是道這個道叫做擇善固執,你人性當然是向善的了,整個串聯起來之後,修道之謂教需要教化,所以人的一生都要不斷教育自己。

所以我們在總結的時候,可以再把儒家的教育理想簡單做個說明,因為美好生活不能脫離教育的理想,儒家主張全人教育,它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人才教育,第二是人格教育,第三個是人文教育。

其實我們哲學很習慣有一種思想的框架,框架,好的話所有的問題納入框架,看起來沒摸清楚,什麼叫人才教育,人才兩個字是用之於外,用之於社會,一般跟具體的成就有關,跟身體層次相關,你這個人才在社會上受到重用,然後你得到自己的收入,啊買房買車過,平安順利的生活,這是基礎。第二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特色是求之於內,我相對要求自己,也就是我一直所說的真誠。

一個人如果不真誠的話,沒有人格問題,他不是沒有人格,是沒有人格的問題,他只是一個理性的動物,聰明的不得了,在社會上取得各種資源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談不上人格,因為他不真誠,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表演作戲作秀。所以人格就是一個檢驗,儒家講人性向善,就等於是把人格教育這一環當做最重要的。的確我們也知道一個人才啊是在社會上受到重視的,他如果人格有問題,就好像在古代社會里面才勝於德,可能更麻煩。很多人批評曹操,就是說他才華高,但是德談不上,所以中國為什麼魏晉時代一路下來,整個社會風氣敗壞,就因為曹操用人為財,不管他孝不孝順,不管他有沒有德,號召一出來之後,大家都不必在乎德行的修煉,有才華就好。

所以魏晉以後中國的世風大壞,讀書人遭遇就很慘了。只要是名教裡面的有名的學者,很少有儲存生命的。所以我們今天談到說美好的生活對儒家思想的重新詮釋是必要的。

要回到先秦,把孔子孟子的思想重新理解,不要受限於後代,尤其是朱熹的解釋。因為朱熹本身的哲學家有一家之言,表面上他註解論語,事實上他用論語孟子註解自己,使他的學說跟別人對照起來有一定的根據,這是很可惜的事。

所以我們今天如果說中國的文藝復興要回到先秦,對於儒家道家重新詮釋重新理解,真正古代偉大的思想一定要可以讓我們聽得懂,想得通做得到,否則你講的太高深,我聽不懂,怎麼可能去想得通?你想不通怎麼可能做得到呢?事實上你回到古代就會發現孔子孟子也好,老子莊子也好,所講的話都是他們那個時候可以理解可以實踐的,沒有一句話是空話。

我們可以因為說我年年輕經驗不夠,體會不深,所以我理解的不夠,那是你現在的限制,但不要說將來都如此,你一定可以不斷的往上走。美好生活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一個追求的過程不斷在發展的過程。所以你如果說掌握到自己傳統,我們自己中國的傳統,我們不一定要跟西方學,也不見得用得上。西方很多人追求美好人生的時候,反而像東方學了,所以印度很多所謂的孤獨,他們所謂的老師法師到美國去成為大師的,教很多印度傳統的方法,中國也有我們的道家到日本,禪宗到日本到美國都受到高度的推崇,但是我們自己要更為珍惜,同時有責任。

每一代的唸書人,有心的人都有責任把它講清楚,把它實現出來。

從改善自己的生命開始,我們如果對於古代的經典,他說你要成為君子,我們自己去實踐之後發現真的是感覺到生命更為充實圓滿,因為自己個人的發展也是整個社會變得更好,何樂不為。

而我們這種理想成為君子的理想,不但是自己做得到,也能夠使西方人或者其他的文明看的時候,覺得這是可以效仿的,中國傳統能夠一路發展,歷久不衰,一定是有它內在的道理。今天是時候了,要把我們傳統儒家的君子理想講清楚,當然可以實現出來,讓我們自己個人的生活更為美好,也讓整個世界更為美好。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就到這裡為止。稍後還有朋友們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我再做進一步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