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楊玄感反叛隋煬帝,兵敗後被車裂,後人改為世代捱罵的“梟”姓!

隋朝建立後,楊素任御史大夫,在此期間和晉王楊廣走到了一起,力助他成為太子,後來楊廣順利繼位,是為隋煬帝。

對這些有定策之功的功臣,楊廣還是很大方的。楊素被封楚公,進位司徒,他的大兒子楊玄感也因軍功授上柱國。

這樣一來,倆人都是朝廷的二品官員,於是形成父子同列上朝的奇觀。

“以父軍功,位至柱國,與其父俱為第二品,朝會則齊列”。(《隋書·列傳第三十五》)

後來楊素去世,楊玄感世襲了父親楚公的爵位,同時在朝廷擔任禮部尚書。

公元613年(大業九年)春天,楊廣發動第二次對高麗的戰爭,命楊玄感在黎陽郡督運糧草。

當時的形勢是天下大亂,兵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農民起義烽煙處處。

由於隋煬帝是御駕親征,所以朝廷的官軍主力都遠赴了遼東前線,後方則兵力空虛。

此時楊玄感感到隋朝的國祚將近,他認為此時正有機可乘,乃是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於是和親信們策劃自己也拉起一支隊伍來。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故意延遲前線物資的運輸,派人暗中召回隋煬帝到遼東的弟弟楊玄縱、楊石,並詐稱在東萊(今山東掖縣)的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謀反。

既然知道了謀反之人,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派兵征討了,於是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命令各郡發兵齊集黎陽。

有句俗語叫師出有名,正因為他打出“解天下倒懸之急,救黎之命耳”的口號,隊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

此時投奔他的謀士李密搜尋枯腸,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三個壯大革命隊伍的計策,他自己給它列為上中下三策。

上策:直取薊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目的是卡斷楊廣大軍的歸路。

隋軍沒有了糧草,高麗又在後邊追擊,這樣前後夾擊,不出一個月,便可不戰而勝。

中策:率軍一路疾馳,直奔西京長安。拿下長安之後再招聘關中豪傑,撫慰那裡的百姓,然後利用有利的地形,據險而守。

這麼一來,楊廣丟了首都,就沒了根本。變成流寇的隋軍折騰不久,朝廷就自然垮臺了。

下策:先奪取東都洛陽。但這裡有個風險,如果大軍久攻不下,遭到回撤的楊廣大軍的圍攻,前後夾擊,那就兇險莫測了。

李密給楊玄感分析得頭頭是道,無奈楊玄感對這些不屑一顧,並譏諷李密,你一介書生不懂軍事戰略,你所謂的下策,恰好就是我的上策。

說到這裡,遙想起三國來,當年劉備入川的時候,龐統給他獻了三條計策:上策直接偷襲成都擒劉璋;中策假裝回荊州,引楊懷高沛來見殺死他們,然後再兵進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城,從長計議。

劉備從實際出發,選擇了中策,後來成功了。

可是楊玄感卻拍腦袋、想當然的直接選擇了下策,為以後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說幹就幹,楊玄感率軍渡江,直取東都洛陽,與隋軍在洛陽城北的白司馬坂,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惡戰。

此時楊玄感的義軍運氣真好,竟然五戰五捷,楊玄感也來了勁,乘勝追擊,在上春門屯兵安營。

他正在得意時,楊廣已經調集大批軍隊,刑部尚書衛玄、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和武衛將軍屈突的三支部隊,正向楊玄感威逼而來。

此時的楊玄感再也沒有那些好運氣了,洛陽城沒打下來,反遭到官軍的圍攻,於是連戰連敗。

最後一仗,雙方在董杜原列陣,楊玄感一日三敗,僅帶十餘騎,灰溜溜的逃走了。

“玄感西至閿鄉,上盤豆,佈陣亙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行,一日三敗。復陣於董杜原,諸軍擊之,玄感大敗,獨與十餘騎竄林木間,將奔上洛。”(《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

最後無路可逃的楊玄感自知不得善終,便對弟弟楊積善說:“老弟啊,老哥實在不想受別人的侮辱,你就殺了俺吧。”

一開始躊躇滿志的楊玄感,最後鬧到求別人殺了自己的地步,真是可憐之極了!

楊積善知道大哥早晚躲不過這一刀,與其讓別人動手,還不如自己操刀呢,於是含淚抽刀,殺了哥哥楊玄感。

殺完大哥後,楊積善又舉刀自刎。

你別看殺他大哥時候很有力氣,對自己卻很心慈手軟,沒死成的楊積善後來被追兵逮住,連同楊玄感的屍體一起,裝進囚籠,押解回東都洛陽。

回到洛陽的隋煬帝開始秋後算賬了。

楊廣先是將楊玄感的屍首,處以車裂之刑,並將碎屍暴曬三天,然後剁碎焚燒,燒成灰後,又一陣風,把骨灰吹跑了。

楊積善也未能倖免,被一刀砍死。

楊氏家族的後人,還被改姓“梟氏”。

《說文解字》中註釋:“梟,不孝鳥也。”

這是指一種不孝、惡毒之鳥,其長大後,會將哺育自己的母親吃掉。

雖然楊玄感沒有被滅族,但被皇帝賜予這個姓氏,後輩們只能在屈辱和捱罵中生存了。

參考資料:《隋書》 《舊唐書》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