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嚴歌苓:為了在母親的葬禮上哭出來,吞了三倍劑量的安眠藥

在很多學者的眼中,作家是不可以培養的,他們認為作家都是天賦型選手,這樣一來,嚴歌苓就不是他們心中的“完美作家”了,因為嚴歌苓很明顯是將自己培養成作家的,她曾經說過自己的寫作訓練方式有三種:大量有目的性的閱讀;臨摹名作;詞彙聯想。還有一種誰都知道的,那就是以身邊的人物為原型,無論是她,還是她的母親。

這裡說的並不是她的繼母俞平,而是她的生母賈琳,嚴歌苓代表性文章《母親與小魚》,講述的就是她的母親賈琳和生父蕭馬之間從結婚到離婚的故事,18歲的賈琳是劇團的主角,長相貌美,歌喉動聽,常年被鮮花包圍,是最亮最閃的寶石,追她的人從舞臺下排到門外,其中不乏高幹首長。

不過高傲的賈琳卻並沒有選擇騎著大馬天天來找她的首長,而是喜歡上了在樂隊里拉小提琴,還會佈置舞臺,甚至能做做翻譯,平時是小說家的憂鬱副團長蕭馬,她突然對蕭馬搭話,還在他的書稿中悄悄塞小字條:“我要嫁給你!”在當時,賈琳是最優秀的,蕭馬找不出比她更好的人,很快他們就結婚。

不過蕭馬並不愛賈琳,所以賈琳才會總像個小姑娘一樣,需要發出聲音,從蕭馬那裡獲得關注,比如說突然拿他的小提琴弓拉出聲音,嚇得蕭馬一大跳,或者將自己裝扮成一個畫家的模樣,在家中走來走去,至於那種大聲朗讀某某名作的事情,更是一件常態,後來生了小孩唱搖籃曲,都是一邊唱,注意力卻在蕭馬身上,明顯就是唱給他聽的。

蕭馬總是在忍耐著她,忍耐到薪水被“凍結”,賈琳也上不了舞臺,一家人過著窘迫的沒有錢的生活,忍耐到吃光成千上百條賈琳為他準備的炸小魚,忍耐到又有出版社找自己出書,忍耐到他又能穿上風衣,穿上皮夾克,住在某個華麗的大飯店裡,然後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最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賈琳,要她成全自己。

賈琳已經不再年輕,歲月也將她的資本消磨,一兒一女甚至都沒有給她任何的支援,她因此沒有拒絕的權利和底氣,本來打算最後去找一次自己的丈夫,千辛萬苦去往杭州西湖,卻只能在一個破舊的小旅館裡呆上7天,最後一生沉浸在回憶和幻想之中,偶爾從旁人那裡得知他和他美麗新妻子的故事。

嚴歌苓其實在知道父親要離婚之後,也是很痛苦的,當她寫信給自己的父親詢問時,蕭馬像懺悔一樣地寫了一封信給她,她看後依然不能理解,又回信以下跪相要挾,說:“你別這樣對我。”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能挽回這段感情,蕭馬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賈琳才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後來不忍心自己母親孤獨終老的嚴歌苓,竭力說服她再嫁,她同意了,不過要求物件必須是讀過蕭馬小說的人,後來還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但賈琳早就把所有愛情的幻想留給了那段歲月,這第二段婚姻她平靜且可有可無的度過了,這一點也能在嚴歌苓的作品中體現,因為關於賈琳之後的生活如何,已經沒有更多的描寫。

只是為了彌補賈琳的遺憾,她特意寫了《一個女人的史詩》這本書,可以說這本書中的田芳菲就是賈琳,一生都在“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情感矛盾之中,而她愛的人就是有著藝術家氣質的老革命兼文人歐陽萸,也就是蕭馬,至於愛她的那個人就是都漢,也就是那個存在過又很快消失的首長。

不過在這本書中,田芳菲沒有遭遇賈琳的那種離婚之苦,她用飛蛾撲火般的決絕、掏心掏肺的真誠,讓一直想要追求真正的愛因此不斷出軌的歐陽萸最終愛上了她,並且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和心靈慰藉,成為在愛的征途中不斷奮鬥的悲情女英雄,成就了一段屬於作為女性的她的個人史詩。

可以說小說的結局越壯闊,現實的結局就越難言,賈琳胃癌晚期,去世之前都沒有能見到嚴歌苓一面,嚴歌苓不是沒有趕回去,只是沒趕上,而且她還哭不出來,她寫:“似乎是一把刀刺進來,血尚要一會兒才會流出來。”為了哭出來,她吞了三倍劑量的安眠藥,想讓自己的精神變得鬆弛一些,想讓眼淚快點追上自己。

好在《一個女人的史詩》2009年被搬上了江蘇衛視,趙薇和劉燁的演繹,讓賈琳和蕭馬的故事重現眾人眼前,賈琳的愛總算不那麼憋屈,至少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許,從小說出版到電視劇收視率,它們最終也告訴嚴歌苓,母親確實是偉大的,而寫作確實是要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