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他是唐朝最聰明的一個丞相,卻被稱為大奸臣,最後結局是什麼?

唐室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

——蔡東藩

說起唐朝的著名賢相,很多人都知道房玄齡杜如晦,作為開創貞觀之治的老臣,房謀杜斷自然廣為人知。不過協助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的姚崇宋景也堪稱一代賢相。李隆基在上任不久,就上演了一部走馬任姚崇的好戲。連和他不對付的張說也稱讚他:“位為帝之四輔,才為國之六翮。”

姚崇出生於公元651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開始入仕,他之所以能一直活到唐玄宗登基,多虧了他在武則天退位後機智的反應。真是如此才在神龍政變之後,保全了自身。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在武則天退位後他又做了什麼才讓自己得以保全?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不知道,自己的皇帝生涯和生命都會在這一年走到盡頭。鳳閣侍郎張柬之連同桓彥範、崔玄暐等五人發動了一場逼宮,使得武則天禪讓皇帝給自己的兒子李顯,自己住到了上陽宮,史學家稱之為“神龍政變”。

在“神龍政變”中,張柬之五人居功甚偉,所以在李顯登基後分別將五人封為王,合稱“無王”。這五位大臣基本都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最後卻幫助李氏重掌皇位,而他們的結局也都悲慘淒涼。但是和他們不同,同樣參加了神龍政變的姚崇卻安然無恙,還成為了最大贏家,只因為在武則天退位後,眾人皆喜,唯獨他大哭。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她的男寵張昌宗兄弟權傾朝野,禍亂朝政。張柬之聯合其他大臣,掌控了羽林衛準備除掉張昌宗兄弟,重新擁立太子李顯登基。《資治通鑑》記載:“太后疾甚,。。。張昌宗居中用事,張柬之。。。。謀誅之。”

此時的張柬之等人,一面控制了皇宮,一面去找李顯。李顯得知眾人的計劃後嚇得不敢出聲,戰戰兢兢的出來主持大局。這個時候姚崇剛從靈武大營回京,張柬之於是拉著姚崇一起參加謀劃。《資治通鑑》:“崇自靈武至京,柬之。。。以其謀告之。”

就這樣姚崇參加了這場改變唐朝命運的政變,而他也因功被封為梁縣侯。張柬之等人在誅殺了張昌宗兄弟後,逼迫武則天退位,看著李顯登基稱帝,各個額手稱慶,唯獨姚崇與他們不同。《資治通鑑》:“武后遷上陽宮,。。。。五王相慶,崇獨流涕。”

姚崇的痛苦引來了張柬之等人的疑問,姚崇卻說:他和武則天君臣一場,政變沒有什麼功勞,如今君臣分別難免有些傷感。於是人們紛紛稱讚他重情義,但是依舊還是不理解。直到後來,人們發現姚崇才是這些人中最聰明的一個。

原來在武則天退位後,他的侄子武三思依舊是朝中軍政大權的把控者,有因為和皇帝李顯是親家,所以沒有被親算。而“五王”也漸漸被李顯和武三思排擠,最後四人被殺,只有張柬之以82歲高齡被流放廣東,憂憤而死。

唯獨姚崇,因為武則天退位後通苦流涕,沒有被武三思清算,反而在唐睿宗即位後,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為中書令,擔任宰相的職位。姚崇的一場痛苦,不但表現的他的忠心耿耿,還讓人看到了他對武氏的舊情,從而躲過了清洗。難怪馮夢龍評價他:“崇逆知三思猶在,後將噬臍,。。。。籲,崇真智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