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打仗時,武將出城迎戰,為什麼不直接用弓箭將其射翻了事?

對方武將來叫戰,其實可以用弓箭來射,甚至可以改變戰爭程序。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名將薛仁貴——所謂“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這是說,當時唐朝在和九姓鐵勒打仗。鐵勒的兵馬號稱數十萬,就派了幾十個人“來挑戰”。薛仁貴直接“發三矢,射殺三人”,其他的人見狀立馬就投降了(《舊唐書》)。之後薛仁貴的軍隊所向披靡,平定了沙漠以北的地方。

這其中雖然誇大的薛仁貴的個人能力,但箭射來將的例子,古代多有,而一箭射翻的情況,史料中有多處記載。比如,澶淵之戰,宋軍就在澶州前線以床弩射殺遼方大將蕭撻凜。

所以說,單挑前,可以先射箭。這是古代戰鬥中的一個環節。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直接射死對方武將的情況,並不十分常見呢?

關鍵是古代弓弩射程有限,叫戰的將領會和對方箭陣保持一定的距離。

現代射箭,靶距70米。古代說箭射百步,以當時的步計,無論如何也在100米以內,甚至5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內,可以確保一定的精度,也有把握射穿對方的鎧甲。對於以前人來說,這是常識,所以叫戰的將領不會走到這麼近的距離去,如果在100米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來箭的速度、角度、威脅性都大打折扣了——所謂強弩之末。這種情況下,擋避敵箭就是武將的基本素養——如果這種技能都沒有,就別去叫戰了。

如果箭要射更遠,又要有一定精度,也不是不可以。

一是用箭陣。這是因為普通弓箭手確實可以射更遠一些,但結果是精度下降,難以命中對方來將。為了彌補這一缺失,可以佈置大隊弓箭手齊射。但由於涉及人員調動,箭陣部署,很多時候對方來將也會注意到。顯然,他會主動避開有效射程。

二是使用器械。問題是一樣的,佈置大型弩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對方也會相應有所準備。澶淵之戰時,遼軍不瞭解宋方床弩的效能,主將沒有站在比較安全的距離。明清之際,兩軍交戰就不是射箭了,直接開炮都可以。如果對於火炮射程估計不足,甚至會造成主帥受傷的情況。

最後,當然可以找一個臂力驚人的人來射。一開始說的薛仁貴應該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