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帝王,他到底幹了什麼?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帝王之一,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的開拓之主,有人說他的荒淫無度的亡國暴君。煌煌歷史五千年,能夠將榮譽與詆譭兼於一身卻反差如此之大者,除了他,也許只有始皇帝了吧?

從三國到南北朝,幾百年的時間,華夏大地戰亂不斷,諸侯們不是在逐鹿中原、相互廝殺,就是在抵禦外邦、浴血奮戰。庶民百姓由此而亡者更是不知幾多。對於好不容易盼來的太平盛世——大隋王朝,百姓們自然是滿心歡喜的傾心維護。

可是,這樣的一個太平王朝,為什麼衰亡的如此迅速,末世君主隋煬帝為何難以定棺蓋論?在小編看來,無非是他做了這麼幾件事。

開鑿大運河

隋大業元年(605年),即位之初的楊廣就下令開鑿通濟渠,將黃河與淮河的河運打通;又於大業三年(608年)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隨後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完善了諸多支流網道。

隋煬帝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就在中華大地上繪製出了一套完整運河系統。在此期間,徵調民力兩百餘萬,死傷者不計其數,後世史書無一不把此事當做煬帝的滔天大罪,認為隋煬帝橫徵暴斂、不顧人們死活,簡直殘暴不堪;並把他乘舟南下之事描寫的極盡荒淫無道。

但是小編想要說的是:當時的天下初歸一統,南越之地(南朝陳國遺老)常有異動,北邊少數民族屢次犯邊。為了帝國穩定的千秋大業計,楊廣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並且多次對外用兵。很多人都把這看成是煬帝貪圖享樂、縱情聲馬,其實楊廣的巡遊更多的是出於政治與軍事的考慮。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依靠人拉畜運的方式運輸糧草,不僅途中消耗驚人、得不償失,而且耗日時久、貽誤戰機。河道運輸卻可以快速而有效,為了增加帝國用兵效力,更為了對加強南越地區的統治,所以煬帝才有了開鑿運河的念頭。

遷都洛陽

我們知道隋朝是代周而立,在軍閥勢力割據的南北朝時期,有槍就是草頭王。煬帝祖上也是有名的軍閥,後來到了文帝楊堅時期,由於多次聯姻並且經營有方,楊家勢力逐步擴大,直至代周自立。雖然楊氏取得了帝國的統治權,但是在大隋內部關隴集團等軍閥勢力依然強大,楊家對整個帝國的控制並不是很順暢。

從長安遷都洛陽不失為擺脫關隴集團掣肘的一個有效手段,並且洛陽地處華夏之中,又在京杭大運河的交匯之處,交通便利,可以更加有效的統治南越地區。

誠然,在洛陽建造新都確實耗費甚巨,但是此舉並不是煬帝為了自己享樂,更多的則是為了帝國的統治。

步子大了容易扯著那啥!開鑿運河、遷都洛陽,這兩件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徐緩圖之的大事,楊廣卻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大隋帝國的分崩離析也就可以理解了。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李唐在取代大隋以後,高祖李淵對於自己的表兄弟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感情,為了顯示自己繼位的合理、合法性,直接就將楊廣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千年之後的我們,卻不能否認楊廣的功績:大運河自開鑿以來,直至機械運輸的現代社會,都是承載中華大地物流通運的主要渠道;而興建的新都洛陽,直至北宋時期都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煬帝的這兩項舉措,絕對是“利在千秋”的帝國大計。只可以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最終身死名滅。真是帝王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