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漢朝的征服欲,為何比其餘的華夏王朝要強烈

文|遠在小河對岸

通常地來說,華夏王朝對外征服的慾望並不強烈。比如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即在《皇明祖訓》中羅列了一系列不徵之國,告誡其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而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乃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對於一個農耕民族而言,對不適宜農耕地區的征伐,其成本實在太大。其結果也只能是得不償失,徒流將士鮮血而已。但我們卻可以發現漢朝的征服欲,卻非常強烈,尤其是到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西通西域,東滅朝鮮、南並百越等等,將漢朝的疆域推到極盛。而至漢元帝時期,西域副校尉陳湯還矯詔出兵匈奴,攻殺郅支單于,並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

那為何漢朝對外的征服欲,卻特別強烈呢?

其一,晉升渠道較為狹窄,而迫使漢朝將領有強烈的“立功”慾望。商鞅變法的核心政策,是“利出一孔、獎勵耕戰”。管子曰:“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而漢朝基本上是奉行秦制,劉邦稱帝之後,就曾立下“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的誓約。雖然該誓約在劉邦死後,而遭到呂后的踐踏,但在呂后病故之後,又基本上得以匡正。所以,也才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那般的感慨。而漢朝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都沒有完善的人才選撥與晉升體制,朝政也還沒有淪落到世家大族的手中。故而,欲想“封侯”只有疆場立功這一條路。

陳湯矯詔擊匈奴,固然有為壯國威的因素在,但其實更反應了其強烈的“立功”慾望。東漢班超,亦是如此,雖出身於史學世家,卻不甘心於抄寫文書。毅然投筆從戎,而隨竇固出擊北匈奴,以建立功業,此後又奉命出使西域,而平定了西域諸國。

其二,漢朝兵器的精良,擁有極強的軍事優勢。陳湯在與漢成帝論兵時,說道:“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這也是李陵能以五千步兵而與八萬匈奴兵相抗八晝夜,並殺死萬餘名匈奴騎兵的原因所在。漢朝周邊的國家與部落,冶鐵能力還十分低下,其軍隊的殺傷力遠不如漢軍。故而,漢朝時常能以郡縣之兵而滅一國。也正因為漢朝的兵器精良,擁有極強的軍事優勢,才使得漢朝的征服欲更加熾熱。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