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守住心靈的寂寞

讀過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名不記得了,只記得主人翁是個叫魏連殳的人。一開始他堅守著自己心靈深處那種美麗的寂寞,一心要做個有思想不隨俗的讀書人。後來他抵擋不住世俗的包圍侵襲,承受不住被常人視為古怪異樣異類的感覺。日漸改變思想放棄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並拚命鑽營拍馬當上了師長的顧問。從此有了新的賓客新的饋贈新的頌揚與新的應酬。但就在這樣一片又一片的熱鬧圖騰中,他還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失落,最終還是在寂寞中抑鬱死去。魯迅說他是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淡中夾雜著憤怒與悲哀。

現實生活中,這種受傷的狼比比皆是。回頭看看,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經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原是滿腹經綸的讀書人,德才兼備,本可以事業有成,學術專攻,但卻鄙薄自己的理想事業和追求,放棄信念初衷。一位優秀作家,卻要去商海弄潮,一名特級教師,卻拚命改行當官從政。大千世界,人潮湧動。象當上了師長顧問的魏連殳,總天看似忙忙碌碌,或談天說地,或歌舞昇平,模仿著相同的腔調,重複著相同的應酬。即使有一天真的身介某一局長、某級領導之位,人前看似衣冠楚楚,其實歸來還是身心疲憊。畢竟,那些虛偽的表演,靈魂的扭曲,生命的荒廢能包裹內心真實的寂寞多久?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細讀古人的詩句,不禁感嘆先賢們細雨閒花般的寂寞,更加嘆息那種恬淡無聲無息的做人處世精神。君不見古往今來,有多少聖賢就有多少種美麗的寂寞。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一種遊子思鄉盼歸團聚的寂寞。

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是一種逝者如斯閒愁幾許的寂寞。

屈原被放逐,徘徊江邊,感到舉世皆濁,唯我獨清,是一種深刻醒世不屈不撓的寂寞。

陳子昂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一種無人理解懷才不遇的寂寞。

李白“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一種自我排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寂寞。

辛棄疾“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是一種憤世嫉俗覓求知音的寂寞。

這些寂寞的讀書人,留下了多少曠世名篇;這些讀書人的寂寞,又影響了多少後人又產生了多少共鳴。這種寂寞,有時雖然是表面的短暫的,但卻滋潤豐富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

契訶夫曾說“孤獨是智慧之母”。他把細雨閒花般的獨自居住、寂寞沉思,作為自己產生智慧靈感和思想火花的源泉動力。

培根則說“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排遣”。看不見,聽無聲。讀書人不寂寞,讀書不會使人寂寞。

很多時候,看到別人春風得意,看到外面燈紅酒綠,我也感到一種幽居襲來的寂寞。但我深深理解這種寂寞的美麗,精心呵護著自己心靈深處的這一絲美麗。然後,按照哲人的指點,我便努力尋找獨處寂寞的機會,去讀書,去思考,去寫作,去抗爭,去和古人交流,去和思想家對話,以取得對人生對世事更深一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