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水滸傳》中108位梁山好漢徒有虛名,為何有好漢卻無好漢?

《水滸傳》是古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關於“廟堂與江湖”的鴻篇鉅製。現如今有些讀者認為,《水滸傳》中的108位梁山好漢徒有虛名,他們有“好漢”之名,卻無“好漢”之實。比如吳用,他詭計多端,攛掇林沖火併王倫。宋江面厚心黑,他表面上是“及時雨”,用三兩銀子就買下了李逵的赤膽忠心。實際上宋江手段狠辣,他為了逼秦明上山,不惜陷害秦明一家老小。即便是魯智深這樣的大俠,他也有性格莽撞、脾氣火爆、不守清規戒律等小毛病。

但這恰恰是《水滸傳》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正是《水滸傳》的魅力所在。翻遍《水滸傳》,你幾乎找不出一個帶有“主角光環”的人。施耐庵用這108位不完美的主角,講述了108種不同的人生。我們從這108位梁山好漢的命運裡,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句話,《水滸傳》在四大名著中最貼近現實,施耐庵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比金庸武俠更真實、更觸動人心的“江湖”。

《水滸傳》寫的既然是“江湖”,那自然就離不開刀光劍影、高手對決。《水滸傳》中的精彩單挑不在少數,比如說林沖單挑楊志,他們兩人在梁山腳下鏖戰了整整40回合,最後因為王倫的到來而停手。楊志和林沖究竟誰更勝一籌?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這個話題。

楊志鏖戰林沖

《水滸傳》中,有些高手之間的單挑,結局非常明顯。比如說關勝打索超,《水滸傳》原著是這樣寫的:“關勝也拍馬舞刀來迎,兩個鬥無十合,索超斧怯。”十刀不到,關勝就依靠自己強大的爆發力把索超打怕了,所以書中用了“斧怯”兩字。但《水滸傳》中有些高手之間單挑,結局是不明朗的。比如說鄧元覺打魯智深,本來兩人是鏖戰50回合後不分勝負,但偏偏此時“武松焦躁,拔刀出手”。

在旁觀戰的武松為何突然變得“焦躁”?武松身陷飛雲浦絕境時,他依然沉著冷靜,也沒見他“焦躁”。武松跟魯智深之間的感情很深,他是擔心魯智深有危險,還是覺得魯智深拿不下鄧元覺,想速戰速決?所以,魯智深和鄧元覺之間的單挑,結局就不明朗。而林沖和楊志之間的這場單挑,結局也不太明朗。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一下《水滸傳》中這場林沖和楊志之間的大戰。

《水滸傳》中,楊志是一個非常倒黴的人。他押送的“生辰綱”被晁蓋等人搶走了,自己不敢回京覆命,便流落江湖。好不容易趕上大赦天下,楊志就趕緊東拼西湊了一些銀兩,想去樞密院謀個營生。但人倒黴了,喝口涼水都塞牙。這不,楊志在去樞密院的途中正巧碰見了下山來納投名狀的林沖。林沖此時剛剛受了王倫的排擠,他心中正壓著一口火,就把自己一身的武藝全使在楊志身上了。

《水滸傳》原著描寫如下:林沖正沒好氣,挺著朴刀,來鬥楊志。此時殘雪初晴,薄雲方散。溪邊踏一片寒冰,岸畔湧兩條殺氣。一往一來,鬥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兩個又鬥了十合,正鬥到分際,只聽高處叫道:“兩位好漢,不要鬥了。”兩個收住手中朴刀,卻是白衣秀士王倫。

《水滸傳》中關於林沖和楊志之間這場大戰的描寫,非常值得玩味。首先,林沖在此戰中使用的兵器是“朴刀”,並不是他平時擅長的丈八蛇矛和長槍。而楊志素來用刀,所以在兵刃上林沖略微吃了點虧。其次,兩人打到30回合時,結局是不分勝敗。但又打了十回合之後,施耐庵用了這樣一句話,“正鬥到分際”,也就是說這場鏖戰馬上能分出高低了。

偏偏在這種關鍵時刻,王倫趕到了,他攔下了林沖和楊志。兩人之間的這場打鬥就到此為止,沒有結局。那麼究竟是林沖馬上要擊敗楊志,還是楊志馬上要擊敗林沖?書中並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王倫的角度想一想,他為什麼要叫停林沖和楊志之間的這場大戰呢?

王倫一句話點明答案

林沖是經過柴進的介紹,才“雪夜上梁山”。柴進的江湖地位很高,綠林好漢們大多受過他的恩惠,所以王倫也對柴進敬重有加。即便如此,王倫寧可冒著得罪柴進的危險,他也不願意留下林沖。林沖上山後,王倫對林沖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大官人舉薦將教頭來敝寨入夥,爭奈小寨糧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後誤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禮,望乞笑留。尋個大寨安身歇馬,切勿見怪。”

王倫這句話的意圖非常明顯,他想趕林沖下山。但在宋萬、杜遷的勸說下,王倫考慮到了柴進的面子,所以王倫這才讓林沖下山納投名狀,暫緩此事。也就是說,王倫心中並不希望林沖納成投名狀。如果林沖納投名狀失敗,那王倫就有十足的理由趕林沖下山。而林沖如果打贏了楊志,那林沖納投名狀就成功了,王倫也就沒有理由趕林沖下山。王倫之所以叫停林沖、楊志之間的單挑,就是因為楊志馬上就要敗了。楊志一敗,林沖上山就成板上釘釘的事實。經過以上推理分析,跟楊志相比,林沖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