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謹防近視防控變成“生意經”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2022年春季學期中小學生視力監測主要資訊報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落實學生視力監測制度,其中明確提到嚴禁無資質機構入校開展視力檢測,嚴厲打擊虛假違法營銷宣傳行為等,切實維護兒童青少年健康和權益。

加強中小學生視力監測資訊報送,是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預防“小眼鏡”上升為國家戰略,相關部門明確要求各地定期開展學生視力監測、完善學生視力健康檔案等。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教育部更是要求全國中小學校每年開展兩次視力監測並上報。可以說,嚴格落實視力監測制度,是近視防控資料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資訊通”的必要前提,對於相關部門及時掌握資訊、科學精準綜合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已經被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地非常重視目標完成度。但越是這種情況,越要注重資料權威、真實、可靠,避免弄虛作假、敷衍塞責。正如教育部所提醒的,目前仍有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入校開展視力檢測或檢查。對此,一方面要加強檢測機構把關,另一方面要嚴格對檢測人員資質、工作流程和方法、質量控制以及近視防控產品和服務提供情況等開展專項檢查和督導。

此外,對一些機構的監管,不僅體現在查清資質“慎入校園”,還要謹防它們以各種新手段、新花樣“滲入校園”。根據媒體報道,一些商家已精心佈局了“生意經”:譬如一些機構雖然有資質,但卻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癒”“近視剋星”“度數修復”等誤導性表述;有的“順道”推廣起了不合規的健康照明產品、桌椅人體工效學產品、眼視光產品等;更有甚者,私自對外洩露學生個人和視力等資訊,與第三方共享用於商業用途……相關部門要著眼於這些具體問題,嚴厲打擊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釋出或者變相釋出商業廣告的行為,加大對近視防控相關產品質量和視覺健康服務的認證,同時加強資料採集、儲存、傳輸、處理、應用等全週期安全防護等。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方面共同努力,家庭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不久前,市面上流行一種防藍光眼鏡,標榜為“線上聽課專用”“網課專用減緩近視”的“護眼神器”,家長們奔走相告,紛紛買入。而教育部門屢屢強調“花更多時間在戶外”等,一些家長卻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兩相對比,這些家長身上體現的焦慮心理、非理性消費,不正是許多無資質機構、無資質產品的泛濫之源嗎?

(原題為《謹防近視防控變成“生意經”》 作者 扶青 來源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