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這就是山東,戰秋汛:斑鳩店鎮:全力以赴打贏黃河秋汛防禦戰

“叮鈴鈴、叮鈴鈴……”10月2日下午3點20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想起,正在辦公室值守的斑鳩店鎮應急辦副主任馬曉一把抓起電話。“馬主任,蔭柳棵村生產堤出現一米多坍塌,你快來看看。”電話是冒雨巡堤的蔭柳棵村村民盧玉曉打來的。他在黃河邊巡查時發現-3號壩西臨斑鳩店鎮蔭柳棵村生產堤出現坍塌,意識到情況不好的他,立即將情況向鎮應急部門進行了彙報。

必須馬上查清原因,做出應對!馬曉一刻也不敢怠慢,一邊向鎮領導彙報,一邊聯絡河務局專家,一邊火急火燎地往坍塌處趕。

險情十分危急!由於河水迴流,被沖垮的堤壩旁的河水形成一個旋渦狀,沖刷著堤岸。此處生產堤是土堤,坍塌處只有3米寬,河水最深處達10餘米。滾滾的河水不斷沖刷著生產堤,坍塌越來越多、生產堤越來越窄。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一旦潰堤,將直接威脅堤後的3萬畝農田和2萬多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後果不堪設想。

除險加固刻不容緩。必須與洪水搶時間、與險情搶速度,必須要快、快、快!由於應急預案准備得早、準備得好、準備得到位,不到半個小時,鎮上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了現場;不到半個小時,鎮民兵應急突擊隊趕赴到位;不到半個小時,防汛專家趕赴到位;不到半個小時,防汛搶險車輛集結待命。

第一時間專家進行會商,併發出搶險指令:先拋石墊基處理,再鋪設土工布護坡。聯絡土石方、調集物資,調配車輛……一個個電話急促地打出去,車輛、人員、物資迅速向危險點聚集。

由於長時間下雨,加上大堤是土堤,根本無法承受重型卡車的碾壓,本就泥濘的堤壩被壓得高低不平,車輪打滑、陷入泥坑現象時有發生,既拖延了搶險時間,又增加了車輛人員危險。怎麼辦?必須保證搶險物料迅速到位,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伴隨著指揮部的一聲聲指令,一邊是重型車輛不斷,一邊拉著石渣、石粉的車輛跟進,一邊是第一時間趕來的群眾對路面進行緊急鋪撒石渣、石粉處理,並對生產堤進行加寬加固。

一車石頭倒進坍塌點,瞬間打個水花就不見了。一車、一車,隨著260多車7800方石頭入水,坍塌險段基礎終於得到了控制。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晚上1點多了。雨越下越大,天越來越黑。雖然坍塌得到了控制,但是如果不及時鋪上土工布,還有繼續坍塌的隱患。浪大、風高,雨聲、濤聲不斷。但是鋪土工布必須要下到黃河裡,面臨著生命的危險。“我年輕、水性好,我下。”藉著微弱的光,李莊村村民李傳華和李振魁麻利地把繩子一頭綁在腰間、一頭遞給岸邊群眾,“撲通”一聲跳入水中。藉著微弱的手電筒的燈光,踩著並不牢穩的石頭,他們兩個和岸上的人員齊心協力用鋼管頂著土工布,一點點地沉入水底,一點點地壓緊固定好。

那是驚心動魄、危險重重的3個多小時。直到凌晨5點10分,150米的土工布鋪設完畢。為固定土工布,保證長時間發揮作用,他們又調來9000袋砂石投入水中加固。而當這些工作全部完成,大堤上的每一個人都成了泥人。

當事後記者採訪時問及他們為什麼這麼拼命時,他們說:“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想,就是想著堅決不能讓大堤破了,堅決要保護好堤壩後面的群眾和村莊。”

斑鳩店鎮黃河防汛段全長18公里,是東平黃河防汛段里程最長、險情最多、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鄉鎮。據該鎮鎮長吳國棟介紹,受上游持續降水影響,今年汛情特別大。自入汛以來,該鎮時刻緊繃防汛“安全弦”,備好備足防汛物料,建立好應急預案,確保第一時間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搶險是他們黃河防汛的“集結號”,而24小時不間斷的值守依舊考驗著他們的責任和擔當。

為了使險情能夠第一時間發現,該鎮設定4個防汛責任段,值守點涉及13個村,每個值守點設1個帳篷,每天堤上有180餘人巡邏,保證24小時不間斷,大堤上24小時不斷人。

67歲的村民蘇樹保自入汛便主動報名巡堤,他說自己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對黃河有感情,每天巡堤12小時也不覺得苦,因為防汛就像家裡的事一樣。

河堤公路上有不少來看汛情的附近村民,家住李莊村的李大哥指著翻滾的的河水告訴記者,“好多年沒見過這麼大的水了。”不過看到不斷加固的大堤和隨處可見的巡堤人員,他說,有他們我們感覺安心。

“黃河水看著不深,但是即使在岸邊,有漩渦的地方也有好幾米深。”正在巡堤的蔭柳棵村支部書記盧炳光拿著測量桿告訴記者,巡邏的時候有時要下到水邊用測量桿探查,看石塊、土層是否有鬆動,一旦發現有鬆動、滑坡的情況,立即上報。

河堤上每隔500米,就有一個藍色的帳篷,這就是巡堤村民們的“值班室”。盧丙光介紹稱,他們吃住都在“值班室”裡,24小時不間斷,“保證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其他的先放一邊。”盧丙光說。

防禦黃河秋汛是一場硬仗。在斑鳩店鎮黃河防汛段,隨處可見的鎮工作人員和附巡邏的村民;河水裹挾著浪花和漩渦奔湧向前,河灘上的柳樹已經被黃河水淹沒;道旁的石山、編織籠碼得整整齊齊,隨時準備拋石加固河堤;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防守機械嚴陣以待……

黃河防汛他們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