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兩”字是如何從馬車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現有已知的文字追溯到最早,莫過於甲骨文,不過“兩”字是沒有甲骨文的,最早的“兩”字開始出現於金文,而金文的“兩”字則是從甲骨文車字的上半部分演化而來,金文的“兩”字是由“冂”、“從”、“丨”三部分組成,分別代表馬車的衡、雙軛以及連線衡和轅的部分。

可能有些人不瞭解什麼是衡和轅,跟大家解釋一些,衡就是車前駕牲口位於軛上的橫木,轅就是古代的車軸,古代稱車軸為轅,那有些人就會提出質疑了,古人怎麼能用馬車的上半部分來代表兩這個字呢?馬車也不是僅僅只有駕套兩馬的情況,在一些古裝影視劇裡我們都看到過有三馬、四馬、五馬、六馬的情況,大家都熟悉的一句成語駟馬難追,這裡的駟指的就是套著四匹馬的車子,那為何古人會用馬車的上半部分來指代兩這個字呢?

原來金文是殷商時期出現的,而有趣的是,在商朝,馬車是有規定的形制的,通常為獨轅、雙軛、兩輪、多輻,所以我們看到商朝的馬車都是套著雙馬的,後來到了春秋戰國,由於戰爭太過頻繁,多馬的戰車才開始出現。

那金文的“兩”字又是如何演化成現在的兩字呢?商朝及西周早期,其實“兩”字一直都沒有上面的一橫,到了西周的中後期,人們為了美觀,在原來“兩”字的基礎上又加多了一橫作為裝飾性的筆畫,再後來人們又將中間一豎向上延伸與上面的一橫相接觸。

到了宋朝,為了快速書寫,宋朝人直接將兩個“人”字形筆畫向上延伸,與“冂”交叉,明朝的時候,又將這種草書寫法楷化,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對漢字開始簡化,依舊沿用明朝楷化的兩字。兩,說文是這麼解釋的:兩,二十四銖為一兩。那銖又是什麼?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黃鐘是聲調最宏大的,而在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當中,宮屬於正中央黃鐘,一黃鐘可以容納一千兩百黍,重量等於十二銖,兩就是兩個黃鐘所裝黍的重量,大約為二十四銖。

兩除了代表計量單位和重量單位以外,還可以表示匹、雙、輛等量詞,還有並、兼具、等同、比並的意思,例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裡頭說道: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