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在“手指縫隙”養植物,這裡將建溼地大會示範區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6日訊(記者楊絲涵 通訊員侯婭 陳玲)

26日上午,武漢蔡甸區後官湖畔,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首個示範專案——武漢·中法半島小鎮12個專案集中開工。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現場內,十多名施工人員正沿著岸邊種植水草,新種的喬木也抽出新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現場。長江日報記者楊絲涵 攝

該小鎮位於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東南部,總面積約8。2平方公里,核心區約2。2平方公里,強調生態屬性,將打造中法生態智慧示範與國際合作標杆。12個專案包含濱湖生態涵養帶、法式動漫主題樂園、門戶景觀區、配套體教及市政基礎設施等。引人關注的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將作為《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示範區之一。

構建溼地系統,實現後官湖汙染“零排放”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現場。長江日報記者楊絲涵 攝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位於半島南部,緊鄰後官湖,呈U字形將半島緊緊圍繞。據設計方武漢生態投資集團生態設計院專案策劃中心副主任李茗柯介紹,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總面積約為62。2公頃,60%為水系。“該專案對豐富區域生物多樣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施工的為一期專案。”

記者在現場看見,水岸附近構建了不少造型各異的生態島,沿岸水體內還種植了苦草、水盾草、金魚藻等沉水植物。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現場。

李茗柯表示,為了延續自然肌理,在統籌考慮排水安全、洪澇調蓄、生態淨化和景觀營建的基礎上,專案用區域性塘埂拆除和清淤所產生的淤泥構建了生態島,相較於以往的清淤外運更加綠色環保,同時還能滿足專案的造景需求。同時,為了讓此處的生態系統實現自主淨化能力,專案構建了“源頭海綿—中游廊道—末端溼地”三級排水淨化網路。源頭海綿是指開發地塊在建設中,專案就透過海綿的手段進行面源水汙染消減,起到初次淨化作用;再經過專案依託生態措施及淨化植物打造的生態排水廊道二次削減水質中的汙染物質,區別於傳統的硬性渠道,生態排水廊道不但具有淨化功能,還能提供休閒遊賞;末端溼地則是指透過生態礫石床、EHBR膜、水下森林等生態工法將汙染進行最終淨化,實現對後官湖汙染“零排放”。

創新指狀岸線,打造“低干擾”生態交通網路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指狀岸線。

在專案示意圖上記者發現,該專案岸線較為曲折,有非常多的岸線縫隙。據瞭解,這些縫隙是利用拆除塘埂構建的指狀岸線,形態如手指一般,長長短短,用於延伸溼地鏈,在“指縫隙”投種植物種子和營養沉積物,能使岸線的生態空間更加靈動。同時,該專案順應自然演替,對現場內的柳枝和樹樁進行廢物利用,為岸線製作“有機”護壁。

為了防止專案建設對此處的生態基底造成過度影響,整個施工都是按照最小動靜、最小干預進行的。李茗柯說,施工階段按照此處天然的自然基底進行改造及景觀建設,“專案建設中依託現有道路和塘埂,沿湖打造濱水綠道—水網遊線—地塊通道於一體的交通環線,並在生態敏感區合理增設了較為隱秘的特色探索路徑和動物通道,形成‘低干擾’的生態型複合交通系統,滿足人類活動和魚鳥蟲獸棲息繁衍雙重需求”。

多元利用有限腹地,讓生態之美可觀、可聽、可感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效果圖。

除了儘量遵循自然之美,該專案還結合了知音文化五音十二律的音律之美。

效果圖上,濱水綠道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聽筒,湖邊岸線設定了各式各樣的動物棲息地。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效果圖。

“我們想運用水聲、風聲、雨聲和動植物聲,以及疏密有致、色彩分明的杉林空間,巧妙地引入互動裝置,營造溼地和聲、迷霧花園、鷺影花園等場景,遊客們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切身感受,讓生態之美可觀、可聽、可感。”李茗柯表示,一期工程將於10月完工。專案還預留社交活動場地,讓生態與休閒功能形成互動交流,延續自然意境的體驗升級,體現武漢城、水、人相融的景象。

中法半島濱湖生態涵養帶專案效果圖。

【編輯:鄭曉曉】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