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鬧災荒時候, 和珅給難民的米里撒了一把沙子”其中有什麼原理!

文/炒米視角

現實的問題,往往比我們表面看起來更復雜!歷代以來在解決問題的背後,一直存在手段與評價之爭。而且明清以來,儒家道德評價系統曾經是多麼強大的存在,以至於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考慮到“政治正確”,有時候為了“政治正確”明知道結果走向,也只能如此!

”賑災糧食裡摻沙子”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確”行為。

因為他引發了賑濟者的兩個道德危機,一個是自己涉嫌貪腐,第二個是不拿災民當人。這在任何朝代,都是可以壓垮組織賑濟的人的。是劉墉和紀曉嵐太笨,想不出此等法子麼?非也!不願但這個道德風險而已!所以當有經濟學家提出廉租房不建單獨衛生間,便遭到一致反對和謾罵,其實是同一個道理。

但是,“賑災糧食裡摻沙子”有效嗎?事實上,在實驗室模型裡,是非常見效的。因為他至少控制了糧食轉運分發的中途貪腐風險,剔除了“次級災民哄搶”風險。控制了這兩個風險,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糧食能夠順利到達災民口中。

所以顯而易見,任何事情都有代價,在這個事件裡,和珅付出了什麼?因為”政治不正確”,和珅付出了政治清譽,以及爍爍人言,巍巍眾口。但是他得到了什麼?災民不被餓死,沒有引發民變。

和珅作為乾隆朝有名的貪官,這點政治清譽,對他而言已經無所謂有無了,更何況他非讀書人,並不像劉墉、紀曉嵐那樣注重名節。乾隆給了他無尚的權力,滿足他無盡的貪慾。但是有個底線是他必須替乾隆守住的。那就是必須”不出亂子”。對的,和珅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非常清楚老百姓的臨界點在哪裡,那就是不餓死人,就不會有民變。所以別人評價你是否把老百姓當不當人看,又有何意義?和珅早就給自己定位為乾隆的奴才了。

那麼這個看起來非常合理的“賑災糧食裡摻沙子”模型是否完美呢?其實不然,這是特殊情況下得特殊之策。

因為雖然表面控制了某些環節的問題。但是在人人貪腐的乾隆晚年,即便和珅算無遺策,在糧食的源頭肯定會存在貪腐,在中途轉運和分發的過程中仍然會發生次級貪腐,因為”沙子是人摻的”,當市面上的糧食都有沙子的時候,那就看誰的沙子摻得少,誰的糧食就更可能被貪腐。而在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中,最終到達災民口中的怕最後是翻開沙子找米粒了吧。到那時候,災民跟得不到賑濟是一樣的。和珅的最終目的仍然無法達到。

所以其實還是要靠制度。

只有制度紮實的前提下,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糧食從源頭保質保量到災民口中,那才是關鍵所在。那才即不需要讓組織賑濟的人需要擔負”政治不正確”的風險,棋走歪著。又能最終達到預期目標。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