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人間朋友加詩歌兄弟 《赴永遠的遠》和《水房子》在洛帶舉辦同場分享會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如何將生活的憂思轉換成慰藉人心的詩句,考驗著每一個詩歌寫作者的表達力。5月14日下午,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老街社群幕廬書院裡,書聲琅琅,詩人云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李銑《赴永遠的遠》、凸凹《水房子》讀者分享會”在此舉行。凸凹和李銑分別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和心路歷程。梁平、蔣藍、熊焱、老房子、尚仲敏、王學東、雍也、王國平、崔哥、李永才、劉曉雙、何春、黎陽、彭毅、茶心等幾十位作家、詩人與洛帶老街社群的多位居民,一起參與了這場分享會。

與會詩人合影(主辦方提供)

本次分享會的作家主角有兩位:凸凹和李銑。他們是文壇友人,年齡相仿,生日也在同一天。人間朋友加詩歌兄弟,這也是他們聯袂舉行新作讀者見面會的原因。兩個詩人的兩部作品,同場展現,這種讀者見面會,少見。詩人老房子說:“這說明作者的相親、相信。我覺得這樣的形式可以提倡、可以複製推廣。”

成都市作協主席、詩人熊焱在歡迎詞中提到,成都外攬山水之幽,內蘊人文之勝,一直是文人墨客們精神的家園和筆耕的沃土。“在這片璀璨、廣袤的詩海星空裡,凸凹和李銑各自是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我相信,以他倆的才情和智慧,毅力與熱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如珠玉閃光的詩篇。”

之後,與會詩人先後發言,對凸凹和李銑的新作進行了評析。部分與會詩人還朗誦了兩部作品中的部分詩歌作品。

用小說與長詩形成“互文” 書寫李冰和都江堰

凸凹是一個文學多面手,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評論,每一個門類都得心應手,成就斐然。幾年前,他推出了三十多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湯湯水命》,描寫了李冰波瀾壯闊的恢弘人生。如今,他又推出四千行長詩《水房子》,洋洋灑灑地書寫了李冰治水的豐功偉績,以及至剛至柔、至情至性的水的都江堰。一部三十多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一首四千行的長詩,兩者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在梁平看來,凸凹的寫作策略、態度和精神令人感動,“多年來紮紮實實、步步為營、碩果頻出,深耕一個文學題材是每個寫作者要敬佩和學習,有自己的寫作方向更是作家們要學習的。很多作家寫了一輩子,但是對於自己寫什麼、為什麼寫一直不清晰,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凸凹始終清楚自己的寫作方向並不斷深入,並且能在不同文學體裁之間自由切換、遊刃有餘,寫小說能打破詩歌思維,寫詩歌也能丟掉小說思維。”

凸凹用長詩的體裁表達詩意的李冰、詩意的都江堰,來填充《湯湯水命》的飛地,成為文體錯位而文心對位的姊妹篇。在老房子看來,“這在文學作品創作上也是一種創新和拓展,足見作者的膽識和功力。”

“在李銑的詩歌中,讀到了日常、樸素和高貴”

詩集《赴永遠的遠》用“憂鬱之書”“何處安身”“尋常時光”“風中遠行”四輯近200首詩歌作品是對人間之愛、世間之美、社會之善及人生、人性、生命、價值觀等問題展開的思考和探求。書名“赴永遠的遠”特別吸引到梁平的注意,“我以為,這裡的遠,不是明天的遠,也不是未來的遠,而是精神原鄉的回望和指認。”

《赴永遠的遠》書名讓老房子“內心一震。從書名就可以領會到作者是以一種詩歌精神在持續不斷地探索追求。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還這樣勤奮地寫作,可見其對詩歌的敬重、對生活的鐘愛和對未來的執著。”

易杉從凸凹兄和李銑兄的詩中,“發現了虛構和非虛構的寫作路徑,已經成為當代詩學考量的重要話題。不僅呈現為一種修辭力量,也同時呈現出一種充滿生機的精神力量。詩人李銑兄的詩歌氣質,正多地與他的精神氣質和人格保持了一致。謙遜是詩歌多麼寶貴的品質。在李銑兄的詩歌中,我讀到了人間煙火,讀到了日常、樸素和高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活動舉辦地幕廬書院為現代著名學者王叔岷先生(1914-2008)舊居所在地,集研究、紀念和學術傳承於一體、是對居民和遊客開放的公益場所。王先生名邦浚、字叔岷、號慕廬,是廣受推崇的歷史語言學家和詩人。詩人們在討論詩歌,也是用詩歌語言向王叔岷先生致敬。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作家協會主辦,是成都市作協“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之一,宗旨是踐行文學深入基層,讓詩歌走進尋常百姓家。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張新泉因故不能到會,委託他人宣讀了他的書面發言,他說:“文化進萬家這種活動很好,好書應該走到社群老百姓當中去。凸凹和李銑兩位成都詩人的新作出版,在洛帶古鎮舉行讀者分享會,面向社群群眾,面向普通遊客,值得讚賞。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