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江蘇睢寧縣嬰兒不幸離世,氣管異物救治難在哪?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孔天驕 邱 越)4月30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一位1歲男嬰因氣管異物,輾轉兩家醫院,經歷了8個小時的周折,最終不幸離世。

導致男嬰最終死亡的,是小小的南瓜子。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學齡前兒童急性氣管、支氣管阻塞的常見原因,是小兒耳鼻咽喉科急症,也是導致4歲以下兒童意外身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位急診、耳鼻喉科醫生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氣管異物取出術並非所有急診、耳鼻喉科醫生都能熟練掌握、操作。無論三甲醫院還是基層醫院,缺乏救治能力的醫院和醫生並不鮮見。緊急情況下,一些醫院由於沒把握,往往會建議家屬轉診上級醫院治療。

1歲男嬰氣管異物,醫院未能及時取出

4月30日,“江蘇睢寧一嬰兒因核酸檢測,延誤7小時治療,最終不幸離世”的訊息發酵。

5月5日,徐州市睢寧縣聯合調查組通報:睢寧縣人民醫院接診後,在患兒未有核酸檢測結果報告的情況下,進行了急診處置。睢寧縣人民醫院和徐州新健康醫院均未要求其提供核酸檢測結果。

通告顯示:4月29日20時10分,1歲5個月的患兒石遠(化名),被其姑奶奶石葉(化名)送到睢寧縣人民醫院就診。其姑奶奶自述患兒誤咽異物,家人從其口中摳出半粒帶殼的南瓜子。

接診醫生經詢問病史、肺部聽診等檢查,初步判斷為氣管內異物。

“氣管異物是指位於聲門下、氣管和支氣管的異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孫敬武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是嚴重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它可以透過阻塞氣道而妨礙患者呼吸,從而影響機體通氣和氧合,嚴重時危及生命。

氣管異物吸入是兒童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常見原因,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在《鄭州市2028例急診兒童意外傷害病例特徵分析》研究中發現,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1年間,氣管異物是急診兒童病例發生意外傷害的前三因素之一,達277例,佔比13。66%,高於燙傷、溺水、鈍器傷等意外傷害。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陳超介紹,1~3歲是兒童氣管異物的高發年齡,其中最易嗆的異物就是植物性異物,比如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食物以及一些非植物性的異物,比如筆帽、玩具顆粒等。

解除氣管異物梗阻的關鍵在於取出異物。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睡眠醫學中心原主任張湘民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異物進入氣管後,小孩會出現激烈的咳嗽,呼吸困難,咳嗽時如異物卡在聲門部位或者阻塞大部分的氣道,小孩就會出現缺氧紫紺。如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危及生命,解除危機就要爭分奪秒進行氣管異物取出手術。

通報顯示:無論是首診的睢寧縣人民醫院,還是轉診的徐州新健康醫院,均未能及時給患兒石遠進行異物取出處理。從4月29日20時10分到4月30日3時47分,長達7小時37分鐘的時間裡,異物如“定時炸彈”般始終在患兒的氣管中。

4月30日3時47分,患兒突然出現呼吸暫停,徐州新健康醫院醫院立即實施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並組織專家會診。

搶救1小時後,30日4時56分,患兒因搶救無效死亡。

氣管異物取出術並非簡單手術

1歲的患兒,小小的南瓜子,從最初就醫的50分鐘到超過7小時……始終沒有取出來。

通報顯示,患兒就醫後50分鐘,睢寧縣人民醫院於29日21時開具了轉院轉診單,告知患兒親屬儘快轉診。30日1時22分,睢寧縣急救醫療站120救護車趕到縣人民醫院,2時30分到達徐州新健康醫院搶救室。

在首診醫院睢寧縣人民醫院,醫生給予患兒吸氧、持續監測脈氧等急救措施,因自身救治能力不夠,在第一時間進行轉診。後轉至徐州新健康醫院,給患兒進行了檢查,開放靜脈通道、給予吸氧、心電監護處置以及CT、血常規等輔助檢查。

健康時報記者採訪多位急診、耳鼻喉科醫生了解到,小兒氣管異物取出難度高、風險大,並非所有醫院、醫生都具備救治能力,患兒往往需要到專科醫院進行救治。

一位北京三甲醫院的耳鼻喉科醫生告訴記者,在徐州市範圍內,能進行氣管異物取出的醫生、醫院也不多,這是很多醫院耳鼻喉科的薄弱環節,氣管異物取出並非簡單的手術。

孫敬武介紹,氣管異物取出術的難度取決於氣道阻塞的程度和異物的位置、兒童年齡、所吸入異物的型別(特別是它的大小和組成)以及異物存留時間。異物進入氣管,如果不是在聲門位置往往不會出現窒息情況,幾個小時內,孩子都不會有事,但一旦異物進入聲門,孩子出現窒息情況,幾分鐘就會有生命危險。

“氣管異物取出術,往往需要用一個很細的管子經口腔進入挑起會厭,顯露聲門,再插入氣管,再將一個如成人手臂一般長的異物鉗插入管子內,順著管子進入氣管,尋找定位異物,最終將異物取出。”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耳鼻喉科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個過程,患兒非常痛苦,家長也很痛苦,醫護人員也很痛苦。

小兒氣管異物具有複雜性、多樣性和高風險性,因此術前對手術難度的評估非常重要。孫敬武說,醫生做不了就是做不了,做得不好可能導致患兒死亡。

不少耳鼻喉科醫生向健康時報記者回憶曾經歷過的取異物的場景,每一次都具有挑戰性。“很多患兒年齡小不能用麻藥,就需要醫護人員按住患兒四肢,而在取的過程中,患兒往往會因疼痛而掙扎,即使可以使用麻藥,難度也很大。”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副主任胡智勇在《在小兒氣管異物取出術的麻醉策略》研究中提出,小兒氣管異物麻醉難點在於麻醉科醫師和耳鼻喉科醫師共用一個狹小氣管通道的同時,麻醉既要保證通氣順暢、充分氧合、麻醉深度足夠,又要爭取患兒平穩快速的康復。

在《氣管異物的型別和手術難度相關性研究》一文當中顯示,氣管異物存留的時間越長手術難度越大;氣管異物往支氣管分支的方向愈深手術難度越大,甚至會出現難以看清氣管異物、氣管異物鉗都難以到達的情況;氣管異物越小就愈容易掉入愈深的氣管分支方向,加大手術難度;患兒年齡越小手術難度越大。

有的醫生不會治,醫院沒條件

4月30日2時30分,患兒轉診成功到達徐州新健康醫院搶救室。此時距離患兒首次就醫已經過去6小時20分鐘。在此期間,睢寧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先後於23時55分、30日0時整、1時4分、1時7分、1時19分、1時23分不少於6次向患兒父親電話詢問病情並催促轉院。

健康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江蘇徐州市睢寧縣當地,具備氣管異物取出術的醫院並不多,轉診的徐州新健康醫院是否能成功開展氣管異物取出也未可知。

健康時報記者於5月5日致電徐州市新健康醫院急診搶救室,詢問醫生是否能處理兒童氣管異物的情況。該醫院一名急診科醫生向記者表示,嬰幼兒發生類似情況,急診沒有把握,建議還是前往兒童醫院等專科醫院救治。

記者還致電徐州市兒童醫院和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院工作人員建議將患兒送至兒童醫院就診。徐州市兒童醫院工作人員表示,兒童氣管異物的問題該院可以處置,“這種緊急情況,需要耳鼻喉科的醫生去到急診進行救治,並非急診醫生可以處理。”

除了本身手術具有複雜性、難度之外,很多醫生不掌握氣管異物取出術,還與醫院不具備氣管鏡、軟式支氣管鏡等醫療裝置,沒有麻醉科醫生配合以及無上級醫生帶教等因素有關。孫敬武介紹,這也是目前基層醫院急診、耳鼻喉科臨床的薄弱環節。因為這種情況很多醫生都沒遇到過,這往往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傳幫帶。

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搶救室一位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工作十餘年來,從沒有碰到過這種氣管異物的患兒病例,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並不是常見的急診病例,屬於兒科急診處理的情況。”

“基層醫療機構大多沒有耳鼻喉科,不太具備氣管異物處理能力。”長期從事急危重症救治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非表示,大多數氣管異物需支氣管鏡,基層醫生接觸支氣管鏡的機會不多。

王非進一步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支氣管鏡主要存在於三甲醫院,尤其是有兒童呼吸專科或兒童耳鼻喉科的醫院,這些醫院一般有條件實行支氣管鏡操作,然而,對於大多數鄉鎮或基層醫院來說,這方面幾乎很少接觸。

提高基層救治能力,家長也要嚴格防範

孫敬武認為,提高全國醫院、醫生氣管異物方面救治能力,是當務之急。

首先,要提升醫生的救治能力。王非建議,“基層醫生要有識別氣管異物的症狀能力,分清嚴重程度。醫療機構應加強對基層醫生進行培訓;其次,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基層醫療機構也配備喉鏡、支氣管鏡等便於操作的儀器裝置。”

其次,醫院開設綠色通道。張湘民建議,組織有關部門成立急性喉梗阻的搶救綠色通道,遇有這種因異物或其他原因造成急性梗阻(呼吸道阻塞)窒息呼吸困難的病例,不能按照常規術前檢查準備再進行手術,而要緊急搶救。需要有一套緊急搶救的預案,透過權威部門釋出。

第三,建議全國急診、耳鼻喉科醫生定期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孫敬武認為,氣管異物患兒在很多地方一年也碰不到一例,要定期進行培訓,增加醫生操作實踐機會,提升醫生救治技術。

氣管異物並非是一種機體必然發生的疾病。陳超建議,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如不要給3歲以下孩子吃堅果,5歲以下小兒不建議食用果凍,以及孩子在進食時切勿逗鬧等。具體來說,就是在兒童活動的範圍內不放可以拿到的小顆粒狀物品、食品,特別是1~2歲兒童。對1歲以上小兒用通俗易懂的話語指導進食時不說話、不嬉鬧,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並改變其口叼異物的習慣。

如發生兒童氣道異物的情況,張湘民提醒,海姆立克法對下嚥或喉部的異物有一定搶救作用(如嗓子、食道、喉部等噎住饅頭、棗核等異物)。但如果異物已進入氣管或支氣管,採用這種方法反而會對患兒造成進一步傷害,應快速聯絡120救護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送到附近醫院有條件的耳鼻咽喉科急救。醫生如果讓轉診,一定儘快轉診,讓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儘快處理。

陳超指出,對於有明顯嗆咳史或高度懷疑異物吸入者,應及時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急診可快速診斷出大多數氣道異物。及時發現診斷,儘早取出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