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用資料說話,2021懸疑劇全面覆盤

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DataENT數娛,作者丨烏鴉,編輯丨鍾小寶

誰能想到,被業內一致看好的懸疑賽道,只“支稜”了一年,就走入了瓶頸。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1,懸疑劇的下滑趨勢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不僅整體表現過於平淡,口碑與播放更是“懸之又懸”。

剛剛打響品牌的“迷霧劇場”命運多舛,《八角亭謎霧》難逃虎頭蛇尾的命運、《致命願望》重新整理口碑下限、《誰是兇手》成為“道歉專業戶”、剛收官的《淘金》豆瓣至今仍未開分,撲得無聲無息……

圖源:網路

而在“迷霧劇場”之外,叫得上名號的亦是寥寥無幾,純粹的懸疑劇逐漸被“懸疑+”取代,2020年的盛景不復存在。年末,改編自大IP,彙集黃軒、王一博、宋茜等一眾大咖的《風起洛陽》算是為懸疑劇挽回了最後一點尊嚴;而在此之前,唯一能稱得上“驚喜”的,或許只有《御賜小仵作》。觀眾赫然發現,原來《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才是兩個特例。

縱觀國產懸疑劇市場,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的嶄露頭角,到《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集體爆發,再到《八角亭謎霧》《致命願望》的偃旗息鼓,懸疑劇在高速發展中儼然已經經歷了一輪自我迭代。

在審查制度日益嚴苛、觀眾審美日益提高的當下,如何突破創作困境,尋找到新的爆款邏輯,已經成為了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圖源:網路

整體表現不足預期,懸疑題材走入瓶頸

懸疑劇的崛起,與網路劇的蓬勃發展不無關係。市場發展初期,憑藉題材與尺度的優勢,懸疑劇迅速成為了市場變革的試驗題材。近年來,隨著IP改編的興起、頭部影視公司的入局、平臺對自制劇的大力投入,懸疑題材成為了平臺創新的首選,劇場模式更是成為了懸疑劇的主要運營方向。

2021,懸疑之風繼續吹,試圖探尋迷霧更深處。實力演員傾情出演,影視公司跨界參與,懸疑劇依然是各大平臺的必爭之地。

整體表現不足預期,

雲合數據顯示,在統計時間範圍內,2021年共上線懸疑網路劇39部,較2020年的70部減少31部。

懸疑題材走入瓶頸

從全部上線作品的平均正片有效播放來看,2021年比2020年縮水了一半有餘,除了年末上線的《風起洛陽》,沒有第二部作品進入10億俱樂部,這與2020年2部作品破20億、6部作品破10億的成績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

在口碑上,2021年全部上線作品的豆瓣平均分為5。9,較2020年的6。5下降0。6分,

然而,與2020年的風起雲湧相比,2021年的整體市場卻顯得有些黯然失色,無論是有效播放還是豆瓣評分,都無法與曾經的盛景同日而語。

具體來說,在2021年的懸疑劇中,只有12部跨過了豆瓣的及格線。其中,評分最高的是8分的《御賜小仵作》,該劇講述了唐中晚期,來自仵作世家的少女楚楚,為了實現當仵作的夢想來到長安獨自闖蕩,並與同伴組成團隊破解驚天大案的故事,算是小成本網劇的一次成功試驗。

整體數量減少,爆款劇更少。

這似乎也是2021懸疑劇市場的一大趨勢,從題材來看,除了傳統的“懸疑+犯罪”,去年還湧現出了“懸疑+愛情”、“懸疑+奇幻”、“懸疑+喜劇”等不同型別的表現形式。

並未達到及格線

除此之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

嚴格來說,《御賜小仵作》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懸疑劇,更貼合的標籤是“甜爽探案喜劇”。

。以愛奇藝為例,去年,“迷霧劇場”的自制劇

懸疑題材的底色變雜,“懸疑+”大行其道,像《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那樣純粹的懸疑劇反而不多見了。

從三部作品的累計有效播放也能看出,自上線以來,《花與罪》一直力壓《致命願望》,而《絕密孝金》則後來者居上,最終成功反超,取得了超過1億的正片有效播放。

2021年平臺自制劇不敵分賬劇的情況更加明顯

事實上,早在2020年,部分自制劇不敵分賬劇的現象就已經出現。當時,愛奇藝自制劇《在劫難逃》《非常目擊》雙雙輸給了分賬劇《兇案現場》《拆案》。

不難看出,其實分賬劇和自制劇在資料表現上並沒有人們想象中差異巨大,

《致命願望》僅僅收穫了8000萬+的正片有效播放,排在分賬劇《絕密孝金》和《花與罪》之後。

這似乎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現象,

對於一部沒有宣傳、沒有知名演員出演的分賬劇來說,這樣的成績堪稱驚喜。

有意思的是,正片有效播放不佳的《致命願望》《在劫難逃》《非常目擊》背後的公司均是

頭部分賬劇的口碑和播放甚至略好於排名末位的自制劇,可見劇場模式並非一勞永逸,優質的分賬劇也能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

,這似乎也給這家主打懸疑劇的影視公司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從平臺的角度來看,“迷霧劇場”在運營第二年就出現了不足預期的情況。在目前上線的4部作品中,《八角亭謎霧》被指消耗了王牌陣容、《致命願望》創造了最差成績、《誰是兇手》陷入抄襲、道具等風波、《淘金》並未在市場上引起多大的波瀾……如今的愛奇藝,壓力應該也不小。

假如自制劇在大牌演員的加盟、平臺的大力扶持和高強度的營銷下,對戰分賬劇還沒有必勝的把握,平臺和影視公司或許真的有必要思考一下內容本身的問題了。

紫金陳曾讓“迷霧劇場”霧色漸濃,2020年的兩部爆款懸疑劇均出自他手,正因如此,坊間一直有“迷霧劇場=紫金陳劇場”的說法流傳。這樣的說法當然有些武斷,不過從爆款邏輯來看,紫金陳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市場上引發熱烈反響,顯然也有跡可循。

在數娛君看來,懸疑劇想要獲得觀眾的認可,在內容方面大致可以總結為三點:

五元文化

以《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為例,前者講述了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場謀殺,由此深陷其中的故事。其中,既有壞小孩和精彩的家庭群像,又有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思考,開篇就透過一個推人下山的高能場面牢牢的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後者講述了檢察官江陽曆經多年,付出無數代價揭露真相的故事,劇情發展曲折離奇,但又耐人尋味。劇中,為了追尋正義,合力穿破迷霧的人們令人動容,而官商勾結的現實議題同樣引人深思。

模式雷同、故弄玄虛,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在劇情上,《八角亭謎霧》將主要的懸疑點放在十七年前的一樁陳年舊案上,涉及的人物眾多,但劇情略顯乏味,甚至有觀眾吐槽懸疑只是這部劇的外衣,其真正的核心是家庭倫理。除此之外,該劇的拍攝手法也受到了一些非議,不少觀眾表示過多的搖晃鏡頭和“謎語人”的做派有故弄玄虛之嫌,劇情紛雜瑣碎、人物行為詭異、整體懸念感營造不足亦是主要問題所在;

《致命願望》帶有一定的科幻元素,背景設定在近未來,講述了一款能幫人實現願望的手機軟體引發社會崩潰的故事。雖然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現實性,但整體呈現出的廉價感以及對犯罪描寫的淺嘗輒止卻很難讓人信服。同樣,該劇打出軟科幻的噱頭,卻輸出了不少落後於時代科技感的鏡頭,電梯無預兆的突然故障、學生面臨危險卻沒有一個老師或安保人員出現、能靠動力發電卻為了偷電而訓狗,諸如此類的bug,引發了不少觀眾的反感和吐槽;

以《誰是兇手》為代表的一大批懸疑劇,雖然表面上故事各不相同,但實際遵循的是同一套創作邏輯,即透過一樁未被妥善解決的陳年舊案,引發出一連串新的事件,最終透過雙線敘事揭開謎底,讓真相大白於天下。這樣的故事雖然挑不出大毛病,但也很容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圖源:網路

而在“迷霧劇場”之外,其他平臺也好不到哪去,優酷“懸疑劇場”中表現最好的《真相》將男女主強行捆綁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感情線和每個人都是“天才”的設定讓懸疑感大打折扣,最終在豆瓣也僅僅收穫了5分;芒果TV“季風劇場”中上星播出的《第十二秒》同樣表現平平,不僅收到了“矯揉造作”的評價,更被觀眾從剪輯、音效、服化道吐槽了個遍。

模式雷同、故弄玄虛,

而需要創新的不僅是形式,更是核心,畢竟,懸疑劇依然是當今市場最能展現人文關懷、反映社會現實的題材之一。

圖源:網路

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第一是引人入勝的情節、第二是深入的人物刻畫、第三是對於社會現實的對映。

據悉,紫金陳將會在5年內打造10部作品,分為“女性懸疑”、“城市透明人”、“迷霧重重”三個系列——

“女性懸疑”會有關於家庭、孩子教育問題的探討,更具家庭氣質;“城市透明人”旨在挖掘普通人身邊容易被忽視的職業,探討從事這些職業人們的慾望;而“迷霧重重”則是硬核推理,以案件為主,關注當下公檢法、掃黑除惡的經典案件。

圖源:網路

相比之下,2021年上線的幾部懸疑劇則逃不開節奏緩慢、模式雷同、故弄玄虛的桎梏。

從各平臺公佈的2022年片單來看,懸疑劇依然以45部的數量佔據劇集市場12。16%的江山,眾平臺繼續發力,未來將給觀眾帶來更多懸疑內容。不過相比量產,如今的觀眾顯然更希望看到質量精良、言之有物的好內容,而非漏洞百出的濫竽充數之作。

或許,懸疑劇想要突破當下的瓶頸,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最近熱播的《開端》雖然主打的不是懸疑,但該劇巧妙的透過一個迴圈的概念增加了懸疑性,公交車為什麼會爆炸?放炸彈的人究竟是誰?男女主角最終的命運如何?一連串的疑問吸引著觀眾不斷看下去,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懸疑作品。

除此之外,假如能將懸疑劇與當下大熱的女性題材相結合,繼續推動“她懸疑”的發展,開拓劇集複合屬性,用懸疑的外衣包裹“女性友誼”等相關話題,或許能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取向。畢竟,國外已經有《大小謊言》這樣的優秀範例,而國內也有《摩天大樓》這樣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懸疑+”盛行,或將成為破局之道

近幾年,分賬劇的勢頭愈發不可小覷,其以小博大的特點可以精準定位受眾目標,今年《絕密孝金》《花與罪》在正片有效播放上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證。

懸疑題材還有多少想象空間?如何在漸趨飽和的型別劇中抓住創新點?在觀眾的高期待下,如何平穩落地?這或許是製造懸疑新精品的關鍵。至於2022年真正能讓觀眾認可,讓市場記住的懸疑劇有幾部?還要等劇集正式上線播出之後,交給觀眾來選擇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