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品牌方大撤退,內娛還頂得住多少“吳妄之災”?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編輯|樸芳

7月18日、19日,吳亦凡事件全網屠榜。

這件從月初因為都美竹本人釋出微博點名吳亦凡開始、最初被認為是另一次明星醜聞的事件,正在越來越成為一件嚴肅的社會事件。讓輿論聲量達到高潮的,是7月18日都美竹接受採訪時稱,吳亦凡以各種方式物色、誘騙年輕女性發生關係,包括自己在內的受害者遠超8人,其中包括2名未成年女性。

當日多個相關微博熱搜上榜,#都美竹站出來吧像個男人#、#韓束與吳亦凡解約#先後衝上熱搜第一,並持續了較長時間;#都美竹採訪#閱讀量目前已超20億。每次吳亦凡合作的品牌方宣佈解約,幾乎都能成為熱搜話題。

7月19日早上8點,吳亦凡方面終於做出迴應,其本人發了一條帶有9個感嘆號的微博,否認了爆料中的一切行為,其工作室還宣佈已啟動法律追責程式並完成報案工作。7月19日晚,吳亦凡工作室發出的十點澄清快速淹沒在十多萬評論的口誅筆伐中。

這並沒能阻止局面雪崩。越來越多女性先後開始在微博公開發聲,宣稱自己也曾是受害者或成為潛在物件。一開始是林西婭、小G娜、秦牛正威等曾經的曝光者或緋聞物件,然後是張丹三、魏雨欣、LemonBrandyyy、w1xxx、你又不是小章、於佳怡等近20位女性,牽涉人數不斷重新整理。幾乎每一位發出微博或聊天記錄後都曾登上熱搜。

品牌方的大撤退成為對吳亦凡團隊的沉重打擊。截至19日下午15時24分,騰訊影片官博發文宣佈終止合作,吳亦凡的內地商務合作已經全部解約。

截至20日凌晨00:50,已經有樂堡啤酒、保時捷中國、路易威登、寶格麗等多個品牌宣告終止合作,歐萊雅男士還未有迴應,有解讀認為這些海外高奢品牌稽核鏈條比較長,但更像是經歷了和吳亦凡團隊的一番拉鋸,如路易威登曾將吳亦凡相關微博轉為不可見,但後來又放開許可權,而在公告中還強調是“暫時”終止合作,“直至司法調查結果公佈”。

目前,雙方都已宣告啟動法律程式,事件真實情況還有待查明。但經過此次事件,吳亦凡的個人品牌已經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在一段時間內更將成為內容風險區。對於品牌合作方、影視綜的出品方和個人業務來說,這場“吳妄之災”都是一次幾乎無可挽救的“黑天鵝”事件。

品牌解約、劇綜迷途、公司登出,商業價值雨打風吹去

7月18日,都美竹接受採訪的相關資訊開始掀起聲量時,包括良品鋪子、蘭蔻等品牌就已經將吳亦凡代言的官宣微博設定了許可權。但發聲動作還是相對謹慎的,彼時除了都美竹本人發博和一些聊天記錄,似乎事情未成定局。

但事實證明,隨著事件逐漸發酵,類似的發聲越早越好。當日晚19點,韓束首先透過官博對吳亦凡發出《解約告知函》,終止與吳亦凡的一切合作關係。

而就在當晚的韓束天貓旗艦店直播中,原本只有幾十人觀看的小直播間創造了近370萬次觀看,累計銷售額突破680萬元,銷量超過2。58萬件。兩位主播也因為對事件的真實反應和熱度承接,獲得了不少好評,#韓束直播間#一度衝上熱度第四位。這或許是大眾輿論對事件態度的一個佐證。

如今隨著大眾對於明星運營的重點越來越清楚,品牌代言因其對明星的重要性尤其受到關注。韓束宣佈解約之後,良品鋪子、雲聽APP等隨後跟上,一些發聲明不及時的品牌如蘭蔻甚至因此登上熱搜。

根據其粉絲早前整理,此前,吳亦凡的代言包括蘭蔻、歐萊雅男士、滋源、得寶、韓束、路易威登、寶格麗、保時捷中國賽車運動代言人,以及包含康師傅冰紅茶、立白在內的快消品牌,和擔任騰訊旗下騰訊影片和《王者榮耀》兩大王牌產品的代言人。

2021年初,曾有網友爆料吳亦凡與路易威登籤的三年約總金額達2000萬美元。以此計算,隨著路易威登等海外品牌進一步與吳亦凡解約,損失將達數億元。可作為參考的是,2020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將吳亦凡排在榜單第八位。

除了品牌代言,其個人影視作品能否上線也成為未知數。除了備受關注的古裝劇《青簪行》,浙江衛視綜藝《青春環遊記3》總導演吳彤此前曾透露擬邀請吳亦凡作為嘉賓,但後續沒有什麼聲音。

同樣受到衝擊的還包括吳亦凡及其親屬成立的公司。2018年,他創立了個人潮服品牌A。C。E,目前由其母親吳秀芹註冊的星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依然是股東之一;2019年,吳亦凡成立個人音樂廠牌“20XXCLUB”,所有人天津凡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吳亦凡的表哥吳林。

7月19日晚,#吳亦凡表哥關聯的多家公司接連登出清算#再上微博熱搜,指出吳林115家關聯公司在2020年以來已進行登出備案和清算。網友因此質疑吳亦凡公司存在稅務問題,目前還不確定是否有後續相關調查。

雖然吳亦凡近年來熱度有所下降,但商業價值始終在國內明星中排在前列。而隨著此次事件的爆發,接下來吳亦凡無論是否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關於道德的指責也無法規避,商業方面的可能性可以說已經被卡死。而他所牽扯的行業和品牌,也要因此承擔巨大損失。類似的事件真的無法杜絕嗎?

“吳妄之災”來了?

頂不住也要頂

如果覆盤吳亦凡事件中各大品牌的表現,不難發現大家都熟練得讓人心疼。

一是共性的操作節奏,事件出現後先將吳亦凡相關代言微博迅速調整為僅自己可見,等待後續訊息,能夠確認事件走向後再迅速宣佈解約;二是對輿論趨勢的判斷,如果能裁定對方可能對品牌造成傷害,那麼顯然解約宣告越早發越有利。

從此前的明星吸毒事件再到近期的鄭爽代孕事件,明星翻車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頻繁,對於品牌方、影視綜出品和製作方來說,挑選藝人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大。

這一方面是因為更加通暢的訊息渠道,給普通人提供了發聲機會;另一方面,網路環境的變化,讓掌握話語權的大眾對類似事件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所以如果反應不夠快、不夠堅決,對明星繫結品牌的影響還將擴大。中國演出行業協會19日發博表示“無論法律制裁,還是自律懲戒,都需要依據事實,不能僅憑‘網路爆料’”,立刻陷入了巨大爭議。

如今,品牌方和內容製作行業透過協議和合同預防明星負面事件已經是慣例。許多品牌在與藝人合作時,都會在合同中寫明“如藝人在合作期間因為個人行為或言論招致重大輿情危機,引起負面事件,品牌可以要求明星賠償相應損失。如果違反,品牌也可以發出立即生效的通知終止代言。”

但正如此次事件中各家的時機選擇一樣,如何衡定是否形成輿論危機其實還是個相對模糊的概念,而對此的反應速度,在危機公關中具有相當高的價值,甚至如韓束還能因此“因禍得福”。對品牌方來說,這往往是公關能力的一次大考;當然,沒人喜歡大考。

影視綜出品方可能的應對措施,就是對內容重新剪輯或使用近兩年的AI換臉,如去年的《三千鴉殺》就以AI換臉替下了問題藝人劉露,但實際效果“嚇壞了”不少觀眾;而最壞打算就是重拍,此前《巴清傳》曾在高雲翔涉嫌性侵後邀請李晨重拍男主戲份,成本高達7000萬。無論以哪種途徑,劇組都要承擔大量有形和無形的損失。

而對於泛娛樂行業,更可慮的是一系列劣跡藝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去年隨著一系列偶像“塌房”和飯圈問題,許多網路評論越來越愛說“內娛完蛋了”。而對行業現象和從業人員道德的失去信心,正在轉化為對行業整體和產出內容的負面印象。

對此,今年2月5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新制定的《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提出了15項明令禁止的行為。辦法規定,根據演藝人員違反從業規範情節輕重及危害程度,分別實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業聯合抵制。

除了有關部門政策層面的導向,各公司加強管理能力、推動工業化流程也是重要一環,目前多位違反公序良俗的劣跡藝人,身邊團隊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明星自己,需要建立作為公眾人物的自覺,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

品牌方對於泛娛樂行業的價值不言而喻,而如果類似事件得不到控制,品牌或許會因為越來越嚴重的風險,對於代言和廣告投入更加謹慎,這樣的局面是行業不希望看到的。類似的“公關大考”,真的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