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如何讓觀眾買單?丨微時代下的電影“微批評”

以前,電影資訊還不發達,電影院裡的種類並不豐富,排期也沒有現在這麼滿,線上選座更是不存在。當時的電影票一部分是由機構派發到每個人手中的,另一部分是觀眾到影院門口用紙鈔現場購買的。

人們想要去電影院看當紅電影時,一般會從紙媒(報紙、期刊等)或者看過的人的口中瞭解一部電影,然後決定買不買票。

這裡有本書>>

那時候的電影,無論好壞,票房基本都是由觀眾買單。

如今,是一個以網路、部落格、微博等新媒介為載體的電影批評迅猛發展的時代。觀眾不再是

“沉默的大多數”,

他們可以發表議論和評價,可以吐槽,而且觀眾網路影評對票房的影響力在不斷上升,甚至有的導演承認僱傭水軍幫助宣傳營銷。

前段時間,馬伯庸的小說

《古董局中局》

繼同名電視劇後,又被同名搬上了大銀幕。

就在12月2日超前點映之前,影片的製片方就已經將訊息釋出給了各大宣傳渠道,透過他們的推文為影片宣傳,這波操作不僅讓原著的書迷期待地搓搓手,也讓演員的粉絲們激動地叫出聲來。

除去雷佳音、李現、辛芷蕾、葛優這樣的豪華主演陣容為影片票房加持外,

作者馬伯庸

更是主動“下海”,用微博為這部電影造勢。

顯然,隨著多媒體時代甚至全媒介時代的來臨,讓電影的公共文化空間的功能變得更為重要了,只是這個公共文化或公眾輿論空間的形態、方式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一些天生具有

商業性和大眾文化品性

的電影,為現代文化轉型以來的大眾文化空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這種公共文化空間絕不限於影院,它是一個遍佈

各種媒介、眾聲喧譁

的跨媒介輿情空間,並且具有明顯的青年文化性。

首先,具有明顯的青年亞文化性的電影正在崛起。這些電影透過影像執著地表達著他們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他們是“視覺思維的一代”也是“感性至上”的一代。他們可能“娛樂至上”,也可能有點“物質主義”;他們主導的青年流行文化具有“易變性”,一會兒“哈韓”一會兒又“哈”其他;他們耽於享樂,卻不太關心是否會“娛樂至死”。

毋庸置疑,大部分

“現象電影”

都與青年受眾群體有關,大多為青年題材且為愛情輕喜劇,堪稱一股內地電影的青春浪潮。

在這些電影中,青春彷彿變成一種以都市為核心背景的物質和文化消費的載體。影片往往風格清新,影像時尚,聲色華麗,而且還玩敘事遊戲、視覺消費遊戲,常有時尚題材與慾望主題的隱晦表達。這些電影雖然在藝術上還有不足,也被批評為個人主義、物質享受至上等,但它們的確體現出迴歸個體、感性、物質,回到它們的“小時代”的當下青年文化特點。這些電影預示了中國社會世俗化程序中一種物質主義價值觀的盛行。

對於這一潮流,

既要引導也要寬容。

不必太把某一部電影裡的奢華的影像、物質化的慾望奇觀看得過重,也不要把電影的文化功能看得過重,它實際上並不承載過多的歷史和現實的重負。電影就是造夢。“小時代”顛覆不了“大時代”。他們這一代人也自謙自己的時代就是小時代了,我們又何必一定要他們成為大時代的大人物!

其次,以這些電影為內容,形成了一個青年性的公共文化空間。不“潮”的人是無法進入這個空間的。它以喧鬧嘈雜甚至無厘頭在拒斥中年、老年文化。

在這個公共文化空間中,“80後”“90後”“00後”的人們在長大成人,自娛自樂。他們正逐漸步入社會,不再在社會的邊緣嬉笑顛覆,而是渴望

物質、安全、理想

兼具的有質量的生活。他們與社會有更多的磨合,即使是叛逆與抵抗,也是一種不那麼激烈的、直接的“微叛逆”“軟叛逆”,或“微抵抗”“軟抵抗”。

總之,在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大背景下,電影批評的形態、功能等都正在發生著劇變。言簡意賅、網路體、微博體的影評客觀上鼓勵用最簡括的文字抓住影片最核心的創意問題,也是直接表達意見(贊或是衰)最能抓住眼球。

簡言之,就是電影批評“微批評”化了。

這是電影批評在當下現實語境中秉持的持續開放的態勢,更是電影批評葆有生命活力、繼續發揮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正是在電影的傳播和接受的過程中,多種文化因素或隱或現地發生作用了,多種意識形態(如知識分子精英文化、主流意識形態、市民文化和市民意識形態、青年意識形態等)也進行對話了,或衝突或交匯而產生新質,新的公共話語空間也由此產生了。

徐賁在《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一書中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裡,現代化是隨著電視而不是啟蒙運動走向民眾的。”在一定程度上筆者認為這也適用於電影。而現在,藉助於電影的跨媒介傳播,這個空間的啟蒙意義無疑更重要了。

微文化,幾乎是青年文化的代名詞,或者說是青年文化的絕對載體。微時代,我們不放棄、不拋棄,我們將在順應中創造新文化。

以上觀點均來自圖書《電影批評:闡釋與建構》

作者陳旭光

本書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陳旭光

對近年中國電影批評暨藝術批評問題的深度理論闡釋和建設性思考。其在20世紀藝術批評史的歷史背景和網際網路時代媒介文化背景下,以21世紀以來電影的創作、批評與產業狀況為依託,從批評主體、批評方法與話語方式、批評功能與接受傳播等維度切入,對“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批評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點亮在看讓朋友知道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