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解局|“白衣騎士”全面接手 金茂擬25.65億港元私有化中國宏泰

觀點網

時隔近一年,中國宏泰發展與“白衣騎士”中國金茂的故事似乎迎來了終章。

6月10日早間,中國金茂及中國宏泰聯合公佈,於2022年6月9日,中國宏泰提供以中國金茂為受益人的實施承諾,據此,中國宏泰不可撤回地向中國金茂承諾向計劃股東提呈計劃,倘計劃獲批淮及實施,將導致中國宏泰被中國金茂根據公司法第86條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並撤銷中國宏泰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私有化方案包括登出於該公告日期已發行中國宏泰股份總數約60。20%的股份,包括非控股股東計劃股份及控股股東計劃股份,分別為26。02%和34。18%。

據觀點新媒體瞭解,計劃、購股權要約及可換股票據要約項下應付的最高現金代價約為25。65億港元。中國金茂擬以其內部現金資源撥付實施計劃、購股權要約及可換股票據要約所需的全部現金金額。

若私有化計劃完成,那麼已發行中國宏泰股份總數的約90。10%將由中國金茂持有,而已發行中國宏泰股份總數約9。90%將繼續由利東(中國宏泰控股股東及中國金茂一致行動人士)持有。

從二股東到大股東

在此次私有化之前,中國宏泰與金茂之間早有淵源。2021年6月28日,中國金茂發布公告稱,有關建議收購中國宏泰股份及建議認購中國宏泰發行於2024年到期6%有擔保可換股債券的須予披露交易。

據此,中國金茂以14。81億港元收購中國宏泰29。9%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雙方同時訂立可換股債券認購協議,金茂認購中國宏泰本金約1。23億美元可換股債券。

彼時,具有國企背景的金茂作為戰略投資者入局,為中國宏泰帶來一場及時雨。2021年6月29日,標普全球評級表示,透過聯姻另一開發商,中國宏泰發展的流動性狀況將適度改善。

1。23億美元可轉債的發行有助於覆蓋中國宏泰發展2022年1月到期的9600萬美元可轉債和擔保債券。這些債券是中國宏泰發展償還2021年6月28日到期1。8億美元優先無抵押債券之後僅剩的到期一次償還債券。

標普認為,金茂入局,將會提高中國宏泰發展的經營水平,特別是在其大本營河北龍河的住宅開發。

自此,金茂與宏泰便在多方面展開合作。按照中國宏泰方面的說法,依託中國金茂城市運營的定位和其股東中化集團的產業資源,雙方在城市運營與園區開發、政企合作、公司管制以及資本運營等多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2022年2月,金茂攜手中國宏泰發展打造的龍河新區廊坊覽秀城商業綜合體及其配城市客廳專案開工。另外,金茂還在2月中標了衢州高鐵新城片區綜合開發專案,並正式簽訂協議。分析認為,金茂能拿下該專案或有宏泰的團隊助力。

根據去年宏泰投資者會透露,金茂當時已與宏泰在長三角某城市考察重大專案,宏泰團隊已深度參與了該專案的獲取工作中,如今看來當時透露的專案極有可能就是衢州高鐵新城專案。

此外,鑑於金茂的國有企業背景,標普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金茂可以幫助中國宏泰發展加強其銀行關係。據悉,金茂為中國宏泰發展的6600萬美元可轉換債券和2022年12月到期的票據提供了29。9%比例擔保,這是該公司2022年唯一到期的債券。

對於私有化緣由,根據公告內容,金茂可透過中國宏泰私有化增加其控制權並進一步實現投資中國宏泰的利益,即實現多個城市運營專案的收購,獲得相關資源以提升產業園吸引商業及投資的能力,並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均符合中國金茂房地產業務的戰略發展。

低流通與私有化

中國宏泰股份的低交易流通量或許也是最終選擇私有化的原因之一。觀點新媒體瞭解到,中國宏泰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六個月期間、12個月期間及24個月期間的日平均成交量約為每日36萬股、242萬股及154萬股,分別僅佔於最新公告日期已發行中國宏泰股份總數約0。02%、0。15%及0。09%。

公告顯示,中國宏泰股份的低交易流通量可能令計劃股東難以在不對中國宏泰股份價格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進行大量場內出售。因此,計劃為計劃股東提供即時變現其投資以換取現金的機會,並將接納計劃的所得款項重新調配至其他投資機會。

建議允許計劃股東以較當前市價具吸引力的溢價退出。非控股股東登出價較中國宏泰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30及9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每股約1。83港元及1。69港元分別大幅溢價約31。39%及42。07%,以及較截至最後交易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最高收市價每股中國宏泰股份1。94港元溢價23。71%。

私有化完成後,中國金茂擬讓中國宏泰集團維持其現有業務。金茂在公告中表示,並無即時計劃對中國宏泰集團的業務作出任何重大變動,或出售、重新配置其資產,或因建議的實施而對中國宏泰集團僱員的僱用作出任何重大變動。

然而,於計劃生效後,中國金茂將評估中國宏泰集團的財務狀況及營運,以為中國宏泰集團制定長遠策略。中國金茂可能探索業務、投資或集資機會,並考慮任何資產出售、資產收購、業務撤資、重組及/或多元化是否適合提升其未來發展及加強其收入基礎。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