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猴子,往哪兒跑

7月,日本山口市,政府僱了一個特別小組,要緝拿一個在10天內傷了17人的慣犯。

這個慣犯是一隻身高半米的獼猴,它喜歡從背後偷襲,抓住人的腿。攻擊物件既包括小嬰兒,也包括老年人。有人被它抓傷,有人被它咬傷。

為了抓住那隻猴,特別小組設定了天羅地網,設定食物陷阱、組織巡邏隊、給附近居民分發警告傳單,還給巡邏隊員配備麻醉槍。終於,7月26日,那隻半米高獼猴被緝捕歸案,作為罪魁禍首之一,被執行安樂死。

附近居民說,在當地,還有其他獼猴也在攻擊人類,這是極其罕見的情況。截至7月28日,至少58人受傷。日本一個動物專家對媒體說,野猴攻擊人類,很可能與自然棲息地減少、野猴數量變多有關。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印度。7月15日,印度北方邦一群猴子搶走一名4個月大的男嬰,並將男嬰從三樓扔下,男嬰當場死亡。印度靈長類動物學家曾分析,當地大規模砍伐森林後,猴群的棲息地被破壞,失去食物和居所,不得不向人類聚集地遷徙。

去年10月,南京一頭50斤的野豬闖入奶茶店,直到出動了4輛警車、打了4劑麻醉針,人們才將它摁住。去年春天,雲南西雙版納一群大象,一路向北遊蕩,它們踏上柏油馬路,逛了鄉村,最後到省會昆明走了一遭。這一路上,還多次出現過“象進人退”的情形。

現代人印象裡那些距離遙遠的野獸,會出其不意地闖入生活。這提醒我們,如今人類與野獸或許再也不是涇渭分明、互不侵犯的關係。

曾有學者調研發現,貴陽的雲巖區、南明區是野生動物擾民頻率較高發的區域。打擾居民生活的物種,有獼猴、蛇、鱷龜。這兩個老城區早年建設住宅、修橋修路,都打破了原先野生動物集中連片的棲息地。

從長遠看,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完整性,是減少人獸衝突一個的手段。近幾年,生物學家調研發現,因為保護大熊貓,生活在大熊貓棲息地的其他物種,也因此得到保護,比如灰冠鴉雀、黑熊。

保護棲息地的完整性,讓人類與野生動物在空間上分離,避免生活空間重疊:你過你的日子,我待在我的窩,誰也不打擾誰。西雙版納曾在遠離村寨的地方建立食物基地,吸引亞洲象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取食,降低人象相遇的機率。

這是一個從根本上避免衝突的好方法,只不過,它需要人力、資金,還有時間。目前避免人象相遇一個有效的實時措施是,依靠監測員、無人機全天候的監測,為居民們預警野象所在的位置;普洱市一家小學,甚至根據亞洲象活動規律,在校園周圍安裝防護欄。

當前人獸衝突較為常見的情況是:當野生動物擾民後,我們拿出對應的防禦手段。

各地的防禦方法有很多:有人用狗來驅趕野生動物;也有人將“肇事者”麻醉後轉移到離農田、牧場更遠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長期監測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捕殺一定數量的肇事動物,讓該種群數量保持穩定。

我們選擇交手的方式,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對這群對手瞭解的深度。但一些和人類打了數十年交道的野生動物,我們依然不足夠了解它們。

為了對付頻繁到訪城市和農村的野豬,2021年我國14個省份成立了“防控危害綜合試點”。但在中國,究竟有多少隻野豬?專家們預估的數字都不太相同。連數字都很難摸清楚,更別提讓它們乖乖地被馴服了。

雲南一條高速公路特意為野象修建了專用通道,還在架橋時,將橋的高度提高了8-15米,方便野象透過。但野象依然跨過護欄,直接走到高速公路上散步。你看,人類希望野獸們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走,結果,人家偏不這樣。

好在,野生動物造成損害後,一些地方會給居民經濟補償。三江源國家公園實施了野生動植物損害賠償專案,以減少牧民的經濟損失,提高牧民對野生動物的包容度,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設立了野生動物肇事公共責任險。

這是人獸衝突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或許以後,當見到獼猴襲人時,我們除了高喊“猴子,往哪跑”,還能用經濟、精神補償等方式,托住負傷的人。

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