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30組家庭免費乘車來到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祭奠親人 我們很好,很想你們

在唐山人的日曆中,7月28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緬懷親人,寄託哀思。這一天,30組家庭將乘坐“弘揚抗震精神·讓我的愛陪伴你”志願服務計程車去到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祭奠在地震中逝去的親人。

一家人祭奠地震中逝去的親人。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靳慶軍 攝

30組家庭 免費乘車祭奠親人

7月28日,唐山市路北區河北三號小區,預報中的降雨有些“遲到”,天空有些陰沉。早8點10分,58歲的李寶霞阿姨收拾妥當,按照約定時間下樓。小區外,計程車司機高紹輝已經將車停好等候。李阿姨到了,兩人見面簡單打了招呼之後,高紹輝的計程車平穩快速地朝著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駛去。

李阿姨著一身白衣,妝容經過精心的準備。對於她來說,46年來,每一年的7月28日都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日子。

4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李寶霞的父母和姐姐罹難,12歲的她成了“地震孤兒”。同年9月,她被送往邢臺育紅院學習生活,直到6年後回到唐山。

2010年,李寶霞父母和姐姐的名字被補刻到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此後每一年的7月28日,李寶霞都會前去祭奠親人。

今年,她依然如以往一樣,準備早早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的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祭奠親人。

“以前我都是坐公交車去,先坐到世博廣場站,然後再倒另一趟公交車才能到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路上得用一個多小時。”李阿姨說。

今年,李阿姨本來也是與朋友們約好一起去。7月27日,她看到了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與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聯合推出的“弘揚抗震精神·讓我的愛陪伴你”志願服務啟事,於是和朋友們商量著都報了名。

當天傍晚,作為“一對一”接

計程車接李寶霞前往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靳慶軍 攝

送李阿姨的志願服務車輛司機,高紹輝便與李阿姨取得了聯絡,約定好了第二天接她的時間和地點。

這是李寶霞與高紹輝的第一次見面,也是李阿姨第一次乘坐“專車”去看望親人。

為方便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家庭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祭奠,在今年“7·28”唐山抗震紀念日,由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聯合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推出的“弘揚抗震精神·讓我的愛陪伴你”志願服務活動如期舉行,30組家庭享受愛心計程車“一對一”免費接送服務。

李寶霞祭奠父母和姐姐。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輝 攝

親人雖遠去,但卻永遠在心裡

正值早高峰時段,非常熟悉路況的高紹輝特地選擇了一條車輛相對少的路線,以前路上需要一個多小時,今天不到40分鐘,就到了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與此同時,免費接其他家庭的不同公司的計程車也陸續抵達。

跟幾位老朋友碰面之後,李阿姨先去公園門口精心挑選了鮮花,寫好輓聯,然後走向了紀念牆。

十多年來,親人的位置早已熟記在心。

獻花、鞠躬、跪拜,分別了46年,看著紀念牆上爸爸、媽媽和姐姐的名字,李寶霞阿姨還是忍不住哽咽流淚。

“作為地震孤兒,今天能免費坐計程車來,我很欣慰,感謝高師傅熱心的服務,也希望將唐山人互幫互助的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李寶霞說。

志願行動傳遞著愛心互助精神

上午10時許,參加活動的家庭陸續祭奠完畢,又參觀了唐山地震博物館,聽取專業講解。參觀完畢後,一直等候的計程車載著各組家庭回家。

回到家,已近中午。李阿姨再次跟高紹輝道謝,高師傅熱情回覆“不客氣”。

“看到活動召集令之後,我馬上跟公司報了名。”當天負責接送李寶霞阿姨的計程車司機高紹輝剛剛獲評唐山市2022年“最美計程車司機”,確定接送李阿姨之後,他第二天早早按照約好的時間和地點抵達。

“唐山是一座愛心之城。作為土生土長的唐山人,唐山大地震對我來說印象非常深刻,每年的7月28日都是特殊的日子,很多市民過來祭奠親人或者悼念故友,我也想為他們做點兒什麼,希望以我的微薄之力溫暖一下他們曾經受過傷的心。”高紹輝說。

最好的懷念是過得更好

牆上,一朵朵小白花、小黃花;牆下,一束束、一盆盆鮮花、花籃,不遠處是深沉的哀樂,以及從清晨起不停歇的人流。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一片肅穆哀傷。

唐山市路北區的閆女士和哥哥、妹妹一大早便來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在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前,獻上鮮花,祭奠在大地震中遇難的母親馬秀蘭。

當年閆女士只有10歲,平時兄妹三人由姥姥、姥爺照顧,每週日母親休班都會去看他們。大地震發生後,母親再也沒能回來,她的姥姥則變得精神恍惚。

46年過去,人們提起逝去的親人已經顯得平靜,但心中的哀傷卻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

早上7點,路北區的笪女士姐妹倆就趕往紀念牆,“看望”她們的二姐笪秀芝。

笪女士姐妹倆在紀念牆前祭奠親人。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王靜田 攝

“都是因為我,我對不住二姐啊!”笪女士告訴記者,當時正是暑假,在遵化上班的二姐在地震前一天來唐山,準備接她去遵化玩幾天,沒想到大地震發生了,二姐再也沒能醒來。

紀念牆前,仍然偶爾有人會痛哭,但更多人在悲傷流淚之後選擇堅強。

“來看看他們,回憶回憶過去,再跟他們說說現在的生活。感恩於這個美好的時代,我覺得最好的紀念,是告訴他們,我們過得挺好的。”多位受訪者表示。

(縱覽新聞燕趙都市報記者 張輝 王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