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宅總有理 (ID:zmrben115),作者:宅少,原文標題:《最虐心國產成人片,殺死你的夢,17年後再看,我卻被它治癒了》,題圖來自《孔雀》

“在絕望的時刻,為何,為何,啊上帝,為何對我這樣殘酷無情!”

——作曲家·普契尼 逝於1924年11月29日

出自作品:《托斯卡》

1

1999年,對很多人而言,都有功成名就的瞬間。

那年,賀歲片《不見不散》連續4天票房衝破80萬。在北京就賣了1000萬。僅次於之前的進口大片《泰坦尼克號》。馮小剛喜笑顏開。同年,張藝謀則靠《一個都不能少》,拿到了另一樽威尼斯金獅。

那年中國網民達到800萬,比上一年增長580萬。兩年前,一個網名叫老榕的人,發了篇名為《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帖子,被全網瘋傳。1999年,他在中關村搞起電子商務,給公司起名用了珠峰的高度:8848。老榕本名王峻濤,後來他被譽為“中國電子商務之父”、“影響中國網際網路的100人”。

同年,女足世界盃,中美爭冠。女足出場時,在場華人唱著《玫瑰玫瑰我愛你》。在120分鐘的激戰後,雙方進入點球大戰。女足惜敗,獲得亞軍。那一屆世界盃上,隊長孫雯一人打入7球,包攬了“金靴獎”和“金球獎”,人們稱她為“穿裙子的馬拉多納”。那是孫雯一生的高光時刻。

也就是那年,中國入世談判進入攻堅時刻。中美之間的磋商,一波三折。談判破裂後,美方代表準備第二天離開北京。在龍永圖的堅持下,又談了一次。當天下午,中美兩國政府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議。

一個多月後,澳門總督府舉行降旗儀式。午夜,澳門政權正式由葡萄牙移交至中國,結束了葡萄牙對澳門的佔領。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宏大、熱烈、欣喜,蓬勃、向上、勝利…在上世紀末的最後一年,類似的詞湧動在人們的記憶裡,大的文明在崛起,個體的機會在爆發,一種種舒展的力量在滋潤每個人的慾望。人們摩拳擦掌,渴望在新世紀裡揚帆。但在北京開往河南的一輛列車上,一個30歲的年輕人,卻滿懷抑鬱。

跟他同車的,是一些農民工。看到他們,他突然覺得:

“我和他們一樣,是一群被生活淹沒的人。”

這個年輕人叫李檣。

多年後,他成了《致青春》和《黃金時代》的編劇。

30歲那年,他回到故鄉,寫了一部劇本。

2

雖然後來接受採訪,李檣否認《孔雀》有自傳的色彩,但攤開他前半生,會發現電影裡很多細節,與他人生軌跡相近,被他套在了角色身上。

1968年,李檣生於河南安陽,一個地級市。他參加高考時,只有班級前五名能上大學。為了離開凋敝的小城,李檣選擇當兵。1987年,他當了文藝兵,整日唱歌、跳舞,在山區給戰士演出,極度辛苦。李檣覺得看不到未來,還是要學文化才行,於是買了本文藝詞典,猛背考上中戲大專班。

1992年,中戲畢業,李檣被分配到北京戰友話劇團做編劇。

按理說,有了這份工作,他就能走出安陽,博一個在大城市紮根的機會。可由於他長期以來的閱讀和積累,傾向個人化、私人化寫作,對部隊的公共題材很不適應。這一擰巴,他轉業後,又回到了安陽文化局。

局裡看他是科班出身,又在大城市鍛鍊過,就讓他加工民間戲曲,寫豫劇。

這完全不是他想要的。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份求之不得的工作。在他身上,這是一種折磨。

李檣,《黃金時代》

在文化局幹了半年,李檣就不願去上班了。他一心想寫自己心目中的好故事。父親卻認為他好高騖遠。感到理想渺茫的時刻,他也試圖麻木自己,天天去朋友家看人家打牌。人家都想發財、升官。可他聽了,毫無感覺。在茫然和沮喪中,他成了人家眼裡一個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人。

他也曾寫故事、投稿,結果石沉大海。後來朋友帶著他去編輯部,他發現自己的投稿信都沒拆。編輯當面拆開,說寫得不錯。李檣卻更沮喪。他認為那是一種面子上的敷衍。又有一天,母親一個朋友,一位老人把九萬字的手寫劇本送來,希望他這個文化人幫忙看看。那大概是老人懷揣著熱望,在有生之年寫下的“最偉大的故事”,李檣拿到劇本時,不禁覺得毛骨悚然:

“會不會有一天,我也變成這樣?”

李檣感到害怕,害怕將來某天,自己比老人更不幸。害怕看到自己沸騰的、年輕的慾望,最後死在這座小城裡。於是1996年,他辭職回到了北京。

對於這一決定,旁人一樣覺得他是瞎折騰。文化局的鐵飯碗不香嗎?

“這麼多年也沒見你寫什麼東西,這山望著那山高,狗熊掰棒子,撿了這個,丟了那個,最終的下場將是什麼都得不到。”

到了北京,他沒有編制、沒有房子,在一家報社當編輯,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他找了很多機會,想進入編劇行業。為了實現理想,一咬牙,辭職當槍手。結果被騙、被拒,屢次竹籃打水一場空。有時經過國貿,看著洶湧的人流,李檣懷疑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我不切實際,不該丟下單位,不該懷揣熱望?為什麼命運不肯給予自己饋贈,為什麼努力卻得不到回報?

隨著歲月推移、願望落空,李檣變得越發焦慮。他整個人的精神動盪不安。在自閉中,他不願出門,整日看碟、看書,暴飲暴食。

殘酷的北漂生活,無法讓他過上安穩日子。

精神上的渴求,又讓他不甘於此。

電影《立春》,李檣編劇

終於,1999年,他一整年都沒掙到什麼錢。最後借了1500元,才從北京回到安陽。那是深秋時節,李檣的人生跌至谷底,心冷到冰點。他回故鄉,是想安安靜靜寫個故事。這麼多年,他一直沒能寫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故事。

不管它能否被拍出來,他必須給自己一個交代。

回鄉列車上,有很多窮困的人。李檣看著他們,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已經被生活給淹沒了。那一刻,他感到一種浩大的命運感。多年來的人生挫敗,那些沸騰了又冷卻的渴望,那些關於理想和現實的糾結,統統浮現。

回家後,只用四個月,他就寫出了劇本《孔雀》。

幾經輾轉,這個被圈內人讚歎不絕的本子,落到了顧長衛手上。顧長衛將其拍成了處女作。2005年,電影拿下了柏林銀熊。

但面對電影成功,李檣卻說:

“我的喜悅已經在通往喜悅的路上蒸發了。”

3

在拆解李檣那句話前,咱們先來拆解《孔雀》裡關於人生的三種態度。這是一家三姐弟的故事。姐弟三人的青春,蘊藏的是李檣曾經的掙扎。那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必經的掙扎。只是走向了不同結局。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座灰撲撲的小城裡。小城沒有太多生機,熱愛文藝的姐姐,很長一段時間不願工作,在家待業。

開篇的鏡頭,姐姐在拉手風琴。

對燒開了的水,視而不見:

但父母已經不能忍受她繼續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託關係,給她找了份託兒所的工作。姐姐說我還想再等等,父母覺得她好高騖遠。

姐姐拗不過,只好去上班。但在託兒所,她的心思根本不在孩子身上。整日抱著玩具琴,腦子裡依然是那些天真爛漫的幻想。

孩子哭鬧,她也不理會。

讓她去哄孩子,結果她笨手笨腳,把孩子摔在了地上。母親還得領著她去跟人家道歉,低眉順眼聽人家“教訓”。走後門求來的工作,黃了。

但姐姐根本沒往心裡去。也許在她看來,這不過是跟庸俗的日常告別。沒什麼可惜的。就在她再次待業時,一個午後,她躺在屋頂上看到了照亮她整個人生的一幕。天空上飛機掠過,一個個傘兵從天而降。

姐姐趕緊騎車,衝到降落點。

看著那些女兵抱著藍色的降落傘從身邊走過,她滿眼羨慕:

當一個英俊的、操著普通話的男傘兵跟她打招呼時,姐姐又害羞又激動。那一天是姐姐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天。她的全部理想,都被藍色降落傘給點燃了。還有她對愛情的渴望。她希望自己嫁給一個藍天英雄。

於是她瞞著父母,偷偷去報了名。

在報名處,又碰到了那個男傘兵。

姐姐約他打乒乓球時問:

為了當兵,她特意掏錢買了菸酒,打算“賄賂”傘兵。結果到報名處一看,對方正跟另外兩個姑娘“相談甚歡”,乒乓打得那叫一個開心。

這倆人,恰好是自己的對手。

也想走關係,去當傘兵:

最後,是那個胖乎乎的姑娘贏了這場“較量”。當對方胸掛紅花,在熱鬧的隊伍裡向自己揮別時,姐姐臉上只能掠過一絲略帶嘲諷的笑。

這看似是對胖姑娘的不服氣,對她的鄙夷。可更大程度上,那或許是姐姐對自己的嘲笑。人生理想,就這麼輕而易舉的破滅了。

胖姑娘走了,而她只能吞嚥苦果。

那之後,姐姐將自己反鎖在臥室裡,不吃不喝。父母怎麼勸都不開門。沒有人理解她內心的苦痛。在這座小城的大多數人看來,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就不錯了。你還想怎麼樣?當傘兵,當英雄,飛上藍天,你那叫空想。

所以,當姐姐親手縫製了一個巨大的藍色降落傘,把它紮在腳踏車後面模擬飛翔時,買菜的母親看到,二話不說就撲了上去。

非要將女兒撲倒在地:

這個鏡頭,是一個隱喻。姐姐的追求、不甘,在那些求安穩過活的人看來,是如此之怪誕、離譜。她想超越庸常現實、去過燦爛人生的姿態,在這樣一個環境裡註定要受阻。不過姐姐沒想到的是,更殘酷的事還在後面。

她被被母親送進洗瓶廠,洗玻璃瓶。

工作枯燥、死板,沒有人情味。

在這種環境裡,姐姐依然保有一顆浪漫的心。一天下班路上,她聽到一棟樓裡傳來手風琴聲,忍不住去看。原來是一位熱愛文藝的老人,在孤獨演奏。不久,姐姐把自己弄傷,謊稱是家裡人打的,藉此去接近老人。

兩個同樣懷揣文藝心的人,在這相遇。

姐姐覺得家人不懂自己,老人才是知音。

他帶上弟弟,將他認作乾爹。

結果沒多久,老人的家裡人就找到單位,打了她這個“不要臉的狐狸精”。

所有做人的尊嚴,都被擊碎。

所有對浪漫生活的幻想,註定落空。

在這座城裡,像她和老人這樣的人,渴望翩翩起舞時,註定會遭受白眼:

就這樣,在一次次挫敗、沮喪和被現實捶打後,姐姐妥協了。她把自己嫁給了一個其貌不揚的領導司機。她把那些年少幻夢,拋諸腦後。

剪短頭髮,穿上規整的衣服,進入到世俗生活的腳踏車後座上。

當離家的鏡頭越來越遠,姐姐臉上是哀莫大於心死的笑容:

可實際上,姐姐雖然把自己嫁給了庸常與安定,她心裡仍舊擰巴著。

她心裡那團不甘心的火苗,一直都未曾熄滅。她並沒有全身心地把自己交出去。這也是為什麼多年後,她逃脫婚姻,又回到了父母家中…

4

相較於姐姐的擰巴,從小被一家人照顧的哥哥,活得相當現實、精明。

哥哥小時候得病,把腦子燒壞了。看上去並不是很聰明。父母覺得虧欠,給予他的關愛,總比給姐姐、弟弟要多。大夏天裡,哥哥學騎車,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都來幫忙。但笨拙的哥哥,怎麼都學不會。

這彷彿是哥哥青少年時代處境的一個縮影,家裡人扶著他,但他依然會摔倒: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讓他摔倒的,是城裡把他當傻子的人。

他在工廠上班。工友們整天打牌,讓他一個人幹活。然後賞給他幾根菸,就把他打發掉。哥哥覺得累,不想幹的時候,工友就會“收拾”他。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在家裡,他總是受盡寵愛的那個。

分了最多的糖,也不知道感謝。姐姐、弟弟捨不得吃的,他拿去喂大鵝。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可在外面,他總是受盡欺辱的那個。

工友套近乎,給他點菸,只是想戲弄他這個傻子,讓他當眾出醜。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可搞笑的是,姐姐得知他被工友欺負,找人幫忙,把那群流氓揍了一頓。他卻跑去跟工友說,人不是我找的,跟我沒關係。

送上燒雞,討好工友。

結果又被對方侮辱了一句: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對此,哥哥只是忍受屈辱,毫無回擊。

從小到大,他似乎已經習慣了大家把他當成一個“大傻子”,一個好欺負的物件。儘管生活充滿戲弄、嘲諷,他卻好像從來沒像姐姐那麼失望。

哥哥真的傻嗎?未必。

其實他非常知道怎麼為自己謀利。

在工廠裡搬東西,他會跟工友討價還價,說再多給幾根菸。工友都說他比猴子還精。後來工友找他借錢,他把工友給自己的煙還給對方。

帶著一種嘲笑的口吻說: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特別是有一次,他在工廠裡看到了一位漂亮姑娘,自己不知道怎麼去搭訕。於是他回家找母親。話不明說,拐著彎兒給母親“挖坑”: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當媽的沒辦法,只好去路上堵那姑娘。

求人家來家裡吃頓飯,哄兒子開心: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姑娘看在錢的面子上,答應了。結果到了約定當天,一家人把飯都做好了。姑娘又臨時反悔,把錢給退回來了。人家也不傻,這風言風語傳出去,毀名聲。一朵廠花,憑什麼跟你一個傻子糾纏到一起?

對哥哥而言,這或許是人生中唯一一次超出了自身條件的渴望。

是他要踮著腳、撐著笨重的身軀,去努力夠到的一次愛情。

結果,他連廠花的味兒還沒嗅到,廠花就坐上了工友的腳踏車後座,走了: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但跟姐姐擰巴的性格不同。廠花走了就走了。哥哥並沒有因此而消沉、痛苦,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吃不喝。這期間,他因為工作失誤,又把自己同事鎖在冷凍庫裡受傷,導致被單位開除。沒了愛情,又沒了工作,哥哥依然沒有喪氣。每天就躲在房間裡看書,對任何事都不過問。

對他而言,生活只有偶然的沮喪和失落,更多是想著怎麼快樂舒坦地往前走。

有一次下雨,他被姐姐催去給弟弟送傘。到了弟弟班上,他再一次遭到嘲笑: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弟弟感到羞恥,當著全班的面說:

“他不是我哥!”

走出教室,胖子只有一剎那的失神。很快,他就被一陣歌聲給吸引走。那是清亮的女聲。他循聲走去,不自覺地來到女廁所門口。結果被當成了流氓。

一聲“抓流氓!”後,全校的人都衝上來圍攻,對他一陣亂揍。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可事後,回到家,姐姐和弟弟受罰,他卻笑成了200多斤的傻子。

沒心沒肺,不把傷痛往心裡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是個現實主義者。

他不會糾結那些遙遠、巨大的幻想,他總是把精力投入到切實的生活裡,說服自己接受眼前能得到的事物,然後一步步把眼前過好。

所以,當被廠花拒絕後,父母帶著他跟一個瘸子姑娘相親,雖然兩人見面時看彼此並不順眼,哥哥最終還是娶了這個姑娘: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想必他清楚,以自己的條件,這輩子也只能娶這樣的老婆。

巧的是,瘸子姑娘和他一樣現實,從不做心比天高的人生計劃。嫁給胖子,她沒意見。但她要一筆錢,要跟胖子一起做小生意。兩人抹黑擺夜攤。她對胖子說,要是我不瘸,我指定不會嫁給你,如果你不傻,你八成不會娶我。

但她知道,這就是人生,就是生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反而就是抱著這種態度,兩人勤勤懇懇幹活,生意越來越好,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他們沒有什麼大的理想,也不想超脫平庸的日常,賺錢、踏實過好日子,這就是他們的全部計劃。剩下的,別管那麼多。

丟掉幻想,深入日常,別太執拗。

多年後,一直被家裡人攙扶的傻子,反而是三姐弟裡過得最好的那個……

5

三姐弟裡最慘烈的,是弟弟。

影片一開始,就是以弟弟回憶的語氣講述三姐弟的故事。可弟弟提及自己,只用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在家裡,多年來,我就像一個沉默的影子。

弟弟的青春,是一種跟隨的、飄飄蕩蕩的、不被關注的青春。影片前半部分裡,他只有在姐姐、哥哥遭遇困難時出現,在被人需要時說話。

姐姐要報名傘兵,問他借錢: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姐姐要嫁人了,結婚之前,要買一本性啟蒙的書,把他給支在前面。

遭受白眼的人,是他。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被姐姐拉去認乾爹的,也是他。

跟哥哥出門時,總是他在照顧哥哥。

可哥哥連給他送傘都懶得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在家裡是如此,在學校裡,弟弟一樣是被同學們瞧不上眼的那個。所以當哥哥來送傘時,全班鬨堂大笑,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嘲笑。

為了擺脫這種自卑,他可以在哥哥被當成流氓時,動手傷害哥哥。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在家裡,哥哥彷彿是他的對立面。他永遠是被父母關注最多、照顧最多的那個。而自己,永遠顯得可有可無,也不被寄託什麼期望。

弟弟也曾尋找過向上的力量,希望把自己帶出這團生命的泥潭,讓自己看到一些光芒的映照。所以在哥哥送傘被嘲笑後,他找人假扮成公安,來演自己的哥哥,進教室送傘。想以此來博取同學們豔羨、尊重的目光。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結果第二天上課,他美滋滋地走到座位上,得到的卻是無情的拆穿。

他的課桌裡,被同學堆滿垃圾: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那彷彿是他整個青春的縮影。

這期間,有一位女同學幫他。可他誤會了別人的好意,放學後一路追上去。結果追到巷子裡,那位姑娘把車停下來,告訴他說: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掙脫泥潭的繩索,就這麼斷了。

而不久,父親在他書裡發現了一張裸體畫,大喊他是臭流氓,更是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在一天下午,他拿著打醬油的錢,去看了一場電影,一邊看一邊笑,一邊笑一邊哭,選擇了離開這個家。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電影裡,父母沒有去找他。

沒有人,關問他的下落。

一晃就是好多年,時間到了八十年代……

姐姐已經離婚,回到家裡。一天夜裡,弟弟突然回家了。他戴著南方特有的蛤蟆鏡,還帶著一個陌生女人。那個女人,還帶著一個孩子。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沒人知道那些年,弟弟發生了什麼。

家人們只看到他斷掉的手指。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關於弟弟的故事,充滿了留白和猜想。他沉默、單薄,但身體裡似乎蘊藏著一些暴戾的氣息。他曾用雨傘傷害哥哥,甚至給哥哥下過老鼠藥。顯然,離家出走的他混得並不好。他是帶著一身疲憊和破碎回家的。

較之少年時代臉上的青澀、自卑,成年弟弟變成了一個笑容玩世不恭的男人。對待生活,他開始以一種放棄、下滑的姿態與之相處。

他帶回家的女人在街邊唱低俗歌曲賺錢,賠笑、賣臉,看人眼色。

他卻能若無其事地抽菸: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父親給他介紹工作,被狗嚇著撞碎了一箱啤酒,他卻像局外人,在看場笑話。

年紀輕輕,他已經徹底喪失鬥志,整天跟老人下棋,甘願給老婆做飯。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女人感到懊悔,對他無計可施: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但對於別人的一切看法,對於世俗的一切冷眼,他已經不在意了。

一個曾經那麼在乎周圍目光的少年,長大後徹底擁抱了人生的無意義。他不但不追求那些遠大的、崇高的理想,連生活本身,也覺得可以得過且過。

他早早看透了生命的虛無,不想再追逐幻光,只是一心沉淪…

6

電影最後的段落,最為錐心刺骨。

一天,姐姐和弟弟上街買菜。突然間,姐姐看到街邊站著一個眼熟的男人。原來那就是當初她愛慕的那個男傘兵。但被時間的洪流沖刷後,這個男傘兵不知為什麼已經回到了這個小城,成了一個鬍子拉碴的男人。

他在路邊嚼著包子,一副邋遢、俗氣的樣子,絲毫沒有了當年的熠熠閃光。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擰巴了多少年的姐姐,上前打招呼。

她說,我知道你會永遠愛我。

可男傘兵卻一臉懵逼地問: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姐姐佯裝若無其事地回到弟弟身邊,依然倔強地說著: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而鏡頭那一邊,曾經無限閃光的男傘兵,已經成了一個平常的丈夫、父親。他老婆居然就是當年那個胖姑娘的姐姐。妻子拿著一捆衛生紙、一口鍋,孩子坐在腳踏車上。妻子眉頭緊鎖,帶著幾分不耐煩的厭棄,把一堆東西丟進他懷裡。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這個曾被姐姐寄予了無限閃光和魔力的形象,最後也不過淪為了凡人。

在路邊挑西紅柿時,姐姐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哭得無比傷心、絕望: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身邊的弟弟,專心挑菜。

風輕雲淡,彷彿什麼也沒看見。

在整部電影裡,這是極為殘忍的一幕。它似乎在告訴觀眾兩層意思:

其一,哪怕是你們曾經仰望過的理想,最後恐怕也有可能淪落為庸常;其二,那些被你們仰望過的理想,真的有那麼光輝燦爛嗎?難道那不是你們曾在年少時,主觀上附加了太多的光環,而它本質上也不過是一種平凡嗎?

多少人一生,就像青年軍官蓋茨比一樣,傾力追尋和守望對岸的綠燈,可是等到他觸控到這盞綠燈,近距離地看清這盞綠燈時,才發覺那背後站著的不過是一個庸俗、自私的女人。人們習慣在一個美夢上,疊加太多超越它本身價值的幻覺。多年後,你會發現他也不過是個在路邊吃包子的男人。

這也是為什麼李檣說,他的喜悅已經在通往喜悅的路上蒸發了。

“你曾經特別夢寐以求想完成一個東西,可你發現,當它終於實現後,並沒有帶給你原先想象的那種巨大的滿足和喜悅,不足以給你任何慰藉。”

電影《孔雀》上映後,對於姐姐理想的失落、哥哥現實主義的勝利和弟弟厭世的描畫,對於這三種不同觀念的對比,有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種,說它足夠真實,電影沒有刻意去拯救任何一個人,精準地反映了時代裡個體精神上的困境;另一種,是張越說的遺憾,她覺得電影確實好,但到最後,也沒能給觀眾一種力量和希望,沒能給她一種得救的光芒。

實際上,李檣寫三姐弟,正是想讓人們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和命運。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多少人,被困在了小城裡”

確實,電影裡,姐姐一生執拗於理想和浪漫,最後卻只落得離婚,在路邊哭泣,想得到關注和欣賞的弟弟,變成了一個蒼老、出世的靈魂,電影裡每個積極向上的人,無論是跳傘男兵,還是被哥哥暗戀的廠花,最後都沒得到一種光輝燦爛的生活,整個故事看下來,給人一種灰沉、無望的氣息。

從這個角度看,電影似乎只是在揭示人生的殘酷,講述所有庸常的無奈、難以排遣的苦痛。但對於經歷過理想動盪,最後懷揣著一顆絕望之心回到安陽的李檣而言,對描寫這一種人生,他卻稱之為“歌頌”。

李檣說,《孔雀》裡每個人,都經歷了動盪不安,最後,他們確實沒能燦爛地開屏,但他們每個人還是帶著那些遺憾、失落,堅韌地活下去了。從這個角度講,你不能否定他們。他們學會了跟生活和解。

“我走在街上,常被那麼多普通人感動。他們生活都不易,都要為生活奔波、為子女奔波、為金錢奔波,但有幾個人畏手畏腳了?沒有,不都是勇往直前地往前走嗎?我這個片子最後並不是絕望,我覺得是真正的絢爛歸於平淡。”

在李檣看來,許多人年輕時,都會像姐姐一樣執拗、不甘,拒絕低頭,可總有一天,你會變得平和,你會發現,人生不是隻有璀璨、榮光,人也不是隻能去做英雄才有意義的,你願意接受平凡,願意跟命運和解,這同樣是人生的一種可能。從這個層面來講,你的生命,是越活越廣闊的。

這又何嘗不值得去讚美呢?

當然,廣闊並不是自甘淪落的藉口。

所以,李檣並不贊成像弟弟那樣厭世而為,也不希望人們總像姐姐一樣擰巴,永遠帶著對現實的不甘和憤恨,寫完《孔雀》時,他說:

“我更希望像哥哥一樣,懂得跟現實周旋。”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開屏很美,可轉過來就是屁眼兒”

7

關於“我們如何與平淡的日常相處”這件事,今年過年那篇《獻給新的一年》裡面,我已經談過一次。在此,可以再言簡意賅地談一次。

就像曾經的李檣,人們在年輕時,有許多超越庸常和平凡的渴望。誰都不想被日復一日的平淡束縛,想飛、想浪漫,想熠熠閃光。但隨著年月推移,囿於能力、天賦、時勢、風口和命運的左右,並不是誰能都成為幸運兒。

到最後,絕大多數人,很可能成為一個回到老家寫了劇本卻沒被拍成任何電影的李檣,然後淹沒在人潮裡,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一生。

即便如此,我想,哪怕是這樣平淡的一生,也並非不值得去過。千百年來,似乎只有英雄史詩才被流傳。但深入日常肌理,解決一個又一個現實的困惑,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打拼後,你會發現,那些奔波在路上的普通人,那些在人潮中沒有名望的人,一樣有他們的閃光,自有其價值所在。

人在年輕時,總會陷於有朝一日淪落為大多數的恐懼。可實際上,在平凡的日常裡,同樣有生命的意義和寶貴,全看我們能否找到它。

我們不能總是歌頌偉大,而貶低了平凡。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有多少人,都像姐姐”

關於這樣的人生價值視角,我不禁想起一部紀錄片,叫《尋找小糖人》。

紀錄片的主人公羅德里格斯,曾是一名搖滾歌手。年輕時混跡酒館,寫歌創作,渴望得到唱片公司的賞識。後來他好不容易簽下合約,錄製唱片,卻只賣出了不到十張。心灰意冷的羅德里格斯,只好放棄理想,離開音樂。

可他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唱片被人帶到南非,與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革命風潮碰撞出火花。他的歌詞、旋律,一下子激起無數南非青年的崇拜。他的唱片被瘋狂盜版。無數年輕人學習他創作,把他當成神一樣頂禮膜拜。南非甚至出現許多傳說,說他為了音樂,把自己燒死在舞臺上。

各種英雄主義的壯舉、光環,統統圍繞著他。他成了一個國家的時代偶像。

而遠在美國的羅德里格斯,對此一無所知。

直到後來,南非方面開始尋找他的下落。找來找去發現,原來他沒死!

在放棄理想後,羅德里格斯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藍領工人。雖然理想沒實現,但他也沒有沉淪在痛苦中。他努力養育子女、幫助窮人、默默寫歌自娛,他竭盡所能給了子女最好的教育,給予了周圍人最多的幫助。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在美國,他一生沒能成為閃耀的偶像,但他是一個好父親、好鄰居,他向別人伸出援手,為社群爭取利益,還發動過社會活動。

他沒能掙到鉅款,進入搖滾名人堂。

但他過得內心豐足,從不怨天尤人。

他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專注於眼前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他到老了才知道自己在南非有那麼大名氣。對此,他並無狂喜,表現得極為淡然。

紀錄片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鏡頭前,戴墨鏡的羅德里格斯面容安詳,數十年間,他經歷理想的衝動和失落,發了唱片卻沒走紅,他只好回去做木工,養兒育女,成為凡人,蒼老的面龐充滿歲月的平和。

來人問,你覺得你曾經的專輯優秀嗎?

羅德里格斯說:

“我已盡我所能。”

最虐心國產片:殺死小鎮青年的夢,治癒他們的生活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李檣:不要讓命運捂住你》,中國青年

[2]《寫一部“孔雀”和命運和解》,北京青年報

[3]《李檣:悲觀的天才》,人物

[4]《尋找小糖人》,紀錄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宅總有理 (ID:zmrben115),作者:宅少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