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68歲的廖學秋:幼年失去雙親,離婚後至今未婚

很多人不知道廖學秋是誰。

但對那些上了年紀的觀眾而言,

肯定知道她那個響噹噹的頭銜:東方第一寡婦。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廖學秋一連在多部影視劇作品中,

飾演了幾個命運不濟、處境不同、性格迥異的寡婦。

所以,她在後來才獲此頭銜。

然而如同寡婦的命運上下起伏一般,

廖學秋多年來的人生際遇,同樣也是起起伏伏的。

幼年時代,廖學秋便成為了孤兒。

1954年,廖學秋出生於成都。

她的母親是川劇著名的旦角廖靜秋。

廖學秋對於母親所有的印象,都來自於長大後親友的轉述。

因為在她三歲那年,母親便因病去世了。

多年後親友們告訴廖學秋,

其母親是在拍攝完川劇《杜十娘》後離開人世的。

母親彌留之際,緊緊把廖學秋抱在懷裡。

她告訴親友,這孩子看起來很像我,而且靈活乖巧,

不知道長大後是不是演戲的料呢?

“我只有這一個女兒,就叫她學秋吧。”

於是,學秋這個名字,就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說完這番話,母親的淚水都滴落在了孩子的臉上和手上。

但此時的廖學秋什麼都不懂。

母親抱她那麼緊,還以為是在逗自己玩。

禍不單行的是,母親去世不久,

廖學秋的父親也離開了人世。

從此,幼小的廖學秋和哥哥相依為命。

八歲那年,哥哥帶著廖學秋去電影院看《杜十娘》。

看著幕布上的那個漂亮的女人,

哥哥告訴廖學秋,這就是他們的媽媽。

就這樣,廖學秋對母親有了第一印象。

哪怕多年後,廖學秋總是能清晰回憶起,

母親那雙多愁善感的眼睛。

雖然記憶中沒有母親,

但透過電影和親友的轉述,

母親的形象和對自己的期望,永遠鐫刻在了廖學秋的內心。

但在童年時代,廖學秋和哥哥,想的是如何活下去。

廖靜秋去世時,曾留下一筆錢。

這筆錢就存在她生前工作的戲院裡。

剛開始,負責照顧廖學秋兄妹倆的保姆,會定時支取。

但不久之後,據說這筆錢卻消失不見了。

此後,兄妹倆的生活一度很難熬。

漸漸長大,廖學秋開始思考如何繼承母親的事業。

可惜,出生於五十年代的廖學秋,

隨後遇到的是學業中斷和上山下鄉。

尤其是後來到農村插隊,心中的夢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即使看起來沒有任何希望,廖學秋也沒有想過放棄。

勞動的時候,她喜歡唱歌。

勞動之餘,廖學秋還學會了拉手風琴。

正是憑藉這份堅持,她才在後來迎來了轉機。

拍攝第一部電影,廖學秋是從成都川劇院,借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的。

那是電影《丫鴨情話》,她在劇中飾演一個寡婦。

讓廖學秋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成為自己“寡婦”生涯的開端。

接著在電視劇《潘金蓮》裡,她繼續飾演寡婦。

《雪窩遊山》裡,飾演寡婦。

《西域響馬》裡,飾演風流小寡婦。

好不容易後來參演歷史劇《紅墳》和《唐明皇》,

沒想到又再飾演歷史上知名的大寡婦。

《紅墳》裡的寡婦,是一個被慈禧敕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唐明皇》裡,廖學秋飾演的則是楊貴妃的三姐楊玉瑤。

寡婦一個接著一個飾演,廖學秋也漸漸積累了不少經驗。

最初在接演這類角色的時候,她也曾下過功夫去調查和研究。

廖學秋認為,社會自始至終對寡婦群體存在偏見。

否則也就不會有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話了。

古代的寡婦,是全社會把她們當成丈夫死去的剋星。

無形中社會輿論便給她們增加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

尤其那時候本就重男輕女、男尊女卑,

一旦揹負寡婦名頭,可想而知這樣的女子生活有多艱辛。

所以,廖學秋當初在接演《紅墳》時,

當看到有是一個寡婦的角色,她本能地產生了牴觸,不想演。

此時的廖學秋,內心對寡婦已經形成了某種心理障礙。

好在後來廖學秋一直說服自己,

塑造角色,本身就可以倡導全社會的人去放棄對寡婦的偏見。

再者,導演讓自己去演,肯定是認可自己。

於是,廖學秋就再次欣然接受了角色。

飾演了古代的寡婦,在飾演現代社會的寡婦時,

廖學秋更認為那是當代文藝作品對寡婦的偏見。

非要把寡婦塑造得不正經,

於是乎,在飾演了一系列寡婦之後,

廖學秋一直希望,未來的文藝作品中,對寡婦的描寫應該更加立體才是。

另一邊,她所飾演的這類寡婦題材,

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

寡婦演多了,她自然就被稱為寡婦專業戶了。

而且外界也普遍認為,對於如何飾演好寡婦,

廖學秋肯定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在廖學秋自己看來,寡婦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特性。

只要把握好這一點,角色就能塑造成功。

首先就是感情色彩要飽滿,要突出寡婦身上的韻味。

其次,要注意掌握每個角色的具體個性。

比如有的角色個性突出性格火爆,有的則是性情溫柔,含情脈脈。

而且,這類飾演的技巧,

又跟廖學秋對錶演的整體理解是相同的。

有很多演員,喜歡淡化在劇情中的存在,

將表演推向生活化,這樣就顯得不露痕跡。

但是,廖學秋偏偏不喜歡這種風格。

她喜歡的是表演色彩濃厚,塑造角色要充滿張力和爆發力。

這可能是她繼承了母親廖靜秋戲劇表演的風格。

正因為塑造的角色色彩強烈,再加上飾演的又都是充滿爭議的寡婦,

因此這麼多年來,觀眾擠住的也都是一個又一個寡婦角色了。

甚至於有人覺得,廖學秋這是有第一生活體驗,

所以才能將寡婦飾演好。

說起這一點,那就不得不提到廖學秋的感情了。

當年還在插隊的時候,

廖學秋與一個同是插隊的年輕人相戀了。

那是七十年代,社會上對於男女之間的戀愛本就不提倡。

但廖學秋和另一半,不但越走越近,

甚至在後來還突破禁區,未婚先孕了。

這在那個年代,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好在兩個年輕人已山盟海誓,說什麼也要在一起。

既然懷孕,那就直接結婚吧。

就這樣,在廖學秋的前途還是一片迷茫的情況下,

她就草草解決了個人問題。

結婚之後,廖學秋生下了孩子。

再後來她重新回城,並開始了在川劇院的工作。

但因為有了孩子,整整兩年多的時間,

廖學秋幾乎沒有任何作為。

直到26歲,她被借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戲,

廖學秋的人生才發生了變化。

然而讓廖學秋未曾想到的是,

演藝生涯的開始,也是自己感情崩潰的起點。

當初在上影廠拍完之後,

廖學秋又被不停借調到珠影廠、西影廠等製片廠拍戲。

常年在外奔波,丈夫和孩子就漸漸疏離了。

有傳言說,丈夫因為她常年不在家而出軌。

這件事,是廖學秋後來返回成都才聽說的。

變故突然,讓她始料不及。

當年的山盟海誓,最終換來了一紙婚約解除。

所以在感情問題上,廖學秋和其他演員確實不同。

大多數演員,都是事業有成後,開始關注感情組建家庭。

而廖學秋在走上演藝道路的初期,

就經歷了婚姻、生子和背叛。

或許也正是這刻骨銘心的經歷,

讓她飾演起寡婦來,才顯得遊刃有餘吧。

但多年以來,對於自己的感情問題,

廖學秋幾乎從未提及過。

所以,她這段早年的感情歷程究竟是怎麼樣的?

其實早就是雲裡霧裡不見其蹤了。

更何況,當年從一開始出去借調拍戲,

廖學秋關注的就是事業如何發展。

早年剛到電影劇組,

因為此前一直是演舞臺劇,沒有鏡頭表演經驗。

一開始廖學秋放不開,甚至一度找不到位置。

這讓導演很少頭疼,還想過不行就把她換掉。

好在廖學秋不是那種輕易服輸的性格,

在發現自己的不足後,她開始拼命的追趕和學習。

最終,當角色呈現在熒幕上,廖學秋得到了認可。

那一刻,廖學秋又想起了母親。

畢竟,她的演藝事業,

始終和對母親的緬懷是聯絡在一起的。

正因為如此,每接到一部新戲,

在熟悉和塑造角色的過程中,廖學秋都會潛心研究。

而且,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

也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角色,

廖學秋接演後,全部一視同仁。

所以演戲多年,她接演的角色,可不僅僅都是寡婦。

早年,廖學秋的戲路很寬。

從歷史人物,再到反派間諜,甚至還有恐怖劇,

幾乎沒有角色,是廖學秋不能駕馭的。

但或許是因為寡婦的形象刻畫太過突出,

觀眾永遠記住的,是她充滿風情的那一面。

哪怕是後來接演了《風流武媚娘》這樣的歷史劇,

觀眾也希望她能把武媚娘,飾演得風情萬種,而非霸道女總裁。

對於觀眾的這個願望,廖學秋也能理解。

畢竟在此之前,劉曉慶就出演過《武則天》了。

那種君臨天下的專橫跋扈,劉曉慶也已經飾演過了。

所以,觀眾當年對於廖學秋飾演武媚娘,

更希望她能展現出女人的姿色和魅力來。

而在廖學秋的身上,越是人到中年,

也越充斥著一種嫵媚之氣。

廖學秋自己認為,魅力誘人又充滿獨特韻味。

尤其是在1995年,她飾演了《蒼天在上》的田曼芳後,

對於女性魅力的理解,就更不一樣了。

而成為寡婦專業戶多年,

外界一直認為,哪怕是排隊,也該輪到廖學秋紅了。

但是,即便廖學秋後來出演過多個有分量的角色,

即便她曾兩次獲得百花獎的提名,

可相比於那些名氣爆紅的演員,

她依舊顯得不溫不火,甚至有些默默無聞。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覺得,

是廖學秋多年來不注意宣傳自己。

確實,她如果真的看重宣傳的話,

恐怕這些年來,光是自己的感情經歷,

就不知道會有多少流言蜚語了。

除了不看重宣傳,2000年後,

廖學秋接戲的頻率也大大下降。

有時候一連幾年,甚至都不接戲。

60歲之後,廖學秋更是接近息影狀態。

偶有出演,不是客串,也是戲份極少的配角。

或許在廖學秋看來,人應該尊重時間。

上了年紀在沒有合適角色的情況下,

就不應該強行出演了。

如今,廖學秋已經68歲。

有人覺得她一生坎坷,畢竟早年失去父母,

年輕時又遭遇丈夫和家庭背叛。

以致往後多年,再沒有觸碰過感情。

現在的她,則孤獨的面對老去。

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

自從當年母親為她留下學秋這個名字,

廖學秋成年後,不但繼承了母親的事業,

多年來也一直拿母親來鞭策和激勵自己。

尤其在演藝生涯中,廖學秋沒有辜負母親生前的願望。

也因此,在廖學秋眼裡,

這或許才是母親留給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文|711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