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曾被瘋狂盜掘,令幾代中國考古人痛惜!金村大墓開啟考古勘探

2022年初,考古界公佈了一個堪稱轟動的“大專案”——洛陽金村東周王陵考古調查與勘測工作日前正式啟動,預計將持續5年。

近一百年前,金村東周王陵因一場暴雨而被發現並慘遭瘋狂盜掘,大部分稀世珍寶都早已流失海外,成為一段令人痛惜的歷史。如今,首次直接針對洛陽金村大墓的全面考古調查即將啟動。按照初步計劃,未來5年,考古工作人員將分三個階段,全面瞭解王陵區的文化遺存基本情況——東周王陵在中國陵寢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該專案將為解決中國古代陵墓轉型和文化傳承等重大問題提供極具價值的考古資訊。

金村王陵地表如今已是耕地(圖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928年的一場暴雨和金村文物之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建都洛陽,史稱東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25王,歷時515年。據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東周時期的25代周王均埋葬在洛陽附近,分為周山、王城、金村三個陵區。

其中,位於今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的金村東周王陵,在中外考古界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但這一遠播海外的知名度,卻伴隨著一段令人不忍回首的盜掘歷史。

傳聞在1928年夏秋之交,金村遭遇了連續數日的暴雨。村東頭的農田突然下陷,地表露出一個巨大的坑洞。膽大的村民進洞探看,發現淤泥中竟有狀似編鐘的古物。當地人很快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古墓的入口,金村王陵內的珍寶也由此被發現。不過,這一傳聞並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資料佐證。

近百年前的中國,時局動盪,外敵環伺,當時的政府無心也沒有能力對大墓及其出土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監管與科學發掘。據資料記載:1928年-1932年,金村先後有8座大墓被盜,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絕倫的東周文物。這批稀世珍寶大多數都流散到了海外。

其中,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便蒐集了一大批金村文物,運回加拿大。如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便藏有多件來自金村大墓的精美文物。懷履光後來根據自己對這批文物的整理,寫了一本《洛陽故城古墓考》(洛陽古城古墓考)。

但據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研究員沈辰在《金村傳說:懷履光與洛陽文物之謎》一文中指出,由於懷履光本人從未親臨挖掘現場,所得文物基本都來自古董商之手,因此書中所寫的許多文物,年代和出處都不明確,其中一部分很可能並非來自金村大墓。

然而,這些謎團因為第一手考古資料的缺失,答案可能永遠無法確知了。

懷履光所著《洛陽故城古墓考》

定陵之後,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十多個國家的數十個城市,都發現了疑似金村文物。這也是近代以來我國被盜掘規模最大、文物等級最高、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90多年來,金村大墓散落海外的珍貴文物一直是我國考古界的遺憾。”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趙曉軍說,“在很多考古人心中,都對金村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

文物已失,但歷史仍在。此次對金村王陵的全面考古調查、勘測,主要不是為了尋找文物,而是以全面瞭解金村王陵、陵園、附屬墓葬、車馬坑等為重點,但不涉及對東周陵寢的發掘。

“東周時期是中國古代陵寢制度轉型的關鍵時期。”趙曉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上世紀20年代末雖然發現了陵墓,但都是盜掘,沒有留下完整科學的考古資訊。”

之所以不再去發掘東周王陵,有個歷史背景——上世紀50年代曾發掘過明代萬曆皇帝的定陵,但由於當時技術水平有限,保護手段不足,外加其他歷史因素,造成了大量珍貴文物的損毀。自那之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了考古界的一個重要原則。國家文物局一般也不會批准對帝王墓葬的考古發掘。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注意到:2021年底,位於陝西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確認為漢文帝霸陵的新聞報道中,真正被“發掘”的只是一些帝王陵墓外圍的外藏坑、陪葬坑以及為霸陵燒製建築材料的陶窯等,對於漢文帝的霸陵以及漢文帝之母薄太后的南陵,都只是做細緻的“考古勘探”,而非正式發掘。

現藏於洛陽博物館的“金村大鼎”是國內僅存的三件確認出土於金村大墓的文物之一

洛陽鏟打頭陣,大規模勘探年後啟動

據趙曉軍介紹,圍繞金村大墓開展的考古工作,初步計劃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透過對金村陵區及其周邊區域的全面勘探,瞭解金村東周王陵文化遺存的基本情況。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礎上,選取有助於解決重大學術問題的關鍵遺蹟,進行考古試掘。“目前的設想是選取陵區內一座陪葬車馬坑或者小型墓葬進行試掘,以瞭解遺存的文化內涵和年代關係,開展相關的考古學研究工作。”

第三步則是透過前期田野考古工作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對金村東周陵區的文化遺存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和學術研究,最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進一步的文物保護方案。

採訪的最後,趙曉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洛陽之前下了場大雪,“今天剛放晴。”春節過後,他們便將繼續進行調查工作,具體方式則是用著名的洛陽鏟,進行大規模田野勘探,“除了正式發掘之外,勘探工作最管用的辦法還是洛陽鏟。”

唐代詩人王建曾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如今,這片分佈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的東周王陵區,目前都是耕地,地面之上早已沒有相關遺蹟。但考古人不會忘記。一把把探鏟從考古隊員們的腳下深入兩千多年前的泥土,在茫茫大地上,耐心尋找著那段歷史留下的痕跡。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