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痛下決心要退役全部米格-21,印度的後路是什麼?

2022年7月底,印度裝備的米格-21再次發生墜毀事故。

據報道,印度空軍在拉賈斯坦邦進行例行夜間飛行訓練時一架米格-21墜毀,導致兩名飛行員死亡。

按照印度媒體的報道,這起事故再次將空軍米格-21的退役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2021年初到現在,這已經是印度空軍所裝備米格-21的第6次發生嚴重事故。

從2003到2013年間,印度空軍共有38架米格-21系列飛機墜毀。

根據印度前任國防部長在2012年在議會上的公開發言,交付印度空軍的872架米格-21系列飛機中,在裝備的40年間已經有接近一半已經墜毀,共造成2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飛行員171名,8名其他軍人,以及39名平民。

2021年印度空軍進行例行夜間訓練時,一架米格-21墜毀。

糟糕的服役安全記錄使米格-21在印度國內遭受了大量的非議。多年來,印度國內一直有人質問,空軍為什麼不及早將這些已經顯得老舊過時的飛機予以退役處理。實際上,印度在米格-21上面臨的問題,非常複雜,牽連甚廣。

米格-21在印度的“水土不服”

米格-21的基礎設計源於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是首批突破兩倍聲速的機種之一。因此,其研發具有非常強的技術探索的色彩,可以將其看作是技術驗證機在新增作戰用的機載裝置後,直接量產的型號。

因此,時代的侷限性使得米格-21確實存在不少缺陷:

比如機身結構和發動機壽命較短,液壓等關鍵系統可靠性和故障/破損冗餘設計不足,內部空間非常狹窄而且未考慮到檢查維護修理的便利性,未考慮到高溫潮溼環境下的腐蝕破壞控制,等等。

總的來說,在印度的服役過程中,米格-21的相當一部分缺陷被人為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顯著放大了。這種“水土不服”導致了不少從技術上看本該能夠避免的事故。

2021年印度空軍的一起米格-21墜毀。

舉例來說,印度大多數地理環境潮溼、炎熱,米格-21系列飛機的機體和發動機部件,其腐蝕發生和形成速度要比原始設計時的預計快得多——而如果有專業、細緻的地面維護修理,這一缺陷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得到彌補的。

但由於印度自主航空工業的管理水平不高,實際工作較為混亂、低效。因此大部分由印度斯坦航空(HAL)許可生產和維護的米格-21,無論是出廠還是後續服役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狀態不達標的情況,而且其維護工作和備件質量也普遍並不合格。

後繼者“光輝”遲遲不到位

對這些問題,印度政府心知肚明。

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就為米格-21安排好了後繼型號,也就是今天的LCA“光輝”戰鬥機。

但在1999年的卡吉爾之戰中,印度政府的這一佈局一度被動搖:另一方的“幻影”2000憑藉導航、火控以及飛控方面的效能優勢,在作戰效率上完全壓倒了印度當時裝備的俄製飛機。

“幻影”2000

受實戰結果的刺激,印度空軍中相當一部分人要求增購“幻影”2000。

最終印度政府表示,一旦LCA研發成功就可以達到與“幻影”2000相當的作戰效能,因此堅持用LCA來替換米格-21。

這也成為了米格-21家族在印度“超期服役”至今並在21世紀後進行了較大規模現代化改進的直接原因。

法國達索直接參與了LCA的研製,並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從基本方向上來看,LCA的定位相當合理:透過廣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研發輕型戰鬥機——這樣的規劃既有利於提升本國科研和工業水平,又有利於控制研發風險和成本。

但在實際執行層面上,LCA的專案管理卻做得相當糟糕:

在總體規劃上,一開始提出的重量控制目標過於激進。這使得LCA專案後來長期在減重的泥潭中反覆掙扎,至今未完全擺脫其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LCA的核心技術高度依賴海外供應商,但並沒有做好應對國際環境惡化的應對措施。

20世紀90年代,由於印巴兩國關係高度緊張,印度遭到了嚴厲的技術封鎖,LCA電傳飛控等核心技術被截斷,幾乎導致該專案的夭折。

直到“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在進軍阿富汗方面有求於印度,很多關鍵的技術和裝置引進渠道才得到恢復。

類似以上這種,對潛在風險認識和管控能力的不足,幾乎出現在LCA研發過程中的每一步,導致“光輝”戰機直到近年才開始交付、服役。

“家裡有筆難算的經濟賬”

除了後繼乏機之外,印度之所以很長時間內難以淘汰米格-21,也和其經濟能力有關係。

印度的國土面積比較大,和周邊國家有著漫長、開闊的爭議邊境地區。印度需要保持足夠數量的戰鬥機,並將其保持在可用狀態,才能滿足其軍事部署需求。

但在維持戰鬥機編制這個問題上,印度面臨著兩個棘手的問題:

首先,真正可用的戰鬥機,並沒有裝備的數量那麼多。

戰鬥機需要專業、細緻的維護才能保持作戰功能。但受限於印度航空工業的整體水平,目前印度空軍難以充分發揮戰鬥機的全部運作潛力,飛機趴窩多、出勤少的現象非常普遍。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執著於少機高效、減機增效,減少戰鬥機編制數量,印度空軍必定會面臨無機可用的窘境。

而米格-21機群的存在,至少能維持部隊的正常訓練和日常巡邏工作。

在採購“陣風”的訂單上,印度算是下了血本。

其次,印度在戰鬥機採購的可用預算上,沒有看起來那麼多。

雖然印度常在國際軍備市場上扮演著高調、闊氣的買家角色,但在實際專案的推進中,印度真正能支付的成本遠低於他們宣傳出的水平。

總體來說,印度軍費預算的制定在國內受制約比較多:在彈道導彈、核潛艇、航母等其它專案的競爭下,能留給戰鬥機採購的費用就更有限了。

目前印度擁有70架左右米格-21系列飛機,以及50架左右米格-29飛機。

在7月底的事故後,印度軍方的知情人士對外透露,印度已經制定好計劃,會在2025年前完成米格-21系列飛機的退役工作,並在未來5年內開始米格-29的退役工作,但這些計劃本身與該事故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這一退役計劃的前提,是“陣風”的如期交付,以及“光輝”產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