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又一場零分滿分之爭,落在了一款黃暴滿屏的遊戲上

電影、遊戲和《傳世不朽》。

上世紀70年代,模特出身的新人女演員瑪麗莎被知名大導演相中,一躍成為電影業界看好的未來巨星。可是在緊接著主演了另一部電影后,她卻突然消失了二十多年,才出現在另一個電影劇組中,但這次拍攝也隨著導演的意外離世中途停止。

她主演的這三部電影無一例外,最終都原因不明地未能上映,和她本人短暫復出後的徹底蒸發一起,成為了未解之謎。

僅從這個標準懸疑故事的引子來看,著名解謎遊戲《Her Story》作者的新作品《傳世不朽》(IMMORTALITY)能獲得了媒體均分88的普遍好評,應該不會缺一個易懂的好故事。

遊戲雜誌《EDGE》甚至還給它打出了滿分成績,讓“拓展了遊戲敘事邊界”的它成為了自《超級馬力歐64》以來,他們評出的歷史第24款滿分遊戲。

但當遊戲正式發售後,它在玩家間的口碑卻飛速兩極分化。不少差評只給它打出了1星,毫不客氣地稱它只是作者故弄玄虛的裝X產物,是沒有丁點遊戲性的糞作。

不論是好是壞,不少玩家對它的評價都很極端

兩種對立的顏色放在一起格外刺眼,但事實上,不論持何種立場,大部分玩家也並不反對反方的評價——正是《傳世不朽》毫無遮掩的缺點和掩蓋不住的特色,共同構成了這部新遊戲的先鋒式探索。

1

如果要說持兩種相反觀點的玩家,什麼時候的遊戲體驗最為接近,那一定是開頭的前一個小時。

初入遊戲時,“貼心”的系統會立馬迎上來,手把手地教玩家每個操作。在一個電影片段裡,我們能夠以不同倍速播放和倒放,也能逐幀倒放檢視。在“影像模式”,玩家透過選取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或者物品,還能快速跳轉到同樣出現了這個人或物的另一個片段裡,這也是這個遊戲的核心玩法。

聽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盛名在外的前作《Her Story》,就是因為語言問題把很多中文玩家擋在了門外,這一次不僅遊戲內建了中文,此前用來連線不同片段的文字線索還換成了跨越了語言的圖形。

但在這一段還算仔細的教程結束後,玩家不會再獲得任何提示。就像一隻剛剛記住了自己名字的猴子,立馬被丟到打字機前必須寫出一部《哈姆雷特》。玩家只能根據提示在已有的幾個片段裡,按照操作提示不停跳轉。

可在教程裡沒提到的是,這次的“圖形跳轉”玩法完全是隨機的。當你選中了一把片段裡的椅子,想看看這把椅子還出現在了哪些片段裡的時候,它可能會把你帶到另一部電影裡的沙發上,或者另一個彩排現場的折凳前。

經過幾次跳轉後,留給玩家的往往是一堆互不聯絡的電影片段,根本無從判斷這些七零八落的影像究竟在說些什麼。甚至在最初的版本里,文章開頭的那段故事背景也並不存在於遊戲裡,玩家只能透過商店頁面等渠道看到這個最關鍵的內容。

經反饋後被新增到了主介面一個不起眼的“介紹”選項裡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恐怕是大部分玩家在《傳世不朽》的前幾個小時裡最直接的感受。

可當一臉懵的玩家打算去找攻略時也一樣會碰壁。因為它跳轉的隨機性,導致幾乎不可能有兩個玩家處在同一進度,自然也沒法在不劇透的情況下破局。

而且由於遊戲題材的特殊,不論是大量限制級鏡頭還是宗教題材,都註定了它是個很難“雲”的遊戲,理所當然地也沒有太高的討論度。

遊戲疊滿了甲的內容警告

但也正是看似這些毫不顧忌遊戲體驗的設計,才用一個個門檻堆出了作者Sam Barlow想要的新穎敘事效果。可以肯定的是,遊戲裡大部分被玩家批判的設計都是他的有意為之。

2

我經常會用“推理感”這個詞,來形容這類推理遊戲中的獨特體驗。

簡而言之,推理感就是既要求製作者用精妙的設計引導玩家一步步向前,抓著玩家的手選出正確答案;同時又要悄無聲息地掩蓋掉引導痕跡,讓人覺得是自己想出了答案,而不是沒太多技術含量的順藤摸瓜。

其中引導的尺度很重要,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毫無挑戰的小兒科,或者難度溢位的大海撈針。廣受讚譽的《奧伯拉·丁的迴歸》和《Her Story》,都是這根平衡杆上的佼佼者。

但《傳世不朽》不同。它不僅把引導玩家的線給埋得好好的,就連引誘驢子不斷往前走的胡蘿蔔也給藏了起來,這才有了初進遊戲時無頭蒼蠅般的玩家們。以往會由遊戲提供給玩家的行動路線和驅動力,在這裡都需要自己摸索和構建。

經過前一兩個小時的胡亂探索後,積累的電影片段往往已初具規模。這時候需要玩家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按這部電影劇情”或“這個演員的出場順序”去尋找和觀看片段,才算初步進入了正軌,遊戲體驗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迴歸正常。

遊戲以弱引導性為代價,完全將故事展開的邏輯交給了玩家自己,完全是一場自助式的遊戲體驗。更關鍵的是,由海量拼圖碎片組成的故事,也不單單是三部電影這麼簡單——這套拼圖按拼接規則的不同,能得到兩幅截然不同的圖景。

按電影劇情順序排列,我們能看到3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按真實時間排列,我們又能看到演員戲外的經歷。

區別於我們平時看到的成品電影,遊戲內的電影片段大都是未經剪輯的母帶,在打板前後還自帶不少拍攝花絮。這些內容雖說和電影劇情無關,但卻彩排、選角等片段共同構成了鏡頭外的故事。比如在導演喊停後,投資人進入鏡頭佔女主角便宜;拍攝中一個大牌演員因不能接受裸戲,臨時退出拍攝被迫換人等。

搞在一起的男主和女二在導演喊停後,依然會抱在一起親熱

遊戲裡鏡頭內外的兩套故事,都未按照固定的順序呈現,沒有引導玩家以儘量貼合路況的姿勢往前,反而給了玩家自由決定前路形狀的權力。

儘管方式離完善還很遠,許多玩家也難以適應,但作者還是做出了這一次充滿實驗性的嘗試。特別是當它盡力放大遊戲“互動”的重要性時,《傳世不朽》還閃爍著“迷影屬性”的霓虹光輝。

3

在一條玩家的評論中,他稱《傳世不朽》是“用最遊戲的方式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構成遊戲主體的3部電影片段。

第一部電影《安布羅休》講述了一個長相神似耶穌,被稱為西班牙最純潔之人的神父安布羅休,在兩位女性感情和慾望的誘惑下,一步步墮落下去的超自然故事。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它都明顯模仿了上世紀的哥特式電影。

用最“聖潔”的臉做最“褻瀆”的事

在遊戲裡,這部電影改編自18世紀末的小說《僧侶》,它在現實世界裡也是一本真實存在的哥特小說。從遊戲裡這部電影的年代、影像風格、甚至是導演本人的形象,都能看到不少名導演希區柯克的影子。

第二部電影《明斯基》裡明顯對應了畢加索的大畫家,以渾身赤裸頭戴面具的詭異形象死在了家裡。第一嫌疑人是藝術家的繆斯女模特,於是警探和她一起逐漸瞭解了事件的全貌,但也同時愛上了她。

雖然只和第一部電影相隔兩年,但能明顯看出這部電影拍攝手法和風格上的變化。女嫌疑人搭配警察的探案故事,也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樣是新好萊塢時代的《柳巷芳草》。

離我們最近的這部1999年的《成雙成對》裡,則能看到更多我們熟悉的元素。

電影裡女主角和替身互換身份的橋段,能對應上艾薇兒、Ladygaga等明星和替身有關的陰謀論;主角後來的死亡則明確點到了瑪麗蓮夢露當年的突然死亡;還有最後電影拍攝尾聲時導演的溘然長逝,又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大開眼界》上映前庫布里克的離世。

模仿夢露為肯尼迪慶生的名場面

作者對電影的致敬並沒停留在電影本身。正如遊戲的形式設定為“一個為了整理這些雜亂膠片的軟體”,它把電影工業的臺前幕後也裡外裡地展示了一遍。

在拍攝前,從一個劇本的敲定到選角面試、劇本圍讀、開機前彩排等環節,全都在遊戲裡成為了構成故事的一部分;在拍攝中,場記員的打板、化妝師的補妝和道具師的佈景,也都被保留了下來;而拍攝完成後的工作雖然沒有呈現,但我們玩家負責的部分正好就能看作後期剪輯,以同一套素材根據需要剪出不同的故事。

試裝等環節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而且更重要的是,遊戲裡這些迷影情節的體現不僅僅是致敬,它被融解在了玩法裡,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遊玩體驗。

4

從前面的劇情簡介部分,我們已經能看到很多將真實事件和遊戲劇情來回交織的模糊處理。正是因為這些混雜一體的真真假假,給了我們足夠的代入感去相信,這些遊戲內的電影、片場和演員們的故事或許也是真實的。

遊戲為此還在IMDb上建立了這幾部電影的頁面

而那些原本看上去可有可無的幕後內容,甚至還能成為解開謎題的突破口。有時候點選場記板、化妝師等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內容,反而能更便捷地跳轉到關鍵片段:也許主角不一定會出現在每個鏡頭裡,但場記板卻從不缺席。

場記板上場數、機位等資訊對理解劇情也有一定幫助

如果能跟上製作人的思路,那這趟遊戲旅程無疑會輕鬆和愉悅得多。但不得不說的是,要達到作者設想中最理想的遊戲體驗,需要的門檻太高了。

作者此前在推特上分享了啟發這款遊戲的電影片單,除了千禧年前後的《大開眼界》《穆赫蘭道》等,39部電影裡大部分都是非常冷門的作品,能有這份閱片量的玩家屈指可數。

儘管製作人的設想非常美好,但在渡過了思路順暢的遊戲中期後,玩家在遊戲後期的體驗又會再次回落。

每當缺少片段、劇情卡殼時,由於目標驅動力和玩法趣味性的雙重缺失,這個過程又將變得無比枯燥和漫長。即使玩家的思路正確,猜到了缺失場景裡存在哪些東西,但還是限於隨機跳轉的機制不得不一遍遍地碰運氣。

不斷重複的片段會不可避免地讓人昏昏欲睡,而在這個遊戲可玩性和玩家耐心流失殆盡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頻繁地遇到多種“詭異的BUG”。

瀏覽部分片段時,耳邊偶爾會響起音量逐漸走高的音樂和心跳;又有時伴隨著手柄的震動,遊戲會傳來奇怪的嗡鳴;當你想逐幀倒帶檢視某些片段時,還會看到突然出現的鬼影唸叨著什麼。

直到玩家一個不小心,觸發了某個教程裡沒提到的隱藏操作時,遊戲的真面目才在不可重複的“Wow moment”裡來到玩家面前。

這時玩家或許會恍然大悟,原來在遊戲裡鏡頭內外兩重故事之下,還巢狀著第三個故事。

5

“倒著閱讀第七頁的前四句,如果你足夠明智,我們會再相見的。”

這是第一部電影《安布羅休》裡,惡魔誘惑神父時說的話。同時,它也是作者給我們關於隱藏操作的提示。

當我們在不經意的嘗試中,發現透過這樣的操作可以觸發隱藏片段時,就會明白之前莫名出現的鬼影、手柄的震動和耳邊的嗡鳴,其實都是遊戲在提示玩家的節點。把這些隱藏片段再次放入原本“已經拼好”的故事裡,又能得到另一個故事。

敘事碎片按不同順序組合,能得到多個謎底是遊戲的一大亮點

處在旋渦中心的女主角瑪麗莎,和那個神秘鬼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個鬼影從亞當夏娃到耶穌瑪莉亞等傳說故事中走來,代表著遊戲標題裡的“不朽”。它們試圖以這些啟示性的預言幫助人類成長,但最後都被人類歪曲遠離了最開始的面貌。

又一場零分滿分之爭,落在了一款黃暴滿屏的遊戲上

同一片段正放和倒放會看到完全不同的內容

直到這一次它以瑪麗莎的身份醒來,看到了電影這種媒介形式的潛力,於是開始了又一次把“不朽”教給人類的嘗試,等著操作著這款遊戲的玩家去發現。

當玩家看完了所有的故事,鬼影又會以一種打破第四面牆的詭異形式,順著最後的謎底把這種“不朽”帶出螢幕——這裡我們就不劇透了。

又一場零分滿分之爭,落在了一款黃暴滿屏的遊戲上

遊戲裡幾位主演鎖定今年TGA的最佳表演獎幾乎毫無懸念

在這些隱藏片段組成的故事裡,影像風格和故事氛圍都很容易讓人想到大衛林奇《雙峰》《穆赫蘭道》式的詭異感。但剝開這層邪典電影的外殼,作者想營造的體驗不止於此。

在表層的三部電影裡,神父突破宗教對人慾的舒服、警探邁出正義潔癖的邊界、女明星走出藝人身份的圍城,都是他們對現有規則的挑戰以及對自我存在意義的探索。當然,最後他們都付出了一定鋌而走險的代價。

這恰好也對應了鬼影對不朽意義的追尋,或者說作者Sam Barlow和自己作品意義的對話。

又一場零分滿分之爭,落在了一款黃暴滿屏的遊戲上

遊戲在發售後進行了多次更新,但大都是無關痛癢的微調

或許在玩家看來,他的遊戲是不好玩的糞作,割捨掉的是重要的可玩性。但他自己可能並不覺得這一定是壞事,丟掉的也可以是為了討好市場做出的妥協。

毫無疑問,《傳世不朽》是一部短板和長板都明顯到毫無遮掩的作品,在別人爭做一個能載滿盛譽的水桶時,作者卻只想把那塊長板磨礪成一把足以捅穿壁壘的尖刀。

就像他在遊戲電影裡講述的故事,在故事內外塑造的那些角色,在遊戲外致敬的那些電影和電影人,他們可能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但他們的嘗試和探索都能留有痕跡。他希望《傳世不朽》就算沒那麼多人喜歡,也能在遊戲敘事的探索下留有其先鋒的足跡。

他的這一部遊戲可以“死”,但遊戲本身不會——這可能才是Sam Barlow在《傳世不朽》中試圖探索的、不那麼容易被市場所接受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