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譚喬是誰?

老成都人想必都看過他主持的《譚談交通》。

年輕人嘛,知道他是B站上的新晉網紅。

2018年後的短暫抑鬱,讓譚喬感到內心一度有些分裂。

但如果回頭去看他主持的這檔長達13年的交通普法節目,

你其實會發現,

譚喬自從漸漸走紅後,他就一直有著三重身份了。

第一重身份自然是“譚警官”。

譚喬是成都交警,如假包換。

可他因為幾乎每天都出鏡,面對的事情又跟同事們完全不一樣。

有一次,譚喬像往常一樣,帶著攝影師等節目工作人員上街。

眼前一輛帕薩特拼了命似地闖過了紅燈。

等譚喬趕上前去把車截下來,

發現司機不但沒系安全帶,嘴裡還正在噴雲吐霧。

司機一眼也認出了是譚喬,趕緊把煙掐滅下了車。

一邊說著對不起,一邊說自己因為有急事才闖的紅燈。

“你這煙倒是抽的快啊,眨眼就沒。還有安全帶,這怎麼還在插槽裡?”

司機繼續求饒,請求譚喬節目播出時把他的臉和車牌號遮擋一下。

譚喬哭笑不得,把司機批評教育了一通。

臨了,他送司機一個綽號,

真是個“蒙牛”司機,又會蒙人,又會吹牛。

司機聽了,只能尷尬的繼續道歉。

這就是交警譚喬在以前做節目的時候,經常遇到的情況。

節目要親民、要好玩、要有市井氣,

寓教於樂中,把交通普法的理念傳播出去。

2005年節目籌拍前後,製片人周東就一直堅持這個理念。

當年,由電視臺和市裡的交管局,聯合打造這檔節目。

由於是交通普法,主持人是交管局選拔提供的。

可週東當時見了一茬又一茬的候選者都不滿意。

因為交警執法有一套標準的程式,

要是在節目中呈現出來後,就像是工廠流水線一般枯燥。

譚喬就不一樣了,在沒有上節目前,

他在工作中就是一個“異類”,也可以說是“不聽話”。

其他同事在工作的時候,都是按照流程來操作。

只有譚喬,每次上街處理交通問題,總想著跟大家多聊兩句。

譚喬覺得,交警上街處理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矛盾,

如果不多瞭解多開導,對於處理問題其實是無益的。

也正是他的這種不一樣的特質,最終讓製片人周東看中了。

先是試錄了一期,周東明顯感覺要比之前的好。

確定下來後,又專門量身打造了“譚談交通”這個欄目名。

但畢竟眾口難調,節目剛推出的時候,明顯呈現出兩極分化。

有人覺得主持人油腔滑調,不像個交警。

也有人覺得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很好玩。

好在後一種情緒慢慢佔了上風,

於是譚喬在節目中,便愈加強化了這種特質。

每天,譚喬、編導和攝影師三個人,一大早就得出門。

拍攝地既不能選太熱鬧的地方,容易影響交通。

也不能選擇車流量少的街道,畢竟不是拍城市紀錄片。

每天都有挑戰,因為無法預測街上會碰到什麼。

譚喬每次上街,都會爭取尋找兩段素材。

如果一個不行,另一個就能做備用的。

到了下午三點左右,他們必須得趕回去。

片子需要剪輯播出,多年來的時間點都掐得死死的。

節目最初,譚喬有新鮮感,觀眾也愛看。

每次在鏡頭前,為了調動起當事人的情緒,

譚喬的表情動作以及語言,都儘可能的很誇張。

但實際的效果永遠是未知的。

畢竟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在攝像機面前侃侃而談。

有的人看到攝像機就變成了啞巴。

至於譚喬自己,幾乎每天出鏡,給人的感覺是他不像個交警。

他在逐漸走紅後也曾坦言,

當交警只是謀個差事為生活,小時候的理想是科學家。

童年時代的發明,莫過於將爐火蓋子自動掀開。

譚喬小時候,人們做飯都用蜂窩煤球。

不做飯的時候,爐灶裡的火處於半燃半滅狀態。

做飯的時候,再掀開上面的蓋子,爐火就燃燒開了。

譚喬想法多,

他用一根麻繩,將爐灶蓋和鬧鐘的發條系在一起。

然後再調好做飯時間,

當鬧鐘到點響起來,發條動力就能把爐灶蓋子掀開。

這樣一來,即便家裡沒人,到點了也能先開火。

譚喬的父親在郵政局修車,母親在供銷社上班。

普普通通的市民,普普通通的生活。

小時候除了這些天馬行空的“發明”,

譚喬也喜歡聽收音機。

單田芳的評書,侯寶林的相聲,給他帶來了很多歡笑。

那時候他想不到,這些東西在多年後能讓他運用到電視節目中。

童年的科學家夢沒有變成現實。

後來職高畢業,由於沒有分配到工作,他只能打臨工。

幫廚、擺攤、工地上做小工,

17歲那年,譚喬走馬觀花一般的品味過多種底層工作。

好在一年後,他體檢透過順利入伍,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

接下來就是三年波瀾不驚的當兵生涯。

退伍後趕上了下海大潮,

譚喬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小買賣,倒騰過電話。

後來又跑到貴陽給人安裝電纜。

眼看這樣漂泊不定的生活似乎要一直持續下去,

轉機在譚喬23歲那年悄然降臨。

那年夏天,父親給他寫信,市裡在招交警。

譚喬果斷趕回家報名應試。

就這樣在1995年的冬天,

成都的街頭出現了一位身著制服的年輕人。

雖然譚喬的臉上還帶著青澀,

但每天哪怕在街頭站上五六個小時,

他依舊精神抖擻。

這樣的街頭執勤,從23歲持續到33歲,整整10年。

他自始至終都喜歡在工作中多說幾句。

為的是讓違反交通規則的人,接受處罰時心裡好受一點。

想來從一開始,他就是同事眼裡的那個異類。

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

譚喬親眼見證了成都市區的馬路越來越寬,

街上汽車越來越多,交通也越來越擁堵。

為此,每到早晚高峰,

站在街頭的譚喬,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提高通行效率減少擁堵。

有一個時期,他執勤的路口要修高架橋,每天都非常擁堵。

高峰時期,他和七八個同事輪流執勤,累到手抬不起來。

即便如此,下班後的譚喬還在製作規劃圖。

但他的建議和規劃上交後,沒有任何迴應。

直到有一天,他自作主張,

在執勤的擁堵路口用水泥墩圍成了一個隔離欄。

這樣一來,只需一名交警執勤就行了。

後來,譚喬還獲得了兩百塊錢的設計獎勵。

斗轉星移,當年與自己一起考進來的同事,很多都晉升了。

只有他自己,每天仍舊站在街頭。

時間一久,譚喬的內心也充斥了懷疑。

難道自己真的就要一輩子站在街頭嗎?

也就是那時候,製片人周東找到了他。

從此,譚喬的交警身份便有了一層新的含義。

他每天繼續上街,只是不再是執勤,

而是透過節目的形式普及交通法規。

當初節目剛播出三個月,再次走到街上,

譚喬就被大家給認出來了。

那種被認同的感覺,讓他激動了好幾天。

為此,他開始像以前執勤一樣,對節目的質量也更加用心。

為了讓自己在鏡頭前更親民更有趣,

譚喬開始瘋狂的學習各種知識。

從社會熱點到娛樂流行,從天文地理到街頭巷議,

這樣一來,不管在街頭遇到什麼人,

他都能從容應對,從容的跟對方在鏡頭前侃侃而談。

最重要的是,每一期節目都會爆出一兩段金句,讓節目本身變得更好玩。

於是,節目的時長,也從最初的一刻鐘延展到半小時,

最後又延長到了一個多小時。

播出的頻率此前是一週五天,後來變成了每天都播。

就這樣,譚喬成為成都乃至全國家喻戶曉的紅人。

不過,走紅隨之帶來的又是全新的未知。

有外國姑娘想跟他談戀愛,有人想跟他一起吃飯。

還有人千方百計違反交通規則,

為的就是在街頭被譚喬逮住一次好跟他同時出鏡。

紅了之後,邀約自然也多。

各種電視節目,各種企事業單位的交通宣講活動,

都想請他出席。

有的節目知道譚喬沒時間,還專程趕到成都去錄製。

於是乎,大家能從影視劇裡,突然看到譚喬的身影。

也能看到央視活寶撒貝南,和他同臺出現。

除了這些,最好的當然是各種機會。

有電視臺出月薪3萬挖他,就有電視臺立刻漲到6萬,

而且提前說好還分房子。

面對這一樁樁好事,譚喬還是覺得在家鄉做個交警“巴適”。

當然除了好事,紅人也有是非。

有一次,他開車在路上,看到前面的一輛車隨意變道非常危險。

譚喬職業病驟起,超過去就問對方,

你會不會開車,是不是傻?

誰知司機一看是譚喬,立刻來了句:

譚警官啊,你怎麼還罵人呢?

事情的性質立刻就變了。

譚喬這才意識到,成了公眾人物,再也不能像過去那般隨意。

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

哪怕是在網上,發的一些內容稍有不慎,

就會引來一些網友的陰陽怪氣。

身邊的應酬也多了起來。

從這場宴席趕到那場,酒是一輪輪的喝,

各種酒話也是一茬茬的聽。

光是那句“沒有我,就沒有《譚談交通》這句話”,

譚喬就從不同人的口中聽到過好多回。

面對著光怪陸離,譚喬又一次出現了困惑與懷疑。

節目新意不再,壓力越來越大。

關鍵是認識他的人越來越多,

而節目在製作的過程中,也失去了此前的光芒。

到了2018年,一切問題似乎突然爆發。

家裡有人生病,自己也被抑鬱困擾,

一度想要從二十多層的陽臺上“飛出去”。

譚喬此前幻想過無數種節目結束的方式。

但或許從沒想到,會是以自己得抑鬱症的方式結束。

譚喬終結了節目,重新回到了辦公室。

有同事卻對他出言不遜,讓他滾回去做名人。

譚喬沒忍住,拳頭差一點戳在對方的鼻樑上。

他想不通,為之奮鬥了13年的節目,給眾多人帶去了歡樂,

未曾想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

畢竟,身邊的人都獲得了成就,自己還是當年的交警。

譚喬曾提過離職,但沒有被批准。

或許正是這種卡在半空,上下都夠不著的感覺,

讓譚喬看不清自己,究竟是觀眾眼裡的名人譚警官,

還是從前那位普通的譚交警。

病情最嚴重的時候,譚喬能連續失眠一週。

之後突然又能昏睡好長時間。

如此迴圈往復,精神的折磨讓譚喬苦不堪言。

從節目中消失的第二年,他被醫生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譚喬不信,換了家醫院後,

診斷結果變成了抑鬱症外加中度焦慮。

他只能不情願的接受藥物治療。

正是在這患病期間,他逐漸迴歸了自我,變成了譚喬。

節目停播那年,譚喬開始了第二段婚姻。

妻子是90後,比他小了21歲。

剛開始,這段愛情和婚姻承受了太多非議。

好在妻子佳佳,自始至終欣賞譚喬的年輕心態,

自己也能從他的身上感受更多的精神鼓勵與開導。

2020年開始,譚喬的焦慮症狀加重,他開始休病假。

家人的陪伴多了,尤其是女兒在前一年的出生,

讓他的心態一點點發生了變化,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此時的節目停播幾年,

但一些網路主播將他此前的很多節目片段放到了網上。

沒想到影片爆紅,頗受網友好評。

於是,譚喬開始釋出以前的節目片段,

如今他在B站上的粉絲量已高達427萬。

他或許根本沒想到,已到知天命之年,

會以另一種形式重回大眾視野。

與此同時,他跟別的城市交通節目的交警聯絡發現,

很多同行跟他有著同樣的症狀。

當發現自己並非個體和異類後,譚喬便開始試著跟自己和解。

於是,漸漸走出陰影的譚喬,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找福貴大爺。

福貴大爺是譚喬十多年前在節目中遇到的一位老人。

當年的節目中,他遇到了一位蹬著三輪車拉木材的老人。

老人平靜的告訴他,自己無父無母,妻子也沒了。

只剩殘障的弟弟和一條黃狗相依為命。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這經歷,有些像《活著》中的福貴。

即便如此,當年老人還是樂觀的告訴譚喬,生活要往前看。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所以,十多年後尋找福貴大爺,

也算是譚喬與自己的和解。

2021年,譚喬在一個山村找到了老人。

這麼多年來,老人又結了婚,而且也有了女兒。

生活雖然仍舊不寬裕,但希望已經在家庭紮根。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這次探尋,是譚喬自我治癒的起點。

他已經漸漸放下,

不再糾結別人是喊他譚警官,

還是同事中早已高升的人喊他小譚。

在川渝的話語體系中,“譚”和“喬”,本身就有傻的意思。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有人也曾不客氣的喊過他為“譚繃子”。

這些都不再重要。

不管是哪重身份,

譚喬、譚警官、譚網紅,哪怕是譚繃子,

都是不同時段裡的自己。

譚喬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

文|711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